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狂犬疫苗企业公布了2-1-1或者5针法首免7天的阳转率数据,数据高,是不是真的意味比别的产品更高呢?
不同临床试验的首免7天阳转率绝对值进行直接对比缺乏科学依据!
接下来,我们来细细探讨一下:
疫苗接种后的快速阳转(从疫苗接种或病毒感染到病毒抗体出现在血液中的转变)一直是疫苗研发时最重要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的非凡意义在于阳转快意味着疫苗能够在高危感染风险环境或需要快速起效的场景中提供更为可靠的免疫保护。
阳转:
对于接种前阴性受试者(RVNA < 0.5IU/ml),接种后RVNA ≥ 0.5IU/ml 为阳转;接种前阳性受试者(RVNA ≥0.5IU/ml),接种后4倍及以上增长为阳转。
对于致死率几乎100%的狂犬病,这点就更为重要了。尤其对于头面部咬伤、一犬伤多人等高风险暴露情况,首免7天更高阳转率可以让更多患者在更短时间内得到足够的抗体保护,降低死亡风险。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1年10月发布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主要终点包括首剂接种后及完成全程接种后 14 天的抗体阳转率等。但对于这个潜伏期最短记录只有5天的“毒王”,疫苗研发者无疑有更高的追求 —— 提供更快保护,所以疫苗厂家们纷纷将首免7天的阳转率纳入了他们的评价体系。
那么是否公布了首免7天的阳转率数据,或者公布的数据绝对值高就意味着疫苗效果更优呢?
我们还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每一个临床试验都有其独特性,不管从试验设计、对象筛选、随机/分组方法,到对检测结果有很大影响的检测试剂、方法的选择,还是到后期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方法,都会影响最后临床试验呈现的结果。
所以,如果只取两个不同临床试验的某一数据绝对值,进行首免7天阳转率的头对头比较,其科学性和专业性是需要斟酌的。
其二,
临床设计也有自己的“金标准”—— 随机对照试验(RCT)。RCT研究要求试验设置对照组(即头对头试验),在《行业指南: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中,FDA强调头对头对照是验证新药是否不劣于(或优于)现有标准治疗的关键设计,尤其是在需要明确效差异时。
国内可查询到的进行了RCT研究III期试验的Vero细胞狂苗大多采用了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成大速达®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作为对照组,这就为检测Vero细胞狂苗疗效提供了统一的对照标准。
第三,
在疫苗临床试验设计中,即便采用RCT方法,关于是否设置了“2-1-1”四针法和五针法的试验组对照,以及试验数据的公开完整性,这些方面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完整的数据披露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了解疫苗信息,从而做出更合理的接种决策。
我们来看一个对比:
在“2-1-1”法与5针法两种免疫程序下,复星雅立峰狂犬疫苗的免疫优势尤为突出,首免7天阳转率同比对照组均显著领先:
“2-1-1”法:阳转率76.06%(对照组47.81%),同比提升59.09%;
5针法:阳转率53.85%(对照组32.26%),同比提升66.92%。
反观其他企业:首免7天阳转率表现上,长春卓谊“2-1-1”同比对照组下降3.46%,五针法缺乏数据;长春生物、山东亦度等"2-1-1"法无对照组数据无法比较,山东亦度5针法同比对照组下降3.66%。
可以看出,复星雅立峰在早期免疫应答速度与抗体水平上优势显著,能更快激发保护性抗体,为受种者提供更早、更可靠的免疫保护。
那么这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的临床实践中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中,更快的抗体应答能在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前形成保护,加速主动免疫的建立,从而降低潜伏期内的发病风险。因此,对于高风险暴露(如头面部咬伤)或需快速免疫保护的情况,应优先选择经对照研究验证、首免7天阳转率更高的疫苗产品。
需注意: “更高”的结论必须基于头对头对照研究的统计学差异!
有对照,方可谈更优!
关于狂犬病疫苗首剂接种7天后阳转率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首免7天高阳转背后的临床实践还可以有哪些吧。
欢迎来到医食参考新媒体矩阵
2023年疫苗接种攻略
阳过了,该怎么打疫苗?最全接种指导手册来了
校稿| Gddra编审| Hide / Blue sea
编辑 设计| Alic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