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25年暑期大学生实践团“循境方舟·闽海生态”实践队来到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君山片区芦南村,在村支部书记薛学栋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村内京品海洋科技公司、乡传(福建)艺术品有限公司及码头地区,并调研当地围垦生态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之路。
![]()
无人机镜头下,2000亩新垦土地上绿意铺展,麒麟大道直通码头,渔船归港的繁忙景象与老照片中滩涂荒滩形成鲜明对比。“以前去养殖区全靠肩挑背扛,现在路通了,三轮车能直接到滩涂边。”薛学栋向实践队介绍,幸福洋围垦工程使当地农渔业发展,村民日常生活都获得了质的提升。
幸福洋围垦工程分两期推进,从1982年启动一期到2005年二期开工,数十年间让沧海变桑田。队员们在码头采访时看到,工人正忙着装卸渔获,据了解,如今仅海域养殖一项,当地平均每户年纯利润就达70万元。“围垦不仅是造地,更是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
![]()
在闽台合资企业京品海洋科技公司的养殖基地,56亩的虾池里水波粼粼。“这些水下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盐度,数据异常会自动报警。”负责人指着监控屏介绍,通过提灌海水、筛滤消毒、自动化排污等技术,实现了白对虾、基围虾年产量100万斤的高产。实践队员们仔细观察着5级尾水处理池,海马齿长势良好,与曝气设备配合,让养殖尾水得到循环利用。“既保证了产量,又护好了环境,这才是可持续的养殖模式。”队员们深有感触。“我们欢迎广大台湾同胞、闽台企业家,回到祖国大陆投资兴业,共享大陆的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芦南村支部书记薛学栋说到。
![]()
![]()
在乡传艺术品公司的海泥瓷器车间,海泥经沉淀、研磨、压制后,在工匠手中变成融入平潭“岚”元素的精美瓷器。“每吨海泥能增值10倍,还带动了不少村民就业。”车间负责人说,这些瓷器与景德镇合作研发,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创产品。队员们在喷釉车间里,看着泥巴蜕变成艺术品,真切感受到“靠海吃海”的新内涵。实践队员们表示,“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增加了收入,更激发了乡村的活力,吸引了许多人返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
无人机沿着海岸线飞过,航拍画面中,万亩“闽平二号”木麻黄林沿海岸线延伸,形成绿色屏障。“这树耐盐碱,防风固沙效果特别好。”薛学栋介绍道,防洪防潮生命工程也是村里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这项工程有效抵御了洪水潮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