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农谚云:“上午立秋,冷飕飕;下午立秋,热死牛”。这通俗话语背后藏着无数双老农仰望天空的眼睛,藏着他们从生活褶皱中捻出的经验结晶:若立秋在上午叩门,秋风便来得爽利;若在下午现身,那余威犹存的“秋老虎”必将在田野间肆虐,连耕牛都难耐其酷热。
![]()
那么2025年的立秋究竟落在何时?根据计算,2025年的立秋在公历8月7日13时51分19秒。您猜怎么着?正是午后时辰!老话儿说得真不假,这“热死牛”的伏天余威,恐怕还得在人间多盘桓些日子了。
![]()
立秋早晚关乎秋凉节奏,老祖宗观察天象物候,留下许多生动预见:
“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到头”:此谚与“上午冷飕飕,下午热死牛”如出一辙,将一日时间分割得更细致,朝与夜的温差在农人口中成了预卜凉热的圭臬。
“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此语聚焦农历月份。若立秋赶在农历六月(如2025年恰为六月十四),则秋天行色匆匆,凉意来得急;若落在农历七月,则秋后尚有余热如油膏般粘腻难散。
“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此句着眼“三伏”与立秋的交叠关系。所谓“伏包秋”,指立秋那天恰巧撞上末伏开端,伏天短促,凉意自然从容;“秋包伏”则指立秋后仍有十余日伏天(2025年立秋后还有11天伏天),酷暑余威便如猛虎出笼,咬住秋日迟迟不放。
2025年立秋在下午,又兼“秋包伏”格局,夏秋之交注定要经历一番激烈“拉锯”。别急着收拢凉席,暑气还会在午后蒸腾回旋;但早晚风中已悄然渗入一丝不易察觉的爽利,如同大地在炽热面纱下轻轻呼出的第一口凉气。
![]()
值此阴阳交替、燥气渐起时节,养生之道在于一个“和”字:
1. 润肺防燥,甘淡为养:银耳羹、百合粥、秋梨膏,皆是润泽佳品。莲藕、荸荠等水生食材,正是大地为干燥秋季预备的天然甘露。
2. 少辛多酸,收敛肺气:生姜、辣椒等辛散之物需减量,可适当添些酸味食品,如山楂、葡萄、柠檬,助肺气内敛,顺应秋收之势。
3.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当学林间生灵,入夜早歇,晨起迎露。天高云淡时节,缓步登高望远,吸纳天地清气,最利心神。
4. 温凉有度,慎防秋泻:虽有余暑,切莫贪凉。生冷瓜果浅尝辄止,尤其夜间,一口冰饮如同在疲惫的脾土上骤然泼下冷水。温热水、热汤面,才是熨帖肠胃的秋日良伴。
5. 贴膘宜缓,清补为佳:所谓“贴秋膘”古意,是补偿苦夏消耗。今人无需强求肥甘厚味,鸭肉、鱼肉、豆制品清润平和,徐徐滋养,方是智慧。
![]()
节气如信使,读懂那些农谚暗语,便是在岁月流转中提前握住了应对自然的从容。当您午后擦去额角汗珠时,请记得早晚风中那丝日渐清晰的微凉——这是秋天写给大地的温柔序章,它正耐心等待着登场的时刻。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