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当年“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这是个有趣的话题,历史地看,确切的讲,投机倒把的本意是指利用时机,用买空卖空等手段来牟取暴利的非法商业活动。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却把此扩大化,把正常的商业活动也视作“投机倒把”,并上升为“资本主义尾巴”。
本人在太原师专学习的三年期间,在学习上下了不少功夫,知识上收获也颇丰富,但在经济上却是捉襟见肘。尽管是带工资上大学,但每月三十多元的微薄工资,除去每月二十元的伙食费和至少五元的零花钱,每月所剩十几元。当时我父母二老已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能力,妻子生下儿子,妹妹身体又不好,妻子与妹妹一年劳动下来挣得的工分,凑合着能够队里的花销,根本分不上红,每月十几元钱要想维持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应对门迎差事,那个困难之极显而易见!
哲人们讲:“穷则思变”、“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以当今普遍的情况看,大学生中经济困难的可以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或者晚上出去当家教,每次也可挣一二十元,但在那时,没有家教这一说。
我一生中有个最好的同学、朋友,他叫张松林,他也是南格村人,当时在南郊良种场上班。他家的经济也不松动。亏他人机灵,有时就“偷偷”地做了几回贩卖水果的小买卖,每次下来弄得好时也能挣个十来八块,在那时是可以解决家庭的燃眉之急的,起码可以缓解家中经济的困窘。为什么说“偷偷”的呢?因为那时国家政策根本不允许个人做小买卖,那属于“投机倒把”的违法乱纪行为。如被发现,轻者住学习班丢人败兴做检讨,重者则要游街,批斗去劳改!谁敢越雷池一步呀!
1979年的暑假期间, 松林悄悄地动员我和他相跟上去贩卖水果。明知挣钱是好事,但刚一开始我发愁得不行。一是做买卖必须沿街叫卖,因为从没做过,发愁呦喝,张不开嘴。二是怕碰上熟人,大学生搞投机倒把,丢人又败兴还在其次,假如真传到学校里给个处分,那就更糟糕了。松林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劝我说,没人的地方你先练练嗓子,再不行的话,我喊你卖,慢慢地就习惯了;至于怕碰上熟人那就更好说,咱们早走迟回,在太谷、徐沟这一带买卖,不可能遇上认识的人。说的我心动了,那就试试吧!我和松林相跟上到徐沟买了两个筐子和一杆秤儿,把筐子用绳子固定在自行车的后架两边,开始了我的“投机倒把”生涯。
我俩从徐沟出发到太谷南山一带购买槟子(槟果),由于是第一次,心里没数我不敢多买,仅买了一百三十斤,多了怕卖不完,松林买了一百七十多斤,当时的价格是每斤一毛三分钱,装好筐我和松林带到清徐县的集义村和靳村去卖。一开始喊不出来,松林喊了几次后,我也跟着喊“卖槟子来!”喊出去之后都觉得不好意思,有点脸红,心也在剧烈的跳动,真如松林所说,喊得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那天卖的还比较顺利,正好赶上阴历七月十五的前夕中元节,村民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买槟果的人挺多,到半下午,我俩就全卖完了。一点钱,我挣了十二块多,松林挣了十五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做买卖捞到的“第一桶金”。现在看来,十二块钱谁都能说不是个大数字,小孩子们一天有时也花个十来八块的,可在当时来说。那就是我月工资的将近三分之一啊!我高兴地差点跳起来,激动地对松林说,“早知道这样,早就干上了。”松林则说,就这还是我硬劝你才做的呢!我俩对视了一下一起笑了。
收摊后,我俩轻松了,这才发觉饥渴难忍!于是我俩骑车到村边的打谷场啃了些自带的干粮---粗面窝窝头,又到附近人家讨了口凉水喝。此时,太阳还没有落山,我俩根本不敢白天回村。怎么消磨这段时光呢?忘记了是谁出的主意,从场儿里抱了些麦花秸铺到场房地上,算作临时床铺美美的睡觉。尽管有些累,但聊得开心,越聊话题越多,谁也没有睡意,从孩提时代的玩尿泥聊到文革时期的革命造反大串联,从结婚成家聊到养家糊口的艰辛,一直聊到黑夜十点多钟,路上基本上没行人了,我俩才敢骑车回家。
如此一个假期干了有十几次,挣了二百多块钱!高兴的我母亲说一年的开销管够了。就这样,每年的暑假我都在做这投机倒把的买卖,先后贩卖过梨、苹果、槟果、桃儿、西瓜、菜瓜等水果;装货地址有太谷、榆次、清徐;卖货地址一般在农村,也有一年跑过太原西山。
那是八零年的暑假期间,松林那一年家中和单位事情比较多,我俩相跟的次数少,我一个跑单帮的回数多。整天在外行动,自行车有时会出些毛病,为应付突发事件,我车子上常带有打气筒、补胶,补皮、铁锉、扳子、手钳子、改锥等工具。每天凌晨五点多起床,骑着自行车到太谷南门外接货。五十多里的路,自行车车程得一个半钟头,到了那里天刚亮,太谷南山的果农们肩挑车推早已到达集贸市场,叫卖声,呦喝声早已此起彼伏。我经过看货、讨价还价,买好水果时一般已是七点多八点了。然后骑车到太谷北门外饭店吃早饭:两碗白面皮,一盘过油肉,搅合在一起既吃香也耐饥,吃完后再喝一碗面汤,“管它挣钱不挣钱,每天一个肚儿圆”。汤足饭饱后骑车往太原西山矿务局所在地南寒进发,按理说走太徐公路最近地势也平坦,但那要经过我村南格和北格镇,怕碰上熟人不敢走,只好绕道走清源,多走一二十里地,这样车程就变成五个多小时,中途休息一下顺便吃点饭,到南寒集贸市场时已是下午三四点钟,从东南往西北走,一路上尽是爬坡,累的人身体都快要散架了,但这是个好市场,西山矿务局的工人们钱多,出手大方,卖起东西来比较快,顺当的话,下午七点多钟就卖完了,但也有时到十来点才能卖完。总的来说比转村子强,一是卖得快,二是能多卖三五块钱,卖完之后找个小吃店胡乱吃些饭,打道回府。按理说折腾上一天,应该是累的筋疲力尽;但钱是个怪物,魔力真大。当每天卖完水果时一点钱,挣了不少,比想象的还多,精神立刻就大了,回家的路上一点也不觉得累,一边骑车一边哼着小曲儿,心里特别高兴,真有“春风得意马蹄轻”的感觉,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夜深人静,万家灯火一时稀”了。
光阴似箭,一瞬间,“投机倒把”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尽管当时感觉不光彩,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它缓解了我家的经济困难,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仍然“回味无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