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干部成长的“练兵场”。选调生作为党和国家精心培养的后备力量,带着理论素养与青春朝气奔赴基层,当以“满格状态”扎根泥土、深耕实践,在知行合一中褪去“书卷气”、厚植“乡土情”,让青春在服务群众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以“满格”的初心校准方向,在躬身为民中锚定坐标。基层工作的核心是群众工作,选调生的初心使命必须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坐标系上。走出校园的“象牙塔”,面对的是家长里短的民生琐事,考验的是“把群众当亲人”的真挚情怀。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摒弃“镀金”心态,拒绝“过客”思维,主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在田间地头听民声,在屋檐炕头察民情,在街头巷尾解民忧。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棋局,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找准定位,让青春的根系深扎在人民需要的地方。
以“满格”的本领攻坚克难,在实干笃行中锤炼硬功。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既有产业发展的“硬骨头”,也有矛盾调解的“软钉子”,既需要政策理论的“软实力”,也需要解决问题的“硬功夫”。选调生不能满足于“纸上谈兵”,更要避免“眼高手低”,必须以“空杯心态”从零学起、向实践问道。要甘当“小学生”,向村干部学治理智慧,向老党员学群众语言,向致富能手学产业经验,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庖丁解牛”的实操能力。面对复杂问题,要敢于“啃硬骨头”,在乡村治理中学会“弹钢琴”,在矛盾化解中练就“绣花功”,在产业培育中探索“新路径”。唯有在实践的熔炉中千锤百炼,才能锻造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本领,让“学历优势”真正转化为“能力优势”。
以“满格”的韧劲久久为功,在扎根坚守中收获成长。基层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乡村振兴更非一日之功。选调生要摒弃“速效思维”,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面对工作中的挫折与挑战,既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也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远见。可能会遇到政策落地的“中梗阻”,可能会碰到群众不理解的“闭门羹”,但越是如此,越要耐住性子、稳住心神,在反复打磨中总结经验,在攻坚克难中积蓄力量。要明白,基层的成长从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唯有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扎根基层,以“日拱一卒”的坚持深耕细作,才能在乡村的变迁中见证成长,在为民的实绩中收获价值。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选调生以“满格状态”融入基层,既是响应时代的号召,也是对自身成长的淬炼。唯有以初心为舵、以本领为帆、以韧劲为桨,在基层的沃土上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让“选调”的青春在基层的阳光下绽放最绚丽的光彩。(高县政协:何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