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从“十天”高速路双丰出口向东行驶8分钟后,雨刚好停了。雾从山谷里漫出来,把西营集镇裹成了一幅水墨画。
![]()
冷水河先一步撞进眼里,像谁不小心打翻了银锭子,一路叮叮当当,绕着镇子打了个妥帖的“几”字弯。同行的老张说:“这就是鲇鱼套了。”
![]()
他指着对岸的山,“你看龙门山的轮廓——像不像条刚从水里蹦起来的鲇鱼?头在东头昂着,尾巴扫到西边的河岸,冷水河偏不让它走,缠着鱼尾绕出半里长的弯,活像给鲇鱼系了道银绳。”我眯起眼,果然见那山在水汽里挣动,石骨嶙峋的脊背露在雾外,真有几分鱼跃的劲。老张哼起《西营之歌》,调子在山谷里荡:“鲇鱼套,龙门山,清清小河绕镇前......”
![]()
当晨雾散开时,在视野深处,那条青碧色的河流在晨光里舒展,忽然明白《西营之歌》里那句 “清清小河绕镇前” 的妙处 —— 不是河在绕镇,是镇子悄悄蜷在水的臂弯里。
老张指着远处的山影笔画着说:“龙门山真像条弓着背的鲇鱼,鱼头越出水面昂扬向上,鱼尾掠过冷水河,硬生生兜了个‘几’字形的回水湾,多像老天爷给山设的 ‘套’,而这条鲇鱼一跃而出,却在半空中定格,幻化成现在的龙门山。”经老张这么描绘,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龙门山的轮廓突然活了,昂首摆尾的姿态里藏着股冲劲,却被冷水河温柔地拽住。而山便借着水势使出了“鲇鱼跳龙门”招数。如今站在这里才懂,哪是鱼要跳,是山水在千万年里的磨砺,历练出了这方水土的性子。
![]()
漫步“天逸社区”,富有节奏的音乐漫过耳际。天逸广场上的舞者动作大方优雅,娴熟的站在前面,生疏的跟在后面。跳舞跳饿了,或者口渴了,摆放各种小吃和饮料的移动车就在旁边候着。
![]()
夕阳把龙门山的影子拉得很长,恰好落在天逸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另一边是唱花鼓戏的民间艺人,他们正在调试乐器,音响里播放着本土歌唱家周正凯原唱的《西营之歌》。有人告诉我,今晚还要演新编的花鼓戏,唱的是搬迁户的新生活。“你听这词,‘冷水河,进汉水,南水北调有汉江’,以前哪敢想,咱这山沟沟里的水,能流到北京去。”
这时,一位唱花鼓子的中年人调好了乐器便开始调调自己的嗓子:“鲇鱼套,二里方,依山傍水建楼房……” 唱腔里的旧时光和眼前的霓虹灯光交织在一起。
![]()
![]()
天逸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天逸广场功能强大,可以举行务工招聘、政策宣讲、节日庆典、村歌比赛、居民婚庆等活动。这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旁边,是林立的楼房,楼下门面已被毛绒玩具车间占领,流水线上的缝纫机转个不停。“楼上居住,楼下上班”,这话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
几位老人凑在石桌旁谈着新旧时光:“以前住山坳里,挑水要走两里地”“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以前可没有养老金领”“现在,现在我领到的钱花不完,根本花不完”。阳光穿过桂花树的缝隙落在他们银白的头发上,像撒了层碎金。不远处,几个孩子举着网兜追蝴蝶,笑声惊飞了停在 “云逸小区”照壁上的麻雀。
![]()
离开时,夜色已漫过龙门山的肩头,也漫过了伫立在广场上的“西营之歌”雕塑:“鲇鱼套,龙门山,清清小河绕镇前……” 歌词里,我仿佛看见那条挣脱束缚的鲇鱼,正借着新时代的风,在山水间舒展新的鳍尾。
![]()
作者:张顺成
投稿分享:微信49198577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