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花上万亿卢布搞高铁的消息一直备受关注。让人纳闷的是,放着中国这位“基建狂魔”不合作,偏偏选了本土的锡纳拉集团。
要知道中国高铁技术成熟,中俄又有过成功合作,可俄罗斯就是铁了心要自己干。
如今这个投资1.7万亿卢布(约180亿美元)的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铁项目,到底进展如何了?
![]()
俄罗斯高铁模型
逼到墙角的高铁刚需
俄罗斯对高铁的渴望,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被老铁路“逼”出来的。作为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俄罗斯铁路里程虽排全球第三,但8.7万公里的铁路网里,大半是苏联时期的老古董。
这些铁路跑了几十年,别说提速,能安全跑起来都不容易。
![]()
2024年的几场事故让俄罗斯彻底坐不住了。莫斯科火车站的货运列车在调车时突然脱轨,暴雨冲垮铁轨导致40人受伤;列别金矿区附近的夜间脱轨事故,连人员伤亡都得慢慢核实。
更揪心的是,这些不是偶然,而是老铁路“带病运行”的常态——轨道老化、零件短缺,连基础维护都跟不上。
![]()
俄乌冲突更是给了老铁路致命一击。乌克兰把铁路当重点打击目标,2025年3月多莫杰多沃铁路遭袭后,多条线路直接停运。
西方的制裁又断了零件供应,俄罗斯铁路连维修机车的配件都找不到,货运效率暴跌。
![]()
要知道铁路承担着俄罗斯70%的货运量,石油、天然气这些支柱资源全靠它运出去,铁路一“趴窝”,经济跟着难受。
从经济账算,莫斯科到圣彼得堡这条线太重要了。两座城市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文化和经济重镇,600多公里的距离,现在坐普通火车得4小时,遇上天气不好还经常晚点。
![]()
要是高铁能跑起来,时速提到360公里,2小时15分钟就能直达,客运效率直接翻倍。
更关键的是,高铁跑客运后,老铁路能腾出来专搞货运,预计年货运量能多运3000万吨,这对依赖资源出口的俄罗斯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可搞高铁的难度不小。俄罗斯冬天零下几十度,线路还要穿湿地、过泥炭地,极寒和复杂地形对轨道、列车都是大考验。
![]()
2024年时,俄罗斯全国连一条时速200公里的完整铁路都没有,要在4年内建起时速360公里的高铁,几乎是“从零造火箭”。
按常理说,找个有经验的合作伙伴最稳妥,中国就是最佳人选,可俄罗斯偏不。
![]()
为何选锡纳拉?
外界一开始都觉得中国拿定了这个项目。毕竟中国高铁实力摆在那,全球4.2万公里高铁里程,比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从轨道建设到核心技术,全产业链都能自己搞定。
更重要的是,中俄2015年合作的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中国在极寒环境里770公里线路如期交付,时速飙到400公里,俄罗斯当场就付了200亿卢布尾款,合作基础扎实得很。
![]()
可俄罗斯偏选了锡纳拉集团,这家在高铁领域几乎是“零基础”的本土企业。背后的原因,说到底是“战略安全”四个字。
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彻底醒悟:核心技术握在别人手里,关键时刻是会被“卡脖子”的。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乌克兰电网就被远程切断过,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
高铁不只是火车,背后连着调度系统、通信网络、卫星导航,这些核心技术要是依赖外国,万一国际局势变了,整个交通命脉都可能受制于人。
西方制裁更是把俄罗斯逼上了“自主化”的路。2022年冲突爆发后,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这些老牌铁路企业全撤了资,之前合作的项目说停就停。
![]()
俄罗斯铁路本来就依赖进口零件,制裁一来,连维修机车的零件都找不到,货运效率掉了一大截。
这时候俄罗斯才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要是高铁再用外国技术,将来西方加码制裁,项目怕是要成“烂尾楼”。
![]()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想借高铁“重振工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制造业一路滑坡,成了西方口中的“加油站经济”,全靠卖能源过日子。普京一直想改变这局面,高铁项目就是个绝佳机会。
这个项目要用到冶金、电子、材料、机械等一大堆产业,俄罗斯拉上150多家本土企业参与,从牵引电机到控制系统全要自己造,就是想借着高铁“练手”,把本土工业重新支棱起来。
![]()
锡纳拉集团虽然没搞过高铁,但背后有政府撑腰。俄罗斯不仅砸钱支持锡纳拉建厂,还放出话来:就算慢点、贵点,也要把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在俄罗斯看来,依赖中国能解一时之困,却建不起自己的技术体系,长远看还是得靠自己。这种“技术自主”的执念,让他们宁肯难一点,也要把项目交给本土企业。
![]()
项目进展
虽然争议不小,但俄罗斯高铁项目已经按下了“启动键”。2025年3月,圣彼得堡副市长公开透露,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铁的核心路段,年内就要正式开工。
现在俄罗斯铁路公司已经在做施工准备,勘测、设计、许可审批都在推进,就等最后“绿灯”一亮,就能破土动工了。
![]()
莫斯科那边也没闲着,高铁列车工厂的选址工作已经启动,专门给锡纳拉集团生产列车用。
按照俄罗斯的规划,时间表排得相当紧:2027年锡纳拉要拿出电气列车原型车,2028年全线通车,2028到2032年还要造出50列八厢列车。
![]()
线路中途要设14个车站,全程600公里,到时候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到,听起来相当美好。
可现实的挑战一点不少。锡纳拉集团虽然是俄罗斯老牌工业企业,但高铁技术几乎要“从零开始”。
![]()
高铁需要的牵引电机、变流器、微处理控制系统,这些核心零件俄罗斯以前没怎么造过,全靠逆向研发和本土攻关,能不能在2027年拿出合格的原型车,谁心里都没底。
有业内人士直言:就算能造出原型车,稳定性、安全性还得长时间测试,2028年通车悬得很。
![]()
模型
资金也是个大问题。1.7万亿卢布不是小数目,俄罗斯经济这几年受制裁影响本就紧张,能不能持续砸钱支持项目?万一后续资金跟不上,项目很可能“烂尾”。
更麻烦的是俄乌冲突还在持续,2025年3月莫斯科刚遭过无人机袭击,铁路设施成了重点打击目标。
![]()
这条高铁线路这么重要,施工期间会不会遭袭击?通车后能不能保证安全?这些都是躲不开的坎。
外界的质疑声也不小。毕竟俄罗斯大型项目“跳票”是常事:大飞机项目喊了十几年“国产化”,至今没量产;
![]()
原计划2020年前造6艘航母,连影子都没见着;1995年立项的“安加拉”火箭,30年了还不能稳定生产。
这次高铁项目,不少人担心会重蹈覆辙:口号喊得响,最后能不能成,真不好说。
![]()
俄罗斯能赢吗
对俄罗斯来说,这个高铁项目是场“豪赌”,赌的不只是一条铁路,更是整个工业的未来。
要是能成,俄罗斯就能建起自己的高铁产业链,冶金、电子、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都能被带动起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摆脱对能源出口的依赖。
![]()
通车后,莫斯科-圣彼得堡线路年客运量能达4340万人次,货运量能多运3000万吨,对经济的拉动可不是小数目。
当然,挑战也摆在眼前。技术上,极寒天气下的轨道稳定性、列车抗冻性,都是没解决的难题;
资金上,持续投入1.7万亿卢布对俄罗斯经济是不小的压力;冲突影响下,施工安全和供应链稳定都没保障。
![]()
更关键的是,锡纳拉集团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2027年拿出合格的原型车,2028年实现通车,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俄罗斯官方多次强调:就算遇到困难,也要把这条高铁建成,这是国家战略。
![]()
结语
这场豪赌的结果,或许要等到2028年才能见分晓。如果能如期通车并稳定运行,俄罗斯将实现工业史上的一次突破;如果失败,不仅会浪费巨额投资,还可能打击本土工业的信心。
![]()
但不管结果如何,俄罗斯选择的这条路,本质上是每个国家对“技术自主”的追求——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至于现在,项目还在“爬坡过坎”的阶段,开工的号角已经吹响,挑战也接踵而至。俄罗斯的高铁梦,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
高铁列车经济舱布置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