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重林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出版年: 2025-5
盛世之清尚:
宋徽宗与《大观茶论》
大观年间,正值北宋经济繁荣、人口破亿之际,工商业蓬勃发展,社会呈现出一片富饶安乐的太平景象。宋徽宗赵佶在这盛世背景下,亲笔著述《大观茶论》。这不仅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由帝王撰写的茶学经典,更是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从产地、采制,到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全方位的详细记述,极大地提升了宫廷内外茶文化的地位。
宋徽宗
宋徽宗并非仅仅是理论的阐述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堪称点茶技艺的顶尖高手。史料记载,他曾亲自为臣子点茶,这一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宫廷内外对点茶艺术的热情,引领了宫廷茶文化向极致追求的风尚。《大观茶论》共二十篇,从茶叶的产地选择讲究阳崖阴林,到采摘时间明确限定在日出之前,采摘时只能用指甲掐以避免汗气亵渎茶魂;从鲜叶采摘后要分拣评级才能进入制作环节,到蒸茶火候需精准把控,因为 “太生则味烈,过熟则色赤”。这些细致入微的论述,构建了极其完整、精微的茶学理论体系。
作为最高统治者,宋徽宗对贡茶品质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的推动下,著名的北苑官焙制茶工艺精益求精,诞生了如 “龙团胜雪”“白茶” 等工艺复杂、极为奢华的顶级贡茶。其中,“龙团胜雪” 采用银线水芽制作,先采择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蒸熟后剥去稍大的外叶,只取芽心一缕,再用珍器贮清泉泡过,最后制成的茶饼像银线一样晶莹,饼面上有小龙蜿蜒其上,代表了宋代团饼茶制作的巅峰技艺,客观上刺激了制茶技术的革新。
点茶之巅峰:
宋徽宗的茶艺美学
宋徽宗不仅把制茶艺术推向高峰,更将如何呈现茶道艺术的方法公布于世。他在《大观茶论》中对点茶技艺的核心环节 ——“点”(即注水和击拂)有着极为精妙的论述,其中著名的 “七汤点茶法” 堪称经典。从茶器的鉴辨,到点茶技巧中水、点、味、香、色等要素的把握,再到品饮之道,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远超前人,成为宋代点茶技艺的集大成之作和最高标准。
七汤点茶法立意上取卢仝的 “七碗茶歌”,手法上迭代陆羽的 “茶之煮”。在点茶过程中,要先熁盏,使盏温热,再调膏,将茶粉与少量水调成膏状。接着,分七次注水击拂,第一次注水要轻,击拂要慢,使茶膏均匀散开,此时可见 “色泽渐开,珠玑磊落”;第二次注水稍多,击拂加快,茶汤开始出现 “粟文蟹眼,泛结杂起”;随着注水次数的增加,茶汤逐渐云雾渐升,达到 “结浚霭,结凝雪” 的状态,如同白雪般;而后 “乳点勃结”,最后达到沫饽凝聚的效果:“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这一过程精细、精致、精彩,完全基于茶汤本身,根究茶与水的融合艺术,独创了一个属于茶汤的明亮世界。
为了达到更好的点茶效果,宋徽宗对茶器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用茶筅取代茶匙,使得击拂出乳雾的点茶艺术更加丰富饱满。茶人使用茶筅点茶,就像将军拔剑,一碗茶汤的品质优劣全在双手的操作之间。他还注意到,点茶注水的汤瓶要控水与断水自如,关键在于汤瓶从口到嘴的这段设计,汤瓶的嘴需像鸟嘴一样,口小而锐尖,出水口稍大并且比较直,这样注入茶盏的水流才能好控制而不会滴沥不尽。此外,宋徽宗以 “清轻甘洁” 评定水质,“香甘重滑” 评价茶韵,这些标准至今仍是评判茶叶品质的重要依据。
宋徽宗还推动了宫廷茶宴、茶仪的制度化和极致化。茶宴不仅是单纯的饮茶活动,更是融合了诗词、书画、音乐、焚香、插花等雅事的综合艺术盛会,将茶文化推向了高雅艺术的巅峰。在这样的茶宴中,宋徽宗身着文士长袍,优雅地亲自执筅点茶,那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位沉浸在茶香中的文人雅士,尽显其对茶道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古今之传承:
宋代茶文化的延续
《宋徽宗的茶事》不仅带我们领略了宋代茶文化在宋徽宗时代的兴盛,更展现了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书中通过对《大观茶论》的解读,揭示了宋代茶文化对现代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例如,宋徽宗对紧压茶品质的审评理论,因当代普洱茶饼、白茶饼等茶饼的复兴而重获生命。当代云南普洱茶专家、普洱茶国家标准 GB/T22111 - 2008 起草人之一的李文华,从制茶工程师的视角敏锐捕捉到古今茶文化的血脉相连。宋徽宗推崇的 “龙团胜雪” 银线水芽工艺与当下普洱茶饼的制作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书中还插入了经典茶事古画、茶器图解及当代茶业制作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呈现了茶事之美。从宋徽宗的《文会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宫廷茶宴的盛大场景;刘松年的《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则生动描绘了宋代民间斗茶的热闹氛围。而武夷山茶山图、普洱茶紧压茶饼图、当代茶人点茶图、北宋贡茶 “龙团” 复刻版等图片,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宋代茶文化在当代的延续。
宋徽宗《文会图》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宋式美学的饮茶方式受到大众喜爱。热播剧《梦华录》的播出,更是将点茶技艺重新带回到现代视野中,掀起了一股点茶热潮。在年轻群体中,点茶技艺也开始复苏。B 站 UP 主们复刻七汤点茶,小红书博主以建盏演绎茶百戏,这些现象表明,宋代茶文化的基因深处蕴含着强大的文化魅力,正在当代年轻人中觉醒。宋代茶文化不再仅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中,而是以一种鲜活的方式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品味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横屏观看)
刘松年 卢仝烹茶图卷 北京故宫藏
《宋徽宗的茶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宋代茶文化世界的大门。通过这本书,我们深入了解了宋徽宗这位 “天下一人” 在茶事领域的卓越贡献,领略了宋代点茶技艺的巅峰魅力,感受到宋代茶文化的风雅韵味及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宋徽宗以其帝王之尊和艺术天赋,将茶从日常饮品升华为一种融合技艺、审美、哲学与生活方式的高雅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这本书的作者周重林、李文华以学者之严谨、诗人之灵性、专家之考证,让《大观茶论》从典籍中苏醒,化作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使我们有幸能够跨越千年时光,与宋徽宗的茶世界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品味那份 “慢煮光阴” 的心境,感受真正的盛世清尚其实就在我们认真喝茶、用心生活的日常晨昏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