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4年,宇文泰在关中拥立了元宝炬,高欢在洛阳拥立了元善见,然后迁都邺城,东魏和西魏分庭抗礼的格局正式形成了。直观上有点秦并天下的格局感。
但是,不要需要深度的对比,一眼就可以看出,宇文泰的实力比高欢是相差甚远的,天下膏腴之地尽在高欢手里,经济、文化、人口、军队的体量,高欢全面领先。
以弱敌强的逻辑推演,咱们之前跟大家介绍过:一是利用强者的轻敌、疏于防范等错误,出其不意地放冷枪,使其元气大伤,抹平双方的实力差;二是弱者方有天才般的优秀领导人,疯狂地自我造血,急剧地自我提升实力;三是弱者方一步都不能走错,利用好每一次机遇,升级迭代、给对方做局,做时间老人的朋友。
宇文泰的逆风翻盘局中,非常惊险刺激,各种阴差阳错就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剧本一样。
话说,元修跑到关中之后,利用自己身上的皇帝余热,命令心目中的忠臣独孤信为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去收复荆州。荆州本是贺拔胜的地盘,贺拔胜本来也是元修重点争取的对象,但是那货算来算去把自己算到南梁去了,荆州被侯景给占了。
元修是啥意思呢?就是不给独孤信和宇文泰合体的时间,把独孤信派出去打荆州,如果能够打下来,自己跟宇文泰对话又会更加硬气一点。这孩子一辈子就知道“来硬的”这三个字,不久就死在这三个字上了。
独孤信军至武陶,高欢遣其弘农郡守田八能率蛮左之众拒独孤信于淅阳,又遣其都督张齐民率步骑三千出独孤信之后。准备前后夹击打垮独孤信!
独孤信当时多少人呢?不到一千人!所以便给部下说,与其打后方的敌人以为自己要逃跑,还不如麻起胆子往前冲。
信谓其众曰:今我士卒不满千人,而首尾受敌。若却击齐民,则敌人谓为退走,必来要截。未若先破八能
随后,独孤信第一次在军事上亮瞎眼,带领不到一千人就击败了田八能,并把后面夹击他的张齐民也吓跑了。
独孤信趁热打铁地奔袭荆州,东魏荆州刺史辛纂率兵出战,独孤信临阵展开招降,荆州军临阵解体,独孤信纵兵出击,大败之。
独孤信随后令杨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为前驱驰至宛城城下。猛男杨忠一顿怒吼就吓得对方不知所措了,然后趁机冲进宛城,砍了辛纂、拿下宛城。
信令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为前驱。驰至其城,叱门者曰:"今大军已至,城中有应,尔等求活,何不避走!"门者尽散。忠与洛儿、长生乘城而入,弯弓大呼,纂兵卫百余人莫之敢御,斩纂以徇,城中慑服
是不是感觉这打仗都跟闹着玩似的?但其实很多没有核心凝聚力的仗就是这么回事,这样一个乱世,又有多少人会真心为谁去拼命呢?
独孤信轻松平定南阳盆地,被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可是,拿下好说,守住很难,毕竟独孤信就那么一点兵力。到了这年年底,高欢派高敖曹和侯景率兵再攻荆州,独孤信兵少,最终与杨忠南投了萧衍。
东魏高敖曹、侯景将兵奄至城下,信兵少不敌,与杨忠皆来奔
独孤信为什么不回关中而是南投了南梁呢?因为这个时候元修已经被宇文泰毒死了,独孤信不明确回关中是否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535年正月,高欢派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太州刺史韩轨等攻潼关,宇文泰军于灞上作为回应。宇文泰为什么不直扑潼关呢?因为兵力有限,顾头不顾尾,还是扎在灞上这个中间点上更合理。哪里不行救哪里呗!
但司马子如与韩轨打潼关就是个幌子,虚晃一枪后从风陵渡去了河东,紧跟着连夜渡了蒲坂攻打黄河西岸的华州州城。其实此时州城还没有盖完,轻松被东魏军突入了城内,还是威胁。得亏华州刺史王罴也是一个不要命的人,衣服都没穿好就杀了出去,硬是把东魏军又吓出城了。然后王罴整军打退了司马子如。
刺史王罴卧尚未起,闻阁外匈匈有声,袒身露髻徒跣,持白梃大呼而出,东魏人见之惊却。罴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子如等遂引去
高欢呀高欢,这是一个拼狠的时代,这样的仗你还真不如不打。经过荆州和华州这两次试探,西魏这边瞬间明白了,你们东魏军打不了硬仗,只要敢跟你们拼命,你们就大概率会怂。所以,宇文泰的信心在急剧恢复。
535年三月,宇文泰意识到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了,开始着手推行了24条利于民生的新制。
三月,太祖以戎役屡兴,民吏劳弊,乃命所司斟酌今古,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魏帝行之
帮助宇文泰经济改革的核心人物名叫苏绰,是关中武功的地方大族,累世两千石的待遇,其父苏协为武功郡守。这个人大家要记住一下,很厉害也很重要,隋初大臣苏威就是他的儿子。他对宇文泰,有点王猛对苻坚的味道在里面。而且这个人还很有争议,公开倡导要重用贪官,据说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苏绰进入宇文泰的幕府最开始就是一些场面上的活。他哥被宇文泰安排为汾州刺史时,宇文泰要求他另外推荐一个家族子弟到自己身边上班,其实就是让苏家留个人质呗,苏让推荐的便是苏绰。
苏绰在这种情况到了宇文泰身边上班,当了行台郎中,类似于小秘书,一年多都没引起宇文泰的重视。但苏绰的才华是掩盖不住的,这家伙通过帮助同事处理问题慢慢出圈了,最后惊动了宇文泰,被宇文泰视为王佐之才。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苏绰当上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之后,制定一系列相府办公规定,红笔批件,黑笔签收乃至计帐、户籍等一系列后世沿用的规章制度开始成形。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后人多遵用之
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苏绰这种经营性人才的帮助,宇文泰是没办法逆风翻盘的。因为搞事都是需要成本的,没钱你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过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涸泽而渔又注定长久不了。
536年正月二十二,高欢亲率一万骑兵突袭夏州(今陕北榆林、延安一带)。熟知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在学赵武灵王意欲灭秦。
高欢为了打出奇袭效果,一路急行军连饭都不做,四天内就突袭到夏州城下,将长矛绑起来为云梯连夜攻城,抓了刺史斛拔俄弥突。接着留下了都督张琼领兵镇守夏州,迁斛拔俄弥突部五千户跟自己回晋阳。
夏州这个桥头堡兼东西枢纽被高欢拿下之后,西魏灵州刺史曹泥(不服贺拔岳的代表)与其女婿凉州刺史刘丰也投诚了东魏。
西魏赶紧去打灵州,不能让叛逃起了连锁反应嘛!老思路,照搬李虎的成功经验,引黄河水灌城。但就在城外大水还有四尺淹过城头时,高欢援军赶到了,逼得西魏军赶紧撤退,曹泥与刘丰被救出,灵州五千户被迁移到了晋阳。
如此一来,整个关中的北面面临着巨大的战略威胁了。
秦州就是蓝色圈圈那一块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紧接着噩耗再次传来,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万俟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其军官团督将三百人也一块投奔了东魏,宇文泰率骑兵追了千余里没有追到。
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奔东魏,丞相泰轻骑追之,至河北千余里,不及而还
关中的西面也不容乐观了。
破窗效应一旦形成,整个西魏的很多观望势力全叛逃了。我们都要做孟达,不看好你们刘备、诸葛亮!谁赢我们帮谁!
其实走了几个孟达或者吕布,对宇文泰的伤害不是致命的,因为这帮人原本都是靠不住的,无非就是这事传出去有损自己的江湖威望,仅此而已。
但老天对西魏的考验还没有结束,要命的事情马上就来了。这一年关中大旱,随后发生了大饥荒,人相食,死者十之七八。经济崩盘、人口骤减,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是岁,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但西魏就彻底进入死局了吗?事物皆有两面性,危机即是生机,关键在于主导者有没有转危为安的能力。事实上西魏这次大危机也帮西魏铺垫了两个利好点:第一就是帮西魏完成了一次队伍的筛选,墙头草都跑了,留下的都是骨干和精锐;第二就是人口大减额空出了大量的无主土地,这种富裕的核心资源可以成为宇文泰大做文章的支撑点。
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宇文泰在左光禄大夫赵刚的奉劝下,主动召回了南逃南梁的贺拔胜与独孤信等人,虽然那些都是首鼠两端的人物,但战斗力摆在那里,他们在南梁也难有作为,大家毕竟是老乡,叫回来即插即用,咱们要把格局打开点。
那么,问题又来了,萧衍这么好说话吗?这种枭雄级别人物在南梁能够来去自由吗?还别说,萧衍是要修福报的,相当好说话,不会为难谁的(南梁的老百姓除外)。此时的南梁就跟港片里的公海一样,大家凭本事来去自由。
就这样,武川大佬贺拔胜和独孤信(此时带着杨忠的)又流浪式地回到了关中,归队武川老乡会了。只不过出轨上瘾的贺拔胜最后再次投靠了高欢,而独孤信算是赶上了“西魏八柱国”的末班车。
贺拔胜和独孤信归队后,宇文泰立马给待遇进行安抚,贺拔胜成了太师,独孤信成了领军将军。
但也不能光安抚你们,该削你的势力还是要削。宇文泰从这俩那分别抽走了一个重要人物。从贺拔胜那里抽走的是范阳卢氏出品的卢柔,也就是高欢和元修图穷匕见时给贺拔胜提供上中下三策的那位,这个卢柔后来成为了相府行政班子的骨干;从独孤信那里抽走的是可以手撕猛兽的猛男杨忠,杨忠后来被编入李弼的序列,是宇文泰保镖团的核心成员。
但是,要回来贺拔胜和独孤信,西魏的危机就度过去了吗?哪有这么简单呢,内忧外患一个都没解决呢!
十二月十一,高欢督率各军讨伐西魏,派高敖曹挥军上洛(商洛市),大都督窦泰出师潼关。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呀!537年正月,高欢驻军于蒲坂,建三座浮桥准备西渡黄河。注意,高欢是兵分三路哈。
宇文泰此时驻军于广阳,跟作战参谋部的同志说,高欢兵分三路必定是两虚一实,他在蒲坂建三路浮桥应该就是给另外两路打掩护的,他们的主攻点应该是兵出潼关的窦泰。窦泰是高欢的妹夫,比较猛,屡胜而骄,所以咱们只要给他来个迎头痛击,这事就解决了。
实话实说,宇文泰的应对有很大的赌的成分在里面,万一高欢哪一路是主攻点呢?所以同志们都觉得这么干太冒险,不如分兵抵御。
诸将皆曰:贼在近,舍而袭远,脱有蹉跌,悔何及也!不如分兵御之
宇文泰和同志们意见谁对谁错呢?很难说!但尽管很难说,宇文泰也必须坚持自己是正确的,于是把高欢第二次打潼关的事情摆出来了,当初高欢兵临潼关,我人在灞上,他们就撤军了。按照惯性思维,他们一定会认为我很怂,所以这次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赶在高欢渡河之前把窦泰给打垮就行了。
丞相泰曰:欢再攻潼关,吾军不出灞上,今大举而来,谓吾亦当自守,有轻我之心,乘此袭之,何患不克!贼虽作浮桥,未能径渡,不过五日,吾取窦泰必矣
正月十四,宇文泰回长安再开班子会,但作战思路依然无法统一。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急需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来支持宇文泰呀。就跟曹操需要郭嘉、刘备需要法正一样。这个人是谁呢?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深。宇文深是宇文泰对外公布的智囊,是刘邦身边的陈平。
宇文深在战略讨论会上说:窦泰是高欢骁将,我们要是大军来打蒲坂,高欢一定坚守不出,但窦泰却会北上救援,届时我们就会两面受敌。不如选一只精锐潜出小关(又称禁峪关,北去旧潼关十里),窦泰躁急,必来决战,高欢性格持重,未必会迅速来救,我们猛击窦泰,必擒之。擒窦泰则高欢军势自衰,回师击之,可以决胜。
宇文泰当即拍板,宇文深说得对!就这样,西魏完成了内部的统战思想工作。
随后,宇文泰率精骑兵六千声称要撤退陇右,于正月十五悄然东去。
正月十七,宇文泰军出小关,窦泰听说西魏军突至,仓促依山列阵,还未成阵,就被宇文泰大军猛击,尽灭其军,窦泰自杀,传首长安。
随后宇文泰北上撵高欢,高欢官方宣称黄河冰薄没办法救撤浮桥而退,薛孤延作为殿后一人砍折了十五把刀才艰难逃出战场。高欢其实就是让同志们顶住,自己先撤了。
此战的最大功臣是谁?是李弼这个猛男(侯莫陈崇、杨忠级别的猛男,来自侯莫陈悦麾下)宇文泰将自己的座驾和窦泰的甲胄都赐给了李弼。兵王就该有这待遇!
从平窦泰,先锋陷敌,斩获居多。太祖以所乘骓马及窦泰所着牟甲赐弼
高欢的两路大军都被打崩了,那还有第三路,即河北项羽高敖曹那一路呢?也是九死一生!
高敖曹一路高歌猛进,但在打上洛的时候,差点把命都丢了。
敖曹被流矢,通中者三,殒绝良久,复上马,免胄巡城
拼命拿下上洛之后,高敖曹都认为自己活不下去了,赶紧用军功给自己的四弟高季式换个高级编制。高欢赶紧安排落实了,任命高季式为济州刺史。
敖曹创甚,曰:恨不见季式作刺史
后面高敖曹身体又见起色了,然后打算挥军入关中打蓝田县,但此时窦泰已经已经被全歼,高欢派人告诉他:只要你能回来,部队全丢了都无所谓。
高敖曹不忍丢下自己的兄弟,随后又一路顶住了西魏的追杀带着队伍回来了。
这一路的领军人物如果不是高敖曹这样的猛男,基本上就会跟窦泰所部和高欢本部一个结局。
暂时解除了军事威胁,西魏还是没有逃出困境,经济制约还没解除嘛!
关键时刻,又是宇文深,他在半年后建议宇文泰去夺取弘农(包括三门峡即陕城的弘农哈)。
537年八月十四,宇文泰率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等十二位全明星战将东伐弘农了。
到了潼关,宇文泰内部誓师,不成功便成仁。
随后遣于谨为先锋,军至盘豆,东魏将高叔礼恃险守栅,于谨急攻后投降,俘敌一千。
八月二十五,军至恒农郡治陕城,东魏将高干、陕州刺史李徽伯拒守。恰逢连日大雨,宇文泰命诸军冒雨攻城,于两日后攻克陕城,李徽伯被杀,东魏战士八千被俘。
贺拔胜追过黄河擒住了东魏的在逃干部高干,西魏乘势拿下了河东地区的南部、东部,并北上占领了正平(今山西新绛)。
随后,整个豫西通道及其附近的墙头草全部倒向了西魏。
于是宜阳、邵郡皆来归附。先是河南豪杰多聚兵应东魏,至是各率所部来降
大家知道西魏的这次大获全胜的核心价值在哪吗?不在于杀敌、俘敌多少,也不在于吸纳了多少墙头草,而是在于控制了陕城这个“敖仓”地理位置。
陕城这个地方咱们已经介绍过无数遍了,它是南北和中原水系的核心枢纽,是天选的物资站。比如楚汉争霸的时期,项羽和刘邦对于敖仓的争夺战;还有隋末唐初时期,李密和王世充对洛阳周边的几大粮仓的争夺战。其实都是围绕物资站而展开的。
楚汉战争时期,天下枢纽在敖仓,当时连年战乱百姓不事生产,只有敖仓有天量军粮储备,所以最终的所有战役都要围绕着荥阳来打。
上图是中原水系图,至于河北水系图就不需要展示了,都得在东边入黄河,然后逆河西进到了三门峡,乖乖给老子上岸。
多了不说,敖仓就是洛阳周遭的后勤物资站,大家记住这一点就行了。
此时的敖仓,因为高欢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潼关附近,为了后续更便捷地西征,被高欢集聚中原粮草给塞满了。这些粮草成为了西魏的救命稻草。关中前一年闹饥荒、人口骤减大半,再得不到粮食的反哺,迟早完蛋。
拿下陕城后,宇文泰带着兄弟在陕城了饱食了五十多天,直到听说高欢要反攻,才因部队不满一万主动撤退的。看看,宇文泰的核心部队就这规模!
是岁,关中饥。太祖既平弘农,因馆谷五十余日。时战士不满万人,闻齐神武将度,乃引军入关
撤退归撤退,这么金贵的粮食必须打包带走,反正陕城的粮食被宇文泰的运输队使劲往关中搬,直到高敖曹兵围陕城时,才无奈作罢。
琡谏曰:西贼连年饥馑,无可食啖,故冒死来入陕州,欲取仓粟。今高司徒已围陕城,粟不得出
一句话总结一下宇文泰这次起死回生那就是,宇文泰集团原本快揭不开锅了,但是濒临死亡时打劫陕城银行,资金链又活过来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弱者永远就是这么被动,一步都不能走错的情况下,还需要各种老天帮忙、对手给机会。再回首,丞相诸葛亮已成绝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