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2999字,时长约9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置顶推荐:
文/ 刘胜军
今年初那场很轰动的民企座谈会上,最高领导人对民营企业家提出了很多期望和要求,其中一句话可谓切中时代的要害,“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
这句话很重要,原因有二:1)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已经普遍到了退休的年龄,连仍在奋斗的任正非也已81岁;2)第一代企业家由于经验和认知的局限和过度自信,往往会低估企业传承问题的重要性和难度。
娃哈哈和杉杉集团都是中国最优秀的民企代表,却在创始人离世后双双陷入危险的湍流,这并非偶然,其教训足以警示所有的民营企业家们:杉杉集团于今年2月进入破产重整,娃哈哈则陷入持续的动荡和舆论漩涡。
娃哈哈的问题更为复杂,因为里面涉及大量的国有股份。
宗庆后去世之初,被视为“企业家精神”的典范,其“布鞋首富”形象更是引发舆论的赞誉,笔者当时也撰写多篇文章点赞宗庆后的境界与格局()。
如今,我们都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种滋味很不好受。
诚然,宗庆后是一位非凡的企业家,也是娃哈哈能够成长为中国饮料巨头的关键,这是无法抹杀的。
然而宗庆后去世后不断爆出的负面新闻,却令人大跌眼镜。企业家的婚姻和子女是个人私事,但如果向社会刻意隐瞒,则是公德问题,尤其是对宗庆后这样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而言。更令人唏嘘的是,宗庆后一方面以“布鞋”、“20元理发店”、“高铁二等座”形象示人,另一方面却在美国、香港购置奢华物业,不能不说是“虚伪”了。一个人挥金如土,是私德问题,刻意隐瞒和欺骗却是公德问题,性质完全不一样。
巴菲特一生生活朴素,吃得简单、住的简单、车子简单,财富捐赠,这才是真实的品格和境界。
简言之,作为富豪,宗庆后完全可以过着奢华的生活,这是个人选择的权利,但他不应该欺骗公众,这是“骗公众的感情”。曾经说过“钱再多也不给国外”、不弃糟糠的宗庆后却被发现:
——宗家的其中一个海外银行账户2024年初持有资产达18亿美元。
——宗家在香港的房产坐落于最贵的中环山顶白加道,估计价值2.5亿港元;2024年初宗庆后辞世前,宗家以2500万美元(人民币1.79亿元)全现金购入美国洛杉矶高端社区贝莱尔(Bel Air)核心区的一栋三层别墅。
——原来大家都认为宗馥莉是宗庆后的独苗,如今却被爆出有7个子女。
瞬间,宗庆后一生精心营造的公众形象崩塌。这是何等的“双面人生”?!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笑傲江湖》中“岳不群”这个人?无他,虚伪!
去年,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因为儿子加入美籍就遭遇网络暴力,如今看起来不能不令人感慨:宗氏家族意外杀出了至少三位外籍子女,宗庆后本人于1999年获得美国绿卡,宗庆后的三弟宗泽后及其家人也已取得美国国籍。2013年,宗庆后承认女儿宗馥莉到美国去读书,“为了进出方便,当时申请了绿卡,女儿回国了就取消了绿卡。”实际上,宗馥莉也曾获得过美国国籍,但于2010年退出美国国籍。
谁的娃哈哈?
过不掩功:没有宗庆后,就没有娃哈哈的今天。正因为如此,持有娃哈哈集团46%股份的国资方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期扮演了“隐形股东”的角色,既不刻意宣传,更不介入娃哈哈的管理(第二大股东是宗家的个人股29.4%,第三大股东为职工持股会24.6%的股份)。可以说,正是杭州国资的胸怀,成就了宗庆后的企业家精神。当然,杭州国资的这种境界也收获了巨大的投资回报。在饮料这种充分竞争领域,国资选择“无为”是极为明智的。
国资可以不干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就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是企业家不应将混合所有制企业当成自家的私产。
企业可以视为一组契约的组合。尊重契约,这是企业家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是永不过时的。
宗庆后最受争议的就是在娃哈哈集团之外,另外组建了一系列由其家族完全持股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与娃哈哈集团存在巨大的关联交易。假如娃哈哈是一家上市公司,这些关联交易早就闹得沸沸扬扬了。
宗庆后在2003年设立“宏胜饮料集团”,事后证明这引发了明显的利益冲突。宏胜一开始只有一条饮料灌装线,更多的是为娃哈哈代加工饮料。按理说,一家仅仅代工的企业,不应该有太高利润率,否则就是不合理的利润转移。宗庆后曾称赞:“宏胜饮料集团的利润率比我(娃哈哈)高。” 这等于不打自招:将利润从持有部分股份的娃哈哈集团向完全属于自家的宏盛饮料转移,这是典型的自利行为。
另一个显然的问题是同业竞争。宏胜不仅独立于娃哈哈集团,还有食品香料、印刷包装、自有品牌饮料生产业务。宗馥莉还在2016年创建了独立于娃哈哈的新品牌KELLYONE,2019年之后又发布无糖茶饮、无糖气泡水、气泡酒。
目前,宏胜集团在全国共有20个生产基地,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条生产线。在2022年浙商500强榜单上,娃哈哈集团2021年营收519.15亿,位列榜单第45位。宗馥莉的宏胜集团2021年营收104.21亿,位列总榜单的165位。
简单地说,宗庆后甩开国有股东在体外再造了另一个与娃哈哈显著竞争和利益关联的超大企业!娃哈哈集团除了持有娃哈哈商标,对外仅投资了12家企业(存续中),且持股比例都未超过50%、全部注册于2002年之前。这种经不起推敲的做法,或许是宗庆后始终未将娃哈哈上市的重要原因。
宏胜还不是全部。娃哈哈的股权版图分为五个板块:国有股板块、宗庆后股权板块、宗馥莉股权板块、杜建英股权板块和职工持股会股权板块。宗庆后是“偷天换日”的高手:通过成立体外公司,将核心资产转移到非合资体系。
娃哈哈的体外公司诞生于2000年后,也是当年和达能合资时的产物。宗庆后曾如此辩解:由于娃哈哈体量迅速壮大,需要增加投资扩大产能,但遭到了达能董事会的拒绝或拖延,因此在合资公司体外成立了一系列体外公司,满足生产加工的需求。这种解释并不令人信服:即便成立体外公司,也不能撇开国有股东啊?!
国有股东怎么办?
国有股东早年以沉默换取了宗庆后的企业家精神,这是双赢。
在宗庆后去世后,国有股东已无法继续沉默:
1、宗庆后长期以来设立的庞大体外公司,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不能继续回避;
2、宗馥莉掌舵,其能力是否能继续带领娃哈哈稳健前行,这牵涉到国有资产能否得到保值增值;
3、在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集团的公司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国资继续“放手不管”如今已非最佳选择。
2025年7月17日,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宣布已就宗庆后遗产相关纷争“成立专班,介入处理”。不过,杭州国资的为难在于:
——娃哈哈贡献巨大,杭州国资“投鼠忌器”,一旦娃哈哈陷入动荡,谁来承担责任?娃哈哈从3个人、14万元借款白手起家,在宗庆后的带领下,30多年间累计销售额8601亿元,利税1740亿元,上交税金 742亿元。娃哈哈在全国29个省市建有81个生产基地、187家子公司,拥有员工近3万人。这是宗馥莉在2024年不惜辞职相逼的关键筹码。
——饮料这样高度竞争的行业,国资并不具有优势,由国有股东强势介入控盘并不明智。上海国资退出“上海家化”,也是出于同样的逻辑。
笔者建议:
1、国资应首先彻底厘清娃哈哈集团与娃哈哈体外公司的关系,如涉及国有资产损失,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追索;
2、在理清上述关系后,国资可以考虑拍卖国有股份,引入市场化机构投资者。市场化投资者的介入,有助于完善娃哈哈集团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管理层行为;或者,推动娃哈哈集团IPO上市也是一种选择,上市后国有股可以通过二级市场退出;
3、最终的娃哈哈应该转型为一家公众公司,宗馥莉如果有能力可以继续掌舵。反之,可以引入职业经理人,宗馥莉则作为重要股东行使其合法权利。就像乔布斯在苹果的进进出出一样,市场的博弈才是最公平合理的机制。当然,如果宗馥莉掌舵最符合全体股东利益,其他股东没有理由不支持宗馥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过程。阵痛难免。但为今天这些阵痛“埋雷”的正是宗庆后本人。
最后,谈几点宗庆后对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启示:
1、做人要真实,不要为了封神而扮演“两面人”;
2、要有契约精神、法治精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在股权和财产问题上,一定要生前清晰界定,避免子女争夺大战;
4、在接班人问题上,要未雨绸缪,避免创始人突然离世引发不必要的震荡;
5、在国有股问题上,要公开透明及早处理,不应搞小动作,否则后患无穷;
6、学习曹德旺、巴菲特,多做慈善和公益,才是正道。留给子女太多的财富,未必是好事未必真明智。
福耀科技大学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