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立秋是不是晚了?”“晚立秋”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5年的立秋将于8月7日到来,具体时间为2025年8月7日14时20分45秒,太阳黄经精准抵达135度的那一刻。
从天文角度看,立秋时刻在午后14时之后,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中属于典型的“晚立秋”。
民间谚语提到“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晚立秋的年份,可能立秋后还会炎热一段时间。
从近些年来看,晚立秋年份出现“秋老虎”的概率高达7成左右。而今年更特殊的是,立秋恰逢农历闰六月十四,双数日期对应“母秋”,
民间又有“母秋凶如虎”的说法,“母秋”加上“晚立秋”,双重“炎热”,难道今年“秋老虎”会再次出现?
![]()
早立秋和晚立秋如何区分?
民间有“立秋分早晚,就看十二点”的说法,尤其在北方,流传比较广泛。
简单说,如果立秋时刻在中午12点前,就是“早立秋”;过了12点,便是“晚立秋”。
2025年立秋的精准时间是8月7日14时20分45秒,在12点之后,属于“晚立秋”。
有朋友会问了,为何要根据12点前后来划分?也有一定的讲究。
古人发现正午12点是一天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12点之前阳气渐盛,立秋在此刻意味着“阳退早”;12点之后阴气初萌,立秋则预示“阳留久”。
![]()
晚立秋的天气表现
一般情况下,立秋节气到来后,预示着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暑气有所减弱,白天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凉爽。
而遇到“晚立秋”的年份,立秋节气到来后,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也就是说,虽然立秋的节气已经到来,但天气仍然保持高温酷热,夏季高温影响还会延续较长时间,给人一种“立秋太晚”的感觉。
![]()
晚立秋年份真的会延长炎热吗
通过近些年来对于天气的实际观察,大概率会出现,但是随着气候不断的变化,也不能说绝对。
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地区,2017年立秋在8月7日04时01分(早立秋),当年我们这边秋老虎仅持续5天,8月中旬白天最高温度就跌破30℃;
而2018年立秋在8月7日21时30分(晚立秋),我们这边的高温持续到9月上旬,可以说秋老虎持续时间久。
![]()
立秋“早”或“晚”也有争议
由于不同地区,对于立秋早晚的判断方式不一样,也会出现同一年既是“早立秋”也是“晚立秋”的争议。
比如2020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09时06分,按“午前午后”算属于早立秋,因为在12点之前。
但部分地区却按农历日期算,当天的阴历日期是六月十八,为双数,认为是“晚立秋”。
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北方按照早立秋的地区,8月底就穿起了长袖,而南方按“农历晚立秋”判断的区域,持续高温到国庆前。
![]()
晚立秋与农事的关系
按照上述说法,晚立秋的年份,意味着气温下降时间晚,高温炎热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会有一定的影响。
以玉米来举例,玉米是高积温作物,如果立秋较晚,玉米的生长期延长,可能会晚于正常时间进入成熟期。这样,玉米的收获时间可能会推迟,影响玉米的干燥和储存。
建议农民朋友们,需要注意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增加。此外,可以通过科学调控灌溉,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
再以水稻来说,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较高的温度来促进光合作用和生长。
如果立秋较晚,可能会导致水稻成熟期推迟(指晚稻),水稻的成熟过程需要稳定的高温天气,过于寒冷的天气可能会影响其籽粒的饱满度和最终产量。
![]()
民俗文化该不该信?有人说“老黄历过时了”,不论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如今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都不管用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