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药谷百草香
7月19日,2025年“科创中国”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团项目启动会在我区举行。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院长吕光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中药事业发展处处长黄春、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执行院长徐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刘长利、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普查及成果转化研究室主任袁庆军、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与鉴定系主任王光志、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大会、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研究员张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陈绍成9名行业专家深入我区部分中药材种植基地、企业、医院开展调研,并围绕开州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潜力、升级路径及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为我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献智赋能。以下是发言摘登。
吕光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院长吕光华:
“科技工具箱”赋能开州 千年药香焕发新香
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让群众放心用中药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关切。这次“科创中国”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团项目走进开州,我们带着“科技工具箱”来,就是为了解决开州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更好彰显中医药独特优势。建议聚焦特色优势打造“拳头产品”,集中力量做强木香、黄连等核心品种,从资源保护、生态种植、生产制造、工艺提升、研发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医药品牌。深化科技合作构建支撑体系,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设立“木香研究院”“崖柏研究院”等专业科研机构,全面提升开州区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力。强化链条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借助“中国厨师之乡”等金字招牌,不断拓展食药同源食品、养生花茶、调味品等细分赛道,创新研发草本牙膏、化妆品、精油等产品,推动千年药香创新“出圈”。
王光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与鉴定系主任王光志:
深化道地研究 强化品牌建设
推动开州木香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本次会议的详细了解,以及会前在开州木香基地的深入调研,结合会上提出的21个共性问题,我主要就开州木香及部分相关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强化道地性基础研究,加强与周边高校院所合作攻关,系统开展成分分析与环境关联研究,找准“开州木香”比较优势,进一步夯实品牌根基。着力加强品牌建设,讲好“开州木香”故事,建立完善溯源体系,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掌握开州木香的市场定价主导权。推动产业升级创新,科学规划种植地块,升级现有加工技术与设备,积极延链补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愿意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指导下,利用我院在中药学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开州在人才培养推荐、产业科技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黄春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中药事业发展处处长黄春:
借力开州山水禀赋
双向赋能推动重庆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宏大蓝图下,大健康中医药产业正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全民健康提升的关键力量。希望借助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优势力量,结合重庆独特的山城地貌与高温高湿气候,聚焦“前端提效”攻克特殊地形种植瓶颈,着力“仓储稳链”破解高温高湿储存难题,深化“加工强基”统一饮片标准工艺,探索“机制破局”建立优质优价新秩序,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大会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大会:
充分挖掘独有优势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开州是“中国木香之乡”“中国药膳美食之乡”,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方面优势独特。针对品牌价值未充分释放、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建议强化道地药材品牌,充分挖掘“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双认证价值,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开州木香质量标准体系,抢占全国木香交易定价权;深化龙头合作共建GAP基地,主动对接太极集团、同仁堂等龙头企业,以“定制药园”模式共建GAP基地,确保药材销路稳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发挥“中国厨师之乡”优势,推动120道药膳菜品产业化,建设药膳美食文化街区。
徐凯
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执行院长徐凯:
让更多优势产品被看到、叫得响、卖得好
开州是一个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产业基础厚实、科创空间广阔。建议积极引入高校资源,构建“资源互融、人才共育”长效机制,共建健康产业研究院等实体平台。加大产业融合力度,统筹抓好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服务。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围绕“中医药+”产业,以道地中药材为原料,加快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特医食品的研发及应用,集中精力升级现有产品、打造明星产品,让更多优势产品被看到、叫得响、卖得好。
张美
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研究员张美:
把握机遇加快转型
推动实现从“量”的优势向“质”的飞跃
开州区木香产业发展规模领先,规划布局清晰,生态品质得天独厚,发展势头强劲。当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州木香产业亟须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从“量”的优势向“质”的飞跃。建议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覆盖“种子种苗选育、规范化种植、标准化采收、规范化加工”全链条的开州木香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规范加工环节,进一步筑牢品质根基。强化科技支撑与良种选育,联合科研院所,系统开展木香良种选育工作,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专属品种,针对山区特点着力突破轮作模式、轻简化栽培技术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拓展精深加工路径,精准掌握中药材市场动态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引进或合作开发木香的精深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面向大健康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拓宽应用场景,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跃升。
刘长利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刘长利:
用好高校资源 服务基层发展
在这座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山陡坡之上,一代又一代木香种植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高山,依靠发展木香产业努力摆脱贫困、勤劳致富,最终成为“中国木香第一村”。亲眼看到这里的木香种植情况和历程后,我深受触动,愿联合中国科协、中华中医药学会等机构的专家力量,充分发挥首都医科大学的专业人才优势,帮助开州木香提升药材产品标准、构建规范化生产质量体系、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坚持“引育并重”,既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将高层次人才“请进来”,也要因地制宜为人才搭建前景广阔、潜力无限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提升。
陈绍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陈绍成: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切实提升开州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前期的考察调研,我深刻感受到开州中医药产业布局起点高、规划系统全、发展措施实,特别是打造“一区一园一中心全域GAP基地”空间布局等举措更是极具前瞻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开州区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议深挖本土优势资源,依托区内丰富的名老中医资源和天致药业等知名药企,联合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开展科技攻关,打造具有地域标识度的特色拳头产品。强化科技硬核支撑,积极运用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加大良种选育力度,建立种质资源智能监测体系,加速培育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中药材,牢牢掌握产业链前端话语权;深化产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中医药、食药同源大健康、草本美妆,探索开发“天然本草香水”等高附加值日化品,打造跨界“爆品”。
袁庆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普查及成果转化研究室主任袁庆军:
积极发挥“国家队”优势 赋能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的一名“国家队”成员,我对被认定为重庆市“道地优势药材”特色品牌的“开州黄连”非常关注,愿结合自身科研方向,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全力帮助开州黄连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环节实现全产业链推进,并在全区范围内系统性搜寻更多野生黄连居群,为培育优质种苗、申报地理标志品牌奠定科学基础。
(记者 李菱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