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湘西群山,我们驾驶着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驶向墨戎苗寨。当青瓦飞檐的吊脚楼群映入眼帘时,空气中已飘来银饰碰撞的清脆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苗疆的传奇故事。
![]()
穿过雕花寨门,身着靛蓝苗服的阿婆手持银烟杆倚门而立,耳垂上垂挂的蝴蝶银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沿着青石板路深入寨中,银匠作坊里的叮当声愈发清晰。推开一扇木门,银匠龙师傅正伏案雕琢,刻刀在他指间游走如飞,一片银叶逐渐舒展成盛放的杜鹃花。
![]()
"这是我们苗家姑娘出嫁时的头饰。"龙师傅举起未完工的银冠,三百六十片银花层层叠叠,最顶端栖息着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他指着角落里陈列的银壶、银筷和酒具解释道:"苗银不仅是装饰,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注意到他工作台上摆着祖辈传下的錾子,最老的一把刻着光绪年间的铭文。
![]()
在寨中非遗展示馆,讲解员小杨为我们演示了银饰锻造的全过程。从熔银时的火树银花,到锻打时的千锤百炼,再到錾刻时的精雕细琢,每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当她戴上全套银饰展示时,颈间的项圈随着步伐摇曳生姿,手腕的银镯碰撞出悦耳音符,仿佛将整片苗岭的灵气都缀在了身上。
![]()
最令人心动的当属银饰市场的自由选购环节。二十余个摊位上,银梳、银锁、银香囊琳琅满目。来自怀化的张女士正仔细比对三条银项链:"这条龙纹的给母亲,这条并蒂莲的给姐姐。"我们最终挑选了八对银耳环和四只银手镯,店家阿妹笑着用苗语唱起祝福歌,将银饰包在绣着蝴蝶妈妈的土布里。
![]()
"非遗银饰纯手工制作38元一克,童叟无欺。"这是多位银匠反复强调的话。与景区外相比,这里的手工银饰不仅价格公道,更带着匠人的体温。来自长沙的李先生特意多买了两条银腰带:"给生意伙伴带礼物,这种有文化底蕴的手作才显心意。"
![]()
归程时,后视镜里的苗寨渐渐隐入暮色,但指尖残留的银饰温度依然清晰。那些錾刻在银片上的鱼纹、鸟纹和谷纹,不仅是装饰艺术,更是流淌在苗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当我们将银饰赠予友人时,讲述的不仅是38元一克的公道价格,更是一个民族用千年时光打磨出的璀璨文明。
![]()
这场与苗银的邂逅,让自驾之旅变成了文化寻根。那些戴在身上的银饰,终将成为连接城市与苗寨、现代与传统最美的纽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