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报告撰文 | 研究员 张箭
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智能科技在银发人群健康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关注老龄化问题的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科技企业及家庭照护者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通过梳理心率、呼吸、跌倒等关键监测技术及市场格局,我们希望唤起社会对老年健康安全的重视,推动适老化产品的创新与普及。报告发布后,期待引发行业对技术落地难点、隐私保护及用户体验的深度讨论,同时促进跨领域合作,共同构建更智能、更人性化的老年健康守护体系。
干货要点:
1、银发人群健康安全需求增长,智能监测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3亿,健康安全需求日益增长
·老年人面临跌倒、走失、突发疾病等多重安全风险
·智能监测技术如毫米波雷达、可穿戴设备等应用于银发人群安全监测
2、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中高发,体征监测技术需求迫切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心率监测技术成为重要需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呼吸监测技术有待发展
·体温监测和血压监测技术也在老年人健康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3、毫米波雷达和可穿戴设备在银发人群行为监测中展现优势
·毫米波雷达在跌倒监测中表现出高精度、非接触式监测等优点
·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手环等实时监测生理指标,提供便捷的健康监测
·技术融合和智能化升级将提升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用户体验
4、康养类毫米波雷达市场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格局初具规模
·毫米波雷达在康养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企业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明显梯队,市场处于探索阶段
·未来毫米波雷达将与AI技术结合,提升监测精度和应用范围
![]()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速度的加快,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三亿大关,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达22%,这部分银发人群在建康安全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银发群体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面临着诸如跌倒、走失、突发疾病等诸多安全风险(据数据统计: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28%~35%,7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达32%~42%),这类风险严重阻碍了我国健康老龄化的进程,为家庭、社会与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催生了巨大的安全监测市场需求,因此银发人群的安全监测产品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对的,社会公众对于这些安全监测科技及产品的了解却极为有限,日常生活中也极少能够有渠道获得相关信息。
基于此,银发科技与经济研究院通过梳理安全监测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多方面的应用,总结出主要的两大应用场景分类,分别为一、养老环境应用场景分类及二、老年体征/行为应用场景分类。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体征/行为应用场景分类中的体征检测如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血氧监测,和行为检测如跌倒、睡眠安全监测等多个维度,梳理出相关监测类产品、对应的银发需求群体数量、相关布局企业及行业发展现状等。通过这些梳理,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当前银发人群健康安全监测的相关技术以及发展情况。
![]()
目前我国银发科技类产品已逐渐形成适老化发展的整体架构,主要包括前端的感知层;系统端的应用层、接口层;以及后端的运营层。位于前端感知层的健康安全监测类硬件产品也在不断进行技术迭代,未来会以更加智能化、多维度的产品形态发展。
![]()
图片来源:灼识咨询
根据对银发监测科技类产品的梳理,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养老环境下的居家、机构、社区三大应用场景,二是体征/行为两大应用场景,由于这两个维度中所包含的详细产品有相重合的部分,而体征/行为应用场景分类能够更为直观地以银发人群的健康安全需求出发,因此本文选择以第二个维度的体征/行为应用场景进行延展梳理分析。
![]()
![]()
1、心率监测刚需:心血管疾病高发背后的技术攻坚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患病人口数达3.3亿。
![]()
发病率也随年龄增长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合计粗发病率为600.9/10万(年龄标化率为411.8/10万);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689.5/10万(年龄标化率501.9/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510.7/10万(年龄标化率324.9/10万)。
![]()
数据来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当前市场上有关心率监测的产品大致分为三类:
①可穿戴设备;②远程动态心电监测设备;③智能家居集成设备
![]()
![]()
![]()
2、呼吸监测存在较大未满足市场——认知意识欠缺
中国是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大国,患者基数庞大,但疾病诊断率、控制率较低。全球患者对OSA的认知不足以及干预意识的欠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导致家用/医用呼吸监测设备市场规模较小(中国家用呼吸机及监测设备市场规模约1亿,包括无创呼吸机和睡眠监测仪)。
![]()
目前,呼吸监测产品的市场中主要包含五种产品类型,分别为智能床类、毫米波雷达监测设备、智能床垫/床带、呼吸机与辅助设备以及非接触式声波监测技术。每种不同的产品类型都具有其不同的技术特点,详见下图所示:
![]()
银发人群对于呼吸监测的主要需求与特点:
①健康监测与预警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关注健康状况。呼吸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心率异常等,并提供预警功能。
②智能化与个性化
现代呼吸监测设备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生成健康报告,并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③远程医疗与家庭护理支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远程医疗和家庭护理需求增加。呼吸监测设备可以通过云服务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分析,帮助医生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指导。
④非接触式与无感监测
老年人对穿戴设备的接受度较低,因此非接触式或无感监测技术(如毫米波雷达、Wi-Fi传感、音频信号处理等)成为主流需求。这些技术能够在不干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实现精准的呼吸监测。
⑤便携性与易用性
设备需要具备轻量化、易安装的特点,同时操作简便,适合老年人使用。例如,一些设备通过语音交互或简单的界面设计来提升用户体验。
⑥多维度健康评估
除了呼吸监测外,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还需要结合其他生理参数(如心率、血氧饱和度、睡眠质量等),以全面了解其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体温监测产品的三大分类
临床研究表明,老年患者体温每升高1℃,住院风险增加35%。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显示,长期气温变暖使老年人死亡风险显著提升,而体温异常是早期预警指标。智能体温计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规模达38.24亿元,其中老年人需求占比超40%,主要因其免疫衰退导致40%严重感染患者仅表现为轻微发热。冬季老年人低体温症(<35℃)发生率达12.7%,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数据)。这些数据表明,体温监测对老年人感染预警、慢性病管理和极端温度适应具有关键临床价值。
当前的体温监测产品主要分为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穿戴式智能设备及传统电子体温计。
![]()
![]()
4、血压监测革命:下沉消费市场的突围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数据显示:
①患病人口基数大:中国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现患人数2.45亿。
②中老年为主要患病人群: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50%。
③知晓率高但控制率低:2018年中国≥18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加权率)分别为41.0%、34.9%和11.0%。
![]()
![]()
对应其相关血压、血氧类监测产品:
![]()
![]()
![]()
1、跌倒监测:非接触式监测重构养老安全边界
银发人群安全跌倒监测产品是通过智能技术对老年人生命体征、行为动态及生活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设备和服务,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这些产品覆盖了从个人健康监测到家庭环境管理、从紧急救援到长期健康管理的全方位需求。
跌倒监测主要分为四大技术类型:
![]()
跌倒监测的发展历程:从穿戴到无感的技术迭代。
![]()
从技术发展和用户实际需求的趋势反映,在银发跌倒监测领域,新技术需具备以下几点核心功能:
①自动监测:可以无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行动,无需复杂的操作,不影响老年人生活。
②自动告警:一旦发生跌倒,系统可以自动向护理人员或家属发送警报。
③跌倒预防:通过分析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可以预测潜在的跌倒风险,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跌倒风险。
④保护隐私:可安装在卧室、卫生间等私密场所,最大程度保护老年人的隐私。
鉴于以上标准,毫米波雷达监测技术满足以上条件,更适合做为银发安全监测的技术产品。这也是近两年毫米波技术及其产品在康养领域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石。
2、睡眠监测:多模态传感技术保障睡眠安全
![]()
![]()
目前庞大的银发人群面临跌倒、突发疾病、慢性病管理等多重健康安全挑战,传统照护模式已难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智能监测技术(如毫米波雷达、可穿戴设备等)因其精准性、非接触性和实时性优势,成为提升老年人健康安全水平的关键解决方案。因此我们针对毫米波雷达行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毫米波雷达定义:毫米波雷达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雷达,其频域介于30 ~ 300GHz,波长1~10mm。毫米波雷达作为雷达系列中的高频段产品,具有频带宽、波长短、大气传播损耗较大等基本特性。
主要应用场景:根据应用场景的行业属性,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可分为8个主要领域,分别是智能车载、智慧交通、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健康监护、工业测量、智能装备和其他。
![]()
应用于康养类的毫米波雷达的发展历程及原因——政策+刚需双轮驱动康养类毫米波雷达应用
原因一:国内本土24HGz毫米波雷达企业重心由汽车向智慧康养、家居等领域转移
1、早期以低频段进入汽车市场:在2021年以前,车载雷达企业在2014年刚起步,2019年逐步实现产品装车。国内雷达企业积极推动24GHz产品进入智能驾驶汽车领域,那时24GHz毫米波雷达产品已经实现国产化,而77GHz毫米波雷达技术还未实现国产化。
2、政策的调整限制多数企业在汽车领域的业务进展:而在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雷达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使得国产毫米波雷达发生巨大变化,《规定》明确指出:汽车雷达的使用频率为76-79GHz频段,除了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另有规定之外,该频段不能被用于其他类型陆基雷达及航空器(含无人机、气球、飞艇等)上装载使用的雷达。同时,对24.05-24.25GHz的窄带汽车雷达,规定了不同的功率限值,还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或者进口24.25-26.65GHz频率的车载雷达设备。
3、毫米波雷达业务领域的转移:业务由于中国毫米波雷达政策的新调整,限制了24GHz毫米波雷达在汽车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原本致力于24GHz毫米波雷达“上车”的企业开始把重心转移到其他市场。到目前,这些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智能家居、智慧康养市场做出了些成绩。
原因二:康养、家居领域需求刚性凸显
1、2021年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常态化的阶段,对于推进康养领域对安全监测类的产品有所需求。
2、我国老龄化率(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渐突破20%: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且适老化改造进程不断推进,此领域具备大量安全监测类产品的需求。适逢前几年毫米波雷达企业的业务转型,在康养领域也正处于导入期,目前产品在不断地优化改进。
但总的来说,毫米波雷达市场整体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相关企业竞争的格局暂未形成明显梯队。
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总规模达到86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4.6%。其中据AIoT星图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康养雷达总市场规模达到4.4亿元,其中人体感应探测雷达3.1亿元、智能康养监测雷达1.3亿元。
![]()
当前市场竞争格局整体表现为三个特点:1、国内康养雷达当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2、业务从生产硬件产品逐渐转变为解决方案服务商。3、市场竞争格局暂未形成明显梯队。
·起始原因:从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雷达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使得国产毫米波雷达发生巨大变化,由2022年开始全国各地区适老化改造的加快推进,国内部分家居和家电物联企业开始通过与毫米波雷达厂商合作方式加入到康养雷达市场当中。
·市场格局:康养雷达市场的玩家可分为两大类。一、技术守擂型。该类型主要是毫米波雷达厂商通过转投方案,延伸价值链,以合作形式为主,如海尔和以色列毫米波雷达独角兽Vayyar Imaging合资成立了青岛鲲泓科技;二、跨界攻坚型。该类型则是物联网企业、家电企业、保险龙头、房地产龙头如萤石网络、海尔、平安人寿、金茂绿建等,基于自身业务优势开拓新增长曲线。
·代表公司:目前,据AIoT星图研究院统计,截至23年6月,目前国内已发布康养毫米波雷达产品的公司共有34家。其中具备康养雷达研发能力的公司主要有苗米科技精华隆、金茂绿建、宇视科技、科技、Vayyar、中科博约、旷时科技、森思泰克、清澜技术等。
康养类毫米波雷达的未来发展趋势:康养类毫米波雷达在银发人群跌倒以及健康安全领域满足新技术所具备的几点核心功能,对于机构和家庭来说也是适老化改造的一件刚需类产品。而目前多数产品处于较早的落地阶段,未来一定会在技术以及使用场景和方式上进行不断提升。
1、结合AI技术,智能感知升级,提高监测精度:
物联感知智能化的时代下,毫米波雷达产品从原有的传感器堆砌升级的方式,可转化为与AI结合感知升级的道路。不仅能提高产品的监测精度,识别更微小运动变化,还可以更智能的理解用户动作行为,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
2、多传感器融合:
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等其他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红外线传感器等)实现异构融合,可以提高跌倒检测的全面性,达到高准确度、高鲁棒性、高完整性的环境感知。
3、融入AIoT全屋智能管理体系协同发展:
当前毫米波雷达主要以单品形式解决用户跌倒、呼吸、心跳等安全健康监测,未来和家具家电融合形成家庭、机构解决方案会成为一定趋势。主要原因:一是毫米波雷达技术正逐步进入空调、电视、照明等家居家电设备中,使无限雷达感知技术成为室内场景中基础设施的一个有机组成,进一步强化对于室内场景中人的24小时监测能力构建。二是作为一种利用无线电进行感知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对物联网有天然的亲和力,毫米波雷达健康监测功能的实现,本身便需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才能实现向用户终端进行报告、通知、警报。部分产品功能的实现,还需要购买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
4、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
跌倒监测不仅需要即时响应,还需要长期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活动模式和风险趋势,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干预。
![]()
通过对银发健康安全监测科技类产品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该行业整体以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基数、大量心血管/呼吸疾病患者以及跌倒走失老年人安全风险的突出为需求,驱动市场的发展。
1、体征监测领域中:心血管和呼吸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体征监测领域属于刚需且由于认知意识的不足存在较大未满足市场。(从相应监测产品层面:可穿戴设备与毫米波雷达技术产品覆盖的监测范围更广、精度更高适合多场景应用。)
2、行为监测领域中:从几项技术的功能对比以及技术路径迭代发展历程中发现,毫米波雷达满足得到监测的四项核心功能更适合做安全监测的技术产品。(从适老化改造的角度,未来毫米波雷达融入全屋智能检测与长期数据分析同样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3、经过对银发安全监测产品两个维度的梳理,以毫米波雷达和可穿戴设备两大方向进行案例分析:
①康养家居类为毫米波雷达近五年来新发展领域,且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当前适老化改造进展持续推动,康养类毫米波雷达仍存在大量市场需求。(未来发展空间见第四章节发展规模预测)
②康养类毫米波雷达市场竞争格局暂未形成明显梯队,处于前期跑马圈地的探索阶段,业务从生产硬件产品逐渐走向解决方案服务商(单品到系统协同的演进生态整合,从B端向C端扩展,依赖支付能力的提升,市场存在进入机会)。
4、可穿戴市场的监测产品向轻量化、无感化发展,监测精度在产品上进行迭代升级。
扫码阅读完整报告,获取更多深度洞察!
欢迎相关企业、银发研究人员及读者与我们互动联系,携手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联系电话: 18162510291
中国领先的银发经济产业服务平台—AgeClub
查看研究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