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尤其是6-12岁的替牙期,更是口腔健康的黄金窗口期。这一阶段恒牙逐渐替换乳牙,颌骨快速发育,面部形态同步重塑。
如何在这个阶段做好儿童口腔保健?长沙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徐树森作出解答。
动态监测:牙齿生长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孩子6岁开始逐渐进入替牙期,遵循“先下后上、先前牙再后牙”的对称萌出规律,通常从下颌中切牙开始,至第二磨牙萌出结束。
此时的家长需定期观察:
1、乳牙滞留或早失
乳牙未脱而恒牙开始萌出,称为乳牙滞留。随着现如今孩子食物精细化,发生率逐渐增高。当孩子口内出现“双排牙”时,需及时就医拔除滞留乳牙,避免恒牙错位萌出。而乳牙若过早脱落,可能导致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影响恒牙萌出。
2、恒牙萌出困难
如果孩子到了换牙年龄,恒牙仍未萌出,可能是由于牙龈增厚、颌骨空间不足或者先天性缺牙等原因,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3、多生牙或异位萌出
若口内出现位置或形态异常的牙齿,需要通过口腔X线片确认牙齿数量及位置,多生牙则需及时拔除,位置异常牙齿可能需正畸干预。
4、暂时性错颌现象
当替牙期间出现前牙间隙、轻度拥挤等,通常随颌骨发育会自行调整,但需做到定期复查。
口腔卫生:构建“防龋屏障”
1、科学刷牙:
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改良巴氏刷牙法,每日早晚刷牙2~3分钟。重点清洁后牙区及牙缝,避免食物残渣滞留,易塞牙的儿童可使用牙线清洁邻面。
2、定期专业护理:
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孩子口内问题,早干预。
行为管理:破除“隐形杀手”
纠正吮指、咬唇等不良习惯,预防牙齿畸形;避免单侧咀嚼,减少颌骨发育不对称风险。孩子在参与篮球、滑板等运动时佩戴护齿套防止牙外伤。同时家长需关注孩子心理,及时疏导因牙齿问题引发的焦虑情绪,培养积极治疗观念。
专业干预:把握“黄金治疗期”
窝沟封闭:6-12岁是儿童口腔健康的关键时期。第一恒磨牙(六龄齿)萌出后应及时进行窝沟封闭,配合定期涂氟,帮助预防蛀牙,因其承担主要咀嚼功能且不可替换。
抓住早矫黄金期:若发现地包天、牙齿深覆合等问题,建议在替牙期开始早期矫治,利用颌骨生长潜力引导牙齿正常发育。若发现乳牙龋坏需及时治疗,避免影响恒牙健康。
家庭与学校应共同发力:学校可通过健康课堂普及正确刷牙方法,家长需每日监督孩子刷牙质量,并减少甜食摄入,培养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早发现、早干预,是守护孩子灿烂笑容的核心原则。
徐树森提醒,牙期是儿童口腔健康的“分水岭”,科学护理可显著降低成年后正畸需求。通过饮食调控、卫生维护、行为干预与专业支持的“四位一体”策略,家长可助力孩子顺利度过替牙期,为未来拥有健康整齐的牙齿奠定基础
通讯员张伟芳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