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人社部关于养老金调整通知的落地,31省市养老金调整方案何时发布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到发稿时为止,全国31个养老金调整方案,已经有23个省份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出炉,预计到7月28日,31省市养老金调整方案或将全部发布,并且在方案发布后立即着手进行养老金调整金额的补发。
今年的养老金调整还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不仅体现公平,还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同时也体现对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照顾。其中定额调整在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中备受关注,因为人社部在今年的养老金调整通知中明确要求向养老金水平较低人员倾斜,这就给了定额调整更大的表演空间,因为定额调整具有提低控高的作用,正好符合今年养老金的调整思路,但各省市养老金调整方案具体如何落实这一要求,确实是一大考验。那么今年的定额调整怎么调?能达到或超过45元呢?
![]()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去年各省市的定额调整标准,达到或超过45元的只有上海、西藏和宁夏,标准分别为61元、51元、45元,另外,青海为41元,天津40元,也就是说,去年定额调整标准在40元以上的只有5个省市。有标准高的地区,就有标准低的地区,比如去年的黑龙江,定额只有25元,黑龙江为25元,湖南为29元,这几个省份的定额调整标准还没有超过30元,其他省份的定额调整标准大多在30元到40元之间,可见去年养老金定额调整标准整体水平并不高。
在今年涨幅下降1%的情况下,各调整标准势必会出现洗牌现象,标准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但是考虑到定额调整标准具有提低控高的作用,大幅度下调定额调整标准的可能性不大。小编认为,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可能会下降,但是下降空间有限,倒是挂钩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具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从去年调整标准看,多数省份的工龄单价在1%左右,养老金挂钩调整比例为1%左右,受调整方向影响,今年挂钩调整水平可能会直接下降一半左右。比如工龄单价从1元下降到0.5元,养老金挂钩比例从1%下降到0.5%。
北京的养老金调整方法或对今年养老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去年北京对于月养老金6813元以上的人员多涨了30元,倾向明显,符合今年养老金调整人社部提出的要求,因此小编认为这种模式有可能在更多的省份推广,建议的做法是:以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础,养老金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多涨,而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涨20元或者30元。
从今年各地养老金调整趋势分析来看,少数几个去年定额调整标准在45元以上的,今年有希望还保持在45元以上,比如上海和西藏等地,对于多数省份而已,45元或许是一个比较难以达到的高度,因为去年大多数省份的定额标准只有30元左右,在涨幅下降的情况下,能保持住去年的定额调整水平就不错了。
值得注意的是,定额调整标准并非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定额调整标准,会削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动摇养老金调整的根基。因此,定额调整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找恰到好处的平衡,用定额+挂钩+倾斜调整的组合拳来实现养老金的科学可持续调整。
综上所述,31省市养老金调整方案迎来井喷式发布,23个方案已经发布,关于定额调整的变化,预计多数省份达不到45元,上海和西藏有希望在今年的定额调整中继续保持领头羊的地位,标准超过45元。无论具体金额如何,定额调整只是三大调整方法中的一环,在今后的养老金调整中继续发挥提低控高的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