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亿公里的奔赴:“天问一号”书写中国行星探测新史诗

0
分享至

编者按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的壮举,更是中华民族将古老哲思转化为现实行动的生动实践——从屈原笔下对宇宙秩序的追问,到今日航天器对火星的精准探测,变的是探索的方式与手段,不变的是人类对星空的向往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为了实现星辰大海的梦想,无数航天人以科技为笔、以匠心为墨,在星际探索的恢宏画卷上写下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答案”。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汨罗江畔昂首问天,写下了不朽的《天问》。这穿越时空的叩问,凝结着中华民族对宇宙本源的无尽好奇。千年之后,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搭载着同样对宇宙的追问,由我国最大推力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成功发射

来源|新华社

这一刻,标志着中国首次自主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启航,将千年的诗意哲思,化作了探索星辰大海的坚实步伐。

叩问星辰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大小处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对火星的好奇和向往,深深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重大命题的思索。

“世界各国的行星探测大致聚焦于这几个问题: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的探寻等。这也是行星探测试图回答的问题,即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通过行星探测,人们试图找到人类、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的奥秘。生命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我们能否在其他的星球尤其是跟地球类似的火星上,寻找到生命起源的证据?这些都是科学界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部部长耿言说。

从地球到火星最遥远的距离大约4亿公里,国际上对于火星的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2020年6月底,国际上共发射了44个火星探测器,但任务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

从地球到火星最远4亿公里的“蜀道”,其艰险程度,真可谓“难于上青天”。

回望我国火星探测的历史,其实早在“嫦娥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已悄然投向更遥远的深空。2010年8月,8位院士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月球以远深空探测的综合论证。此后,经过三轮迭代优化,最终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实施。

这一刻,中国首次自主行星探测任务正式拉开序幕。

万里苍穹一步登“天”

中国火星探测虽起步晚,却志存高远。立项伊始,便瞄准世界前沿,明确提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一步实现“绕、落、巡”,意味着任务研制难度加大,失败的可能性增加。“回过头来看,这条技术路线的选择非常正确,整体上更加节省经费,特别是在技术上能实现跨越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说。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试验队部分队员合影

来源 | 中国航天网

“天问一号”是中国自主发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携带有13台有效载荷,对火星的地表地形、矿物组成、水冰分布、浅层结构、大气环境、磁场分布等进行探测。

要将如此“庞然大物”一举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离不开“长征五号”火箭的澎湃推力。它必须让探测器达到并超过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才能彻底挣脱地球引力束缚,奔向火星。而火星探测的“窗口期”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机遇稍纵即逝,对探测器系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网、地面应用等各环节都是极限考验。

按照计划,当“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运行到选定的进入窗口后,探测器进行降轨控制,释放着陆巡视器,轨道器则进行升轨控制,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并开展环绕科学探测。

勇闯“惊心动魄9分钟”

2021年2月10日,历史性的一刻降临。经过半年多的长途跋涉,“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

2021年3月,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进入火星轨道,“祝融号”火星车不久就将着陆火星表面。作为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的叶培建院士常常出现在指挥大厅,关注着探测任务的进程。在一场火星探测动员会上,叶培建郑重说道:“本来我们去火星就是为了完成一项科学任务,但我们也要憋着一口气,我们是为国家荣誉而战!”


“祝融号”火星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叶培建希望年轻人知晓,深空探测的意义绝不仅仅来自科学探索本身,它是大国力量的象征。“当科学技术赋予国家更多底气,别人才不会居高临下地对待你。”

在此前人类尝试着陆火星的任务中,仅美国取得9次成功,苏联“火星三号”着陆20秒后失联,其他尝试均告失败。

到达火星轨道后,“天问一号”没有立即降落,而是环火飞行数月。中国首次探测火星,最重要的是确保万无一失,因此,“天问一号”选择了最稳妥的模式——“先绕后落”。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上。至此,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度过了最为凶险的阶段——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着陆火星表面的“惊心动魄9分钟”。

“天问一号”的辉煌成就,是一场凝聚全球智慧的壮丽交响。它是开放的科学探索平台,包括港澳地区高校在内的全国多地研究机构积极参与研制过程,并与欧空局、法国、奥地利、阿根廷等组织和国家开展了多项合作。

“天问一号”行走的轨迹,是屈原叩问苍天时无法想象的道路;“祝融号”回传的影像,是古老天问在星辰间得到的清晰回响。从《天问》诗篇的深沉咏叹到“天问一号”的精准入轨,两千年求索浓缩于一步坚实的跨越。中国探索深空的脚步,一旦迈出,便永不停歇。

审核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专家、《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

参考文献:

[1]火星,我们来了[N].人民日报,2020-07-27.

[2]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N].新华社,2020-07-23.

[3]“天问一号”任务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7个月长途跋涉奔向火星[OL].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07-23.

[4]这次,中国来了!“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N].解放军报,2020-07-10.

[5]科学有国界吗?“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这样说[N].中国科学报,2024-01-04.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约稿咨询:

010-8741354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15 00:54:33
长得丑演技烂,求求“资本家的丑孩子”们,放过观众的眼睛吧

长得丑演技烂,求求“资本家的丑孩子”们,放过观众的眼睛吧

娱塘主呱呱
2025-10-16 09:31:21
8个月内遭U22国足双杀,韩媒破防:震惊!韩国足球前所未有的耻辱

8个月内遭U22国足双杀,韩媒破防:震惊!韩国足球前所未有的耻辱

我爱英超
2025-11-15 22:09:56
追光|42.195公里,连接了多少“大湾区奇迹”?

追光|42.195公里,连接了多少“大湾区奇迹”?

新华社
2025-11-15 22:09:03
解雇泰伦卢?快船的问题是什么?

解雇泰伦卢?快船的问题是什么?

篮球盛世
2025-11-16 14:41:41
下一个恒大!又1民企地产强势进军中甲:将自建专业足球场

下一个恒大!又1民企地产强势进军中甲:将自建专业足球场

篮球国度
2025-11-16 10:39:04
内蒙古包头举办“躺平大赛”,54人已躺超24小时,主办方:比赛无截止时间,有人穿纸尿裤参赛

内蒙古包头举办“躺平大赛”,54人已躺超24小时,主办方:比赛无截止时间,有人穿纸尿裤参赛

极目新闻
2025-11-16 13:37:28
全球限量23台!OPPO Reno15宋雨琦限定款明天发布:专属编号+签名

全球限量23台!OPPO Reno15宋雨琦限定款明天发布:专属编号+签名

快科技
2025-11-16 14:40:05
知名导演疑再炮轰李连杰,不止呼吁禁止器官移植,还曝其圈钱内幕

知名导演疑再炮轰李连杰,不止呼吁禁止器官移植,还曝其圈钱内幕

鑫鑫说说
2025-11-16 13:47:54
妻子做了25年护士,离职当天,院长拉住我问:你太太到底身份?

妻子做了25年护士,离职当天,院长拉住我问:你太太到底身份?

李子木说
2025-11-16 14:13:21
“诸葛亮”又渡劫?《诸葛亮传》官宣被喷成筛子,唐国强都要笑了

“诸葛亮”又渡劫?《诸葛亮传》官宣被喷成筛子,唐国强都要笑了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14 15:58:18
1959年,刘文彩地主庄园开馆,周总理急电刘文辉:速速进京履新职

1959年,刘文彩地主庄园开馆,周总理急电刘文辉:速速进京履新职

咸説历史
2025-11-15 23:56:11
郑丽文接受日媒专访倡导“一中保台”,反对大幅增加军费

郑丽文接受日媒专访倡导“一中保台”,反对大幅增加军费

海峡导报社
2025-11-15 08:03:07
1890元国际航班机票改签费24400元?网友质疑“改签费高出重买费用十余倍”不合情理,航司回应:需核实订单

1890元国际航班机票改签费24400元?网友质疑“改签费高出重买费用十余倍”不合情理,航司回应:需核实订单

观威海
2025-11-15 09:54:16
势在必行!全运会结束后,国乒主席王励勤应尽快做这3件事!

势在必行!全运会结束后,国乒主席王励勤应尽快做这3件事!

田先生篮球
2025-11-15 10:51:13
贼心不死!一百年来,日本处心积虑斩断华夏龙脉,破坏中国国运!

贼心不死!一百年来,日本处心积虑斩断华夏龙脉,破坏中国国运!

阿胡
2025-11-16 12:31:27
于和伟羽绒服成焦点,红毯规矩被打破?300元涨幅背后藏着什么?

于和伟羽绒服成焦点,红毯规矩被打破?300元涨幅背后藏着什么?

勺哥乡村味道
2025-11-14 12:53:01
痛心!27岁网红森淼肺癌去世,生前最后动态曝光,这些习惯害了她

痛心!27岁网红森淼肺癌去世,生前最后动态曝光,这些习惯害了她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16 10:29:10
憋屈的国宝:用七千斤名玉打造,被当腌菜缸,装了300年咸菜

憋屈的国宝:用七千斤名玉打造,被当腌菜缸,装了300年咸菜

鹤羽说个事
2025-11-13 10:49:43
近代日本学者的中国观:唯利是图、气质文弱、善于虚言、民风败坏

近代日本学者的中国观:唯利是图、气质文弱、善于虚言、民风败坏

沈言论
2025-11-10 18:40:03
2025-11-16 15:28:49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incentive-icons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官媒。重点:科学家精神报告团
940文章数 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毛宁援引《中日联合声明》 发英日双语海报提醒日方

头条要闻

毛宁援引《中日联合声明》 发英日双语海报提醒日方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涉三宗罪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科技要闻

谁在炒作全固态电池?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游戏
亲子
公开课

提升冬日幸福感的8件小事,放松又治愈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燕云十六声》海外版上线 Steam首发峰值超16万

亲子要闻

爸爸把女儿手夹紫了,3岁女儿让妈妈报警,要给爸爸抓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