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瞧不上日本,其实这是对日本了解太少。网上有种说法,说日本“失去了30年”,这是真的吗?其实是假的。
咱中国人看似对日本很熟悉,可实际上,真正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和日本人的人,我觉得并不多。日本历史上长期受中国影响,曾经是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一直到19世纪末,江户时代晚期,日本才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经过明治维新,进入明治时代。“明治”这个词就来自《易经》,“维新”则出自《诗经》里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你看,日本受中国影响多大。
明治维新干了啥呢?
就是要让国家实现现代化,成绩那是相当显著,很快就被全世界公认为列强之一,还提出“脱亚入欧”。这可不只是在船坚炮利上,整个国家制度都重新构建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反倒更大了,像中国现代汉语里90%的词汇都来自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后,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还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直到解放战争,我们才收复东北。
之后日本国力持续增长,甚至发动二战挑战美国,珍珠港事件大家都知道吧。但挑战失败后,日本整个国家变成一片废墟。不过在美国帮助下,从40年代到80年代末,日本经济迅速腾飞,企业开始向全球扩张。
可到了90年、91年,出现了经济泡沫破裂,以东京为代表的房价和股市都大幅下跌。从那以后,日本经济就开始低速增长。2010年,日本媒体说日本“失去了20年”,到2020年又说“失去了30年”,估计到2030年还会这么说。
咱们中国人凡是听到对日本不好的话,就特别爱听,所以这个说法在国内特别流行,大家都知道日本“失去了20年”“失去了30年”,好像以后还会说“失去40年”。但这不是真的。
为啥呢?很简单,日本经济从1991年到现在,年均增长0.8% 。得强调一下,过去100年里,日本经济增长排第一,达到3% ,近30年增速虽然降到0.8%,但这算的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国民收入的可不只有国内生产,二战后日本企业向全球扩张,在中国就有几十万家日本企业,像丰田汽车主要在美国生产,全球其他地方就更多了。
要是按GNP(国民生产总值)算,把日本在全世界的生产都统计进去,那产值增长就不止0.8% 。也就是说,在日本本土经济之外,还有一个“海外日本”。
从GDP来看,2010年日本被中国超过,现在可能排第四或第五,被印度和德国超过了,具体数据还没确定。但要是按GNP算,把海外部分加进来,日本可能还是排第三。
另外,虽然按GDP算日本经济增速较慢,跟欧洲差不多水平,但它失业率很低,最高也就5.2%左右,现在只有2.5% 。日本企业基本实行终身雇佣制,大学生毕业不愁找不到工作,也不用担心下岗,就业情况良好。
而且日本企业还完成了转型。像以前的家电企业,东芝、日立现在都不生产家电了,为啥呢?它们转型了。东芝以前生产电视,现在呢,东京核电站就是东芝生产的,它向核电领域转型。夏普则向医学影像转型。它们不再追求大品牌,而是在细分领域占领世界市场。就说苹果手机吧,相当大一部分零部件是日本企业生产的,所以日本企业创新能力不仅没下降,甚至更强了。
说到日本投资,大家都知道孙正义的软银吧,它投资了腾讯、阿里巴巴、英伟达这些企业,那投资利润是不是有一部分归日本人呢?日本人均收入和GDP,20多年增长了50% 。2023年中国的人均GDP大概1.2万美元,日本大概是3.2或3.3万美元,比我们高很多,所以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从社会层面看,日本是老年友好型社会,也是儿童友好型社会,人均预期寿命世界第一,84岁,中国是78岁。日本养老体系非常完善,不存在养不起老的情况,医疗体系不仅先进,而且很平均,大家医疗保险都差不多。日本制药企业和医疗水平都很高,环境保护也做得相当好,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
日本的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高度发达,不服气的话,举个例子,2000年日本提出,新世纪50年内要拿30个诺贝尔奖,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拿了22个,这还不能说明它技术创新能力、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发达吗?咱们才拿了几个,就屠呦呦和莫言两个。
有人问,我们会不会走日本的老路呢?我说不会,可要是说会,大家肯定也不同意。“日本失去30年”,这其实是日本媒体的“哀兵之策”,结果我们还真信了。我们都特别希望日本不好,盼着它完蛋,所以日本媒体这招还真成功了。
实际上,日本一直在发展进步,根本没“失去30年”。按我的说法,未来二三十年它也垮不了。要是我们也能有日本那样的发展水平,养老、医疗、人均预期寿命,还有诺贝尔奖数量,那不是挺好嘛。
日本媒体为啥要这么宣传呢?日本这个民族不喜欢张扬,就爱扮“哀兵”。比如说,日本人喜不喜欢中国人,我觉得可能谈不上多喜欢。但成千上万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会发现日本人态度一般都挺友好的,比我们对他们要友好得多。
咱们很多人不喜欢日本人,媒体宣传和一些口号,让很多年轻人对日本人态度也不太友好。可日本人就算不喜欢我们,也不表现出来。我以前跟《日经》社长聊天,他一脸真诚地跟我说日本真“失去了30年”,当时我就心想,日本人是不是有点虚伪,或者说挺可怕的。
日本搞了好多年零利率,政府砸了很多钱刺激经济。最近中国好像也有点类似做法,但效果不太一样。日本那叫“直升机撒钱”,直接印钞票,进行量化宽松。咱们以前就是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技术杠杆让货币扩张,跟日本直接印钞不一样。要是中国也这么干,情况可能就不像现在这样了。为啥日本要这么做呢?因为只有货币宽松,投资成本才会下降,才有可能刺激投资。
日本贷款买房很容易,可日本人真“躺平”了,没买房投资的冲动。所以说,投资这事儿,关键还得看想不想。到了安倍政府,推出所谓“三支箭”,进一步实行宽松政策,零利率加上“直升机撒钱”,终于有点效果了。日本东京房价和股市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过泡沫破裂时的水平,屡创新高,连巴菲特都投资日本股市了。而且日本放任日元贬值,刺激出口。
网上都说日本年轻人躺平,车贷房贷压力大,不结婚、不生小孩,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为啥呢?因为日本经济长期增长,生活水平达到世界前列。去日本旅游就知道,日本社会治安、生活品质、食品安全等各方面都在世界前列。
在这种环境下,年轻人觉得没啥烦恼,啥都体验过了,就觉得可以躺平了,所以社会整体欲望降低,出生率也下降,人口深度老龄化。可日本人也不着急,增长0.8%他们也接受,不像咱们,增长5%都觉得不够。
在日本,增长1%全体日本人都得高兴得跳起来,他们能接受经济不增长,没啥太大欲望。这可能是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的共性,现在咱们中国也有一部分年轻人躺平。但要是饿得没饭吃,肯定不会躺平,躺平其实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为躺平也饿不着,想要食物、想要满足基本需求都能做到,只是不想折腾了,说明社会发展到平台期了,但也不会下降,毕竟有人口和技术在,有技术就能生产。要是技术落后,怎么生产都不够,现在稍微一生产大家就够了。
不过,要是有新的产品、新的生活方式出现,还是能调动大家积极性的。这几年日本动漫产业就发展得很好,二次元文化在中国也很流行,还有日本小电影产业也挺发达,在一些老年人眼里,这些就像“妖魔鬼怪”。
总的来说,日本看似躺平,但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中国和日本在低欲望这方面有相似之处,不过日本是富裕之后出现这种情况,咱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躺平,得保持高欲望和奋斗之心。日本的经验对我们有啥启发呢?
那可多了。比如日本特别重视技术进步,2004年评选的世界百大创业企业,日本数量世界第一,比美国还多。日本还非常重视收入分配均等化,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做得很公平,而且特别注重环境保护,打造老年友好、儿童友好型社会,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