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资金对区域性银行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弘康人寿连续增持郑州银行H股的举动成为市场焦点。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触发了举牌线,更标志着险资配置策略的重要转向。从传统的国有大行投资转向区域性中小银行,反映出保险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求多元化配置的迫切需求。
![]()
险资举牌频次创新高,区域银行成新宠
保险资金举牌活动在今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完成20次举牌操作,这一数字不仅超越了去年同期水平,更追平了去年全年的举牌总数。其中银行股成为险资举牌的主要标的,占据了举牌总数的半壁江山。
弘康人寿对郑州银行H股的连续增持尤为引人注目。该公司在6月27日首次增持1600万股,触发5%的举牌线后,紧接着在6月30日再度加仓2300万股。两次操作累计投入资金约4646万港元,持股比例从最初的4.75%快速攀升至6.68%。这种密集的增持行为在险资投资历史中较为罕见。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险资举牌呈现出明显的行业集中特征。除了银行业外,钢铁、环保、交通运输等高股息行业同样受到险资青睐。这种投资偏好的转变,体现了保险机构在资产配置上的战略性调整,从单纯追求规模转向注重收益质量和风险分散。
估值洼地效应凸显,配置逻辑发生转变
区域性中小银行之所以受到险资关注,主要源于其独特的投资价值。相较于国有大行,这类银行普遍存在估值偏低的现象,为险资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配置机会。郑州银行作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其H股长期处于估值洼地,这为弘康人寿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基础支撑。
从财务表现来看,郑州银行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业绩波动后,2024年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正增长,同比增幅达到1.39%。更为重要的是,该行打破了多年未分红的局面,推出了现金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0元。这一政策转变为险资提供了稳定的现金回报预期。
险资配置策略的转变还体现在对地方经济发展潜力的重新评估上。区域性银行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更为紧密,随着区域经济复苏预期的增强,这类银行的成长空间和盈利能力有望得到重新认识。同时,相对较小的资产规模也使得险资能够通过适度投资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保险机构在传统大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背景下,通过布局区域性银行实现了信用风险的有效分散。这种配置策略不仅有助于优化投资组合结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与头部险资的直接竞争,寻求差异化的投资收益。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