暑假里,很多学生都会利用假期去打打暑假工,一来可以赚点零花钱,二来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但现在似乎暑假工也比较难找了,即便找到,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奶茶店,托管机构一般一个月两三千,进厂打螺丝的话一个小时也就十几块。
![]()
日前,有个女大学生发了个帖子,诉说了自己打暑假工的经历,看后让人颇为唏嘘。在帖子中,这个广东女生表示自己暑假在一家工厂打工,14块钱一个小时,工厂车间37度高温而且没有空调,宿舍虽然有空调但四个人挤在不大的密闭空间,又闷又臭,洗澡排队,上厕所排队,连衣服都没地方晾。
![]()
在吐槽了一番工价低,环境差之后,女生情绪似乎有些崩了,帖子最后发出呐喊“穷就不要生那么多孩子了”。从女生社交账号之前发的视频来看,她家里经济情况确实不太好,父母生了5个孩子,家里吃低保,自己上大学全靠奖学金和贷款。正因为如此,暑假别的同学又是旅游,又是聚会,她却来到工厂打螺丝,工价14块一小时,虽然不算高,也能接受,但是车间没空调,37 度高温下干 10 小时,宿舍一股子烂菜叶子味,喘气都费劲。
![]()
在她的这叫账号里,很少有旅游,聚会之类的图片或视频,一款粉底液看上两年了,到现在也没舍得买。字里行间满是 “明明拼尽全力,却连起点都够不着” 的无力感,“穷就别生”的呐喊估计也是压力累积爆发的结果太熬人了。
评论区有人认为这个姑娘不懂事,父母把你养大,供你上大学就很不容易了,还这么多抱怨。她抱怨的也许不是父母的辛苦,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自卑,那种“起跑线就差了一大截”的无奈。在大学里,她看到了更多同学的生活状态,他们不要室友不用为了几块钱斤斤计较,偶尔还能出去玩。而她呢?同学约着聚餐得找借口推脱,暑假打工赚的钱,可能还不够还助学贷款的零头。
![]()
评论区有人说“贫困家庭的家长,往往只能提供一口饭”,这话听起来挺残酷,却也是实情。父母可能觉得 “能让你上大学就尽了力”,可他们没意识到,孩子需要的不只是 “活着”,还有 “活得有底气”—— 不用为了 14 块钱在高温车间硬扛,不用因为买不起粉底液在室友面前抬不起头。
农村有些家长,对于养育子女,思想还停留在 “只要能让孩子吃饱、长大,就是尽到责任了”。可随着孩子长大,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们会知道 “活着” 之外,还有 “尊严”“机会”“精神富足” 这些东西。家长还停留在 “能养活就行” 的认知里,孩子却已经在为 “追不上别人” 而痛苦,这才是最扎心的矛盾。
![]()
就像这个姑娘,她可能也不是不是恨父母 “穷”,而是恨父母没明白:养孩子从来不止是 “添双筷子”,还得给他们 “能抬头看世界” 的底气。
当然,一味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个姑娘算是比较懂事的了,靠助学金、贷款上了大学,暑假再苦也在打工,没躺平,这就比很多人强了。等她毕业,靠自己的本事找到工作,慢慢站稳脚跟,说不定会回头想:“那个夏天虽然苦,但没白熬。”
穷不是原罪,放弃才是。她现在的崩溃,只是成长的阵痛 —— 看清了现实的难,才更知道该往哪使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