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烟
来源 | 看电视
“现在如果还有人问,你知道一个女孩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活着,活着啊,活着。”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第六期下的节目中,步惊云呈现了“封神8分钟”——从一个关于梦境和自我审视的段子切入,层层递进,讲述偷拍、造黄谣、女性耻感与沉默的共谋机制,三次“活着”将情绪推向顶峰,更是对生命尊严、个体价值的一种表达。
节目播出后,这段演出在社媒平台引发不少关注,“步惊云为被造黄谣女孩发声”登上文娱热搜榜前列,陈鲁豫看完演出后,评价中提到的一句“女性的视角就是人类的视角”同样迎来不少网友共鸣。
凭借高密度的内容表达与多元的舞台风格,《脱友2》开播以来收获不俗口碑,目前豆瓣评分稳定在8.0分,获全网热搜热榜2538个,全网播放与讨论量持续走高,节目的微信指数和抖音指数都一骑绝尘,开播还未过半,既新人小帕首播微信指数破2亿后,老将步惊云本周也连续两日破亿,在同期综艺中热度和话题度领先。
观众投出的高分,让我们看到脱口秀正在托举起一个真实、开放的表达场,牵动着屏内外的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脱口秀能表达什么、能抵达哪里、能为谁发声。
从“活着”到“反击”
脱口秀如何洞察耻感与困境
步惊云讲述的故事,从一个梦开始。
某天晚上睡觉时,她梦到一名叫“雁”的男子,醒来后回忆起来有一些愧疚和自责,由此结合成长和生活经历,巧妙地触发了女性遭受言语暴力、被审判、被造谣等现象。
提及女性耻感时,她说“我觉得女人欲望羞耻太严重了,我就要讲到它脱敏”;谈到女生被造黄谣时,她说“我觉得造黄谣太轻松了,被造谣的人要是这么轻松就好了”。
步惊云讲述的过程中,李宇春率先拍灯,陈鲁豫、鸟鸟、山河、火锅等人现场落泪,明明是幽默的表达,但又让人觉得这样的话题太真实了,难免有些沉重。
一层层笑点包裹住常见的结构性困境,也让观众可以抽丝剥茧般感受到脱口秀演员极强的洞察力和表达意图。
在尝试拆解和错置固有观念时,步惊云以性别置换的表达途径放大现实的荒唐,但并不制造对立。比如“男生因恐惧而在家门口放女性高跟鞋”这样看似荒谬的设定,却反映了不少女生每天面对的真实世界。
最终,她拆解“受害者有罪论”,并落点于最尖锐的问题:什么才是“原罪”?
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糟粕词汇,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隐藏在“穿成这样不出事才怪”的冷漠目光中,藏在“女生要自重”的训诫里,寄生在非法偷拍视频的流量之中……
很多带有陈旧观念和污名化的词汇,源自漫长的历史积淀,至今仍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现实生活,《脱友2》的舞台让大家看见这些陈词滥调可怕的“现代适配性”——它们在言语暴力中摇身一变,成为道德审判的工具;在集体沉默中长期存在,却从不被真正清算。
但令人惊喜的是,脱口秀的柔软和包容,为大家提供了直视伤口、对抗沉默、反击压迫的窗口——击碎羞耻与沉默的同时,也期待更多长期沉没在水面下的话题能够登上舞台。
段子边界再突破
关于笑声、眼泪、沉默的思考
《脱友2》里出现的声音越来越多元,脱口秀的题材也在被一步步拓宽。
本季节目中,既有如漫才兄弟、哈哈曹、邱月等演员贡献轻松直接的笑点,也有如步惊云、Echo、锐锐、孙书恒等演员从生活化题材中反映现实议题,越来越多不同背景的选手出现,让脱口秀呈现出更多层次的情感复合性。
Echo剖解月经话题、山河吐槽公共卫生间的不便利、小雪从各个角度切入家庭话题……脱口秀演员们洞察到制度、规范与性别日常之间的隐形张力,舞台上讲出的那些困境,亦是在追问一种更合理、更平等的生活逻辑。
后采中,哈哈曹坦言看见女选手们把偏见打破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作为父亲的他,也希望女儿可以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里。
性别议题并非二元对立,而脱口秀的价值,也正是在于这样一场又一场的共鸣中,让表达成为连接彼此的通道,并非是打着所谓标签将“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隔开的界限。
另外,也有很多男性选手在主动打破刻板印象。比如贾耗以“男生化妆”为话题切入,坦然讲述对审美自由的理解:“没有人规定男生应该什么样子,也没有人规定女生该怎么样子。”
与此同时,脱口秀舞台也在为更多人打开麦克风。比如,准爸爸继业以成长中常见的升学等议题为切口,全场唯一在校大学生李文讲述答辩等校园话题,滑雪教练邱月分享曾经参加超女的经历,让李宇春直呼“太活灵活现了”。
普通人身上的经验与情感,本就具有天然的真实张力。
诸如小四爷用《陋室铭》隐喻自己儿时家中贫苦,引发不少人共情,新一期舞台中他的梗“就一顿饭的钱”魔性洗脑了大张伟和台下许多选手。
《脱友2》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只欢迎“专业段子手”,更鼓励每一个有表达欲的人都带着故事上台,为来自不同城市、行业、教育背景的Ta们,提供了讲述生活、观察世界的机会。
观众轰堂大笑之外,还会潜藏着沉默、眼泪、思索。脱口秀卷动的情绪早已不只是哄堂一笑,而是通过真诚、具体的语言表达着种种,然后连接起更多人共同经历的喜怒哀乐。
打破沉默
讨论才真正开始
如果说脱口秀最初是一种个体表达的艺术,那么在《脱友2》的舞台上,它已逐渐成长为一种唤醒共识、推动交流的公共语言。
步惊云“封神8分钟”播出后,不少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直言“看哭了”“感谢她讲出来”。从弹幕到评论区,从短视频二创到后采回响,脱口秀的影响力早已不止于舞台本身,而是向更广阔的语境中延展。
这一季《脱友2》,就像一个不断生长的裂口,撕开了许多被规训捂住的口与耳。
曾经很多场合的公共表达存在男女失衡,近年来脱口秀女选手明显变多,越来越多女性掌握主动发声权。
第六期上的节目中,王大刀以童年经历讲述男性凝视与性骚扰,“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转身看看背后有没有人”写实无数女孩。
节目后采更是给了观众不小的冲击力,脱口秀女演员们分享自己遭遇骚扰的经历,共同发声:看见“迟悟”的性骚扰行为,正视那些被忽视的伤害。
这些被讲出来的故事,未必完美,也未必完整,但正因真实,才更有力量。它们让观众看见那些日常中被忽略的困境,也鼓励更多人开始表达、敢于表达。在一段段脱口秀里,语言正在变成承载社会经验、推动认知变化的工具。
《脱友2》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议题启蒙”的作用:让沉默不再默认,让伤害不再孤独,让讨论成为可能。当身体羞耻、原生家庭、成长焦虑等议题出现在聚光灯下,舞台也在转化为一个社会性表达的媒介。
段子可以是轻松搞笑的、生活琐碎的,也可以是情绪饱满的、社会锋利的。当下的脱口秀正在进阶,幽默风趣的表达之外,节目也在疗愈个体,成为撬动公众议题的破题方式。
伴随着多元议题的涌现,一个更真实、更温柔、更能容纳差异的公共空间,或许也正在被一点点建构出来。
有力量的表达也会持续为观众、年轻群体等带来情绪认同感,悄然激发起更多人的勇气和主动性。
《脱友2》用舞台赋权“更多的声音”,原本被忽视、被压抑、被遮蔽的真实处境送进主流话语场,而公开讨论,意味着那么被固化的观念开始松动。
脱口秀以轻盈之态打破沉默,在那些勇敢、真诚、可能存在“瑕疵”却充满力量的表达中,我们看见情绪被释放、听见经历被倾诉……
曾被忽视的声音浮出水面,习以为常的沉默出现裂口——真正的讨论,已经悄悄开始了。
主编:罗姣姣
文:殷宇星
排版:殷宇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