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近3000万买“豪宅”却货不对板?业主称宣传真石材变真石漆,开发商回应引争议,3户玻璃自爆、合同条款成焦点
每平米均价约
13
万、总价近
3000
万的
豪宅
项目,交房后却因真石材变真石漆、玻璃自爆等问题引发业主维权,开发商与业主各执一词,揭开高端楼市品质争议的冰山一角。
“当初宣传时说是‘豪宅样本’,每平米均价差不多13万,我花了近3000万元购置,可交房后却发现与预期差距巨大。”近日,多位购买了北京城建・天坛府的业主向媒体反映,交房后小区实际品质与他们所期待的“豪宅”标准相差甚远,其中关于房屋用料、装修标准、房屋质量等问题引发诸多争议。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城建・天坛府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泰路与安乐林路交汇处,毗邻天坛公园等历史文化景观区。项目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自2021年首期开盘至今,总网签金额超300亿元,在销售业绩上成绩斐然,还曾有报道称其“刷新北京住宅历史单盘销售金额纪录”。该项目分6期开发,1期、2期为独立小区,3到6期为商品房小区。其中,3期于2024年11月陆续交付,4期于2025年2月陆续交付,6期仍在施工中。
业主诉求:实际与宣传严重不符
据问北京报道,市民王女士在2023年卖掉原住房后,花费近3000万元购置了一套天坛府的期房。除了看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王女士还对项目宣传的“豪宅样本”心动不已。然而,交房后的情况却让她大失所望。王女士介绍,小区施工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如大面积的墙面不平、天花板开裂、窗户碎裂,甚至还出现业主被困电梯、部分楼栋新风堵塞等情况。
业主孙先生也有同样的困扰。7月4日,媒体跟随孙先生来到小区,他指出3-6期存在开发商虚假宣传的问题。孙先生表示,开发商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北京市“豪宅典范”“豪宅样本”,还曾给自己颁奖,但小区内部实际用材品质不佳。比如小区围墙,宣传时称是真石材,实际却是真石漆;小区地面石材交付不到一年就颜色深浅不一,与开发商承诺的高端石材及地雕系统相差甚远;单元楼大堂设计简单,缺乏提升小区品质的装饰,与业主花费两三千万元所期待的装修标准和品质差距较大。
此外,业主们还反映房屋隔音效果差,且小区内已有三户出现玻璃自爆情况。对于一个1000多户的新小区而言,这样的自爆比率让业主们难以接受。同时,业主们认为开发商在销售时设置的“空间体验馆”虽不称为样板间,但实际上起到了样板间的展示作用,可如今却与实际交房情况不同,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嫌疑。业主们还提到,小区地库入口处未安装遮雨棚,高品质小区里电线杆未入地等问题,影响了小区整体品质。
开发商回应:施工符合国家标准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媒体致电天坛府官方售楼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对具体信息不太清楚。业主们提供的今年4月业主代表与开发商代表沟通会录音显示,对于业主的质疑,开发商——北京城建兴瑞置业开发有限公司称,项目所有施工质量都达到了国家标准,施工期间也有住建委等部门抽查,业主在隔音、玻璃自爆率等方面的直观感受与检测数据有差别。
对于入户大堂装修、园林设计、小区地面墙壁达不到“豪宅”标准等问题,开发商表示天坛府是“高端住宅”,但这一说法未得到业主认可。开发商代表还表示,可以将业主的部分建议向公司设计部门反馈。不过,截至目前,业主们表示开发商还未给出优化方案。
相关部门观点:虚假宣传认定存争议
针对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相关部门的看法也成为关键。媒体联系东城区住建委房屋市场科,对方明确表示,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相关规定,虚假宣传归市监局负责。但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正常情况下应是住建委负责,不过广告类问题可找广告科。然而,媒体多次联系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告科,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则表示无法确定职责问题,建议拨打统一投诉热线。
东城区房管局回电称,目前对于虚假宣传的判定主要以是否违反合同为主,而天坛府合同中明确表述,“对于出卖人发布的广告及宣传资料中涉及,但合同及附件及补充协议未约定的,不作为交房标准”。同时,对于房屋质量问题,业主可在保修期内要求开发商维修,若业主对整体品质无法接受,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专业人士看法:期房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此类期房建成后与销售宣传不一致的情况,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期房不同于现房,背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近几年开发商资金压力大,有在建材、装修标准等方面降低品质的动机,这对购房者购买豪宅的信心产生较大影响,且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在现房模式下问题较易解决,因为现房是所看即所得,但期房周期长,购房者接触的营销人员在交付时可能已离职。严跃进还指出,消费者在房产售房虚假宣传维权方面存在很大难度,希望相关部门完善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律师包华认为,房屋是复杂产品,涉及众多专业问题,前期合同难以对所有问题进行约定。消费者应更注重房屋整体交付与保修约定,同时需要法律部门从无利害关系的普通公众角度对房屋设计图到施工效果的差异是否构成实质性影响、是否影响购房人购买意愿进行专业判断。
目前,该事件后续进展仍在持续关注中,如何平衡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权益,解决这一争议,不仅考验着相关各方,也为房地产市场规范发展敲响了警钟。
(提醒:内容来自问北京。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尾声:
“从真石材与真石漆的材质之争,到3户玻璃自爆的安全隐忧,再到合同条款的模糊地带,这场“豪宅”维权背后,是购房者对品质承诺的期待与现实的碰撞,也为高端房地产市场的诚信建设留下待解之题。”
声明:关于内容准确性的补充说明
内容核实承诺:「财鲸眼」致力于提供客观、准确的内容,但不排除因信息更新滞后、数据来源差异或理解偏差导致内容存在瑕疵。
读者反馈通道:若您发现文章中存在数据错误、事实性偏差或逻辑争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及时调整:
1、邮箱:caijingyan66@163.com 邮件中注明修改内容。
2、后台留言:请在文章底部点击“发私信”并提供具体指正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