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十封写给“飘萍”的情书——《绽放的新闻人生II》读后感

0
分享至

红旗出版社新书《绽放的新闻人生II:浙江飘萍奖获奖者访谈录》采用访谈的纪实手段,通过生动的个体口述,真实还原了10位于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进入浙江新闻界,并获得浙江飘萍奖的新闻工作者的真实经历。

近日,我们收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红旗君摘取一篇与大家分享。

周末静心拜读沈爱国老师惠赠新书《绽放的新闻人生II:浙江飘萍奖获奖者访谈录》,心中暖意与感动交织。这份亲切感,不仅源于书中多位访谈者是我熟识的友人,更因字里行间流淌的智慧与共鸣。

全书收录有十个访谈文本,是对浙江新闻界优秀新闻人最高荣誉奖的“飘萍奖”获得者的访谈实录。翻开书页,既能读到这些优秀新闻人色彩斑斓的经历,也能读到其中破解问题的灵动智慧、站在时代最前沿不断自我否定后的反思,以及那些压在平实叙述背后的朴素初心。尤为难得的是,沈爱国老师率领下的编者团队都是执教多年的新闻专业教师,他们将“访谈”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方式,共同探索真理、认识自我,并提升学生的能力、德性和智慧。书中多位访谈者谈到了沈爱国老师对他们从业处世为人的深远影响,也印证了这位“浙江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的深厚师生情缘与业界声望。

十位新闻人中,既有相熟的学长故友,也有仅知其作的前辈。但在他们身上,我都读到了新闻人共有的特质:对初心的坚守、对事业的勤勉、对卓越的执着、对创新的求索。在此摘选几段令我深感触动的话语,与同好分享。

摄影记者王芯克的访谈让我看到了热爱背后的坚守。他说,摄影人要耐住寂寞,做“孤独的行路者”,独立完成每一份作品。“想作为就会有作为”,这句朴素的话里藏着的是力量。他认为,当拍照门槛降低,照片的高下更取决于背后的思想与立意;而基层的历练、暂时的吃苦,实则是成长的养分。


2015年8月18日,杭州智头角,王芯克被潮水袭击导致骨折(钟黎明摄)

去年一月退休的舒中胜是我的同系校友——只是他毕业十年后我才入学。从教师跨界到记者、编辑、制片人,再到电视台频道副总监,身份的转变里始终不变的是对新闻与生活的热忱。作为资深评论人,他将新闻评论的价值凝练成“善意、理性、建设性”六个字,深得我心。


舒中胜做出镜记者

大学早我九届的校友檀梅,身上有种动人的“使命感”。作为浙江日报记者,她认为党报记者,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更要在文章里面传递价值观,要以思想观点见长。她分享的经验中,“多阅读”三字尤为深刻——在书中触摸更广阔的世界与人生,正是新闻人成长的密码。


2019年檀梅参与《同走新闻路》策划报道

唐慧卿的访谈,勾勒出一位干练担当的女性媒体人形象。这位比我早一年毕业的校友,如今已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她的话字字恳切:“真实是文字力量的第一来源”,要让文字有感动人的力量,更要练就能讲故事的本领,“所有新闻产品只有得到有效传播才是有力量的”。

19楼创始人、都市快报前副总编辑林煜,这位校友的访谈更像一场人生观的分享。他格外强调媒体人的人格独立:“要坚持真实原则,有独立判断力,不随波逐流”。他说,人要活出骨子里的真实,守住独立人格与梦想,不同流合污;但待人处事不妨“傻一点”,方能和光同尘,应对复杂。

胡国洪,这位与我同龄却早一年大学毕业的校友,从金华日报副刊起步,做过记者、编辑,还拍过微电影和纪录片,如今已转行做文学馆工作。在他身上,我读到了不断学习和努力之重要。诚如他所说,一个人与其不断地去跟随适应新媒体,不如先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即更多地去学习、积累,做好更深层的储备,同时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走向——这是对“不变”与“变”的通透理解。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杨静雅认为,记者要做“专家型”人才,新闻挖掘的关键在平时的行业知识积累。她眼中的新闻人应是“激情澎湃却不失逻辑,心怀悲悯如慈善家”,这恰是职业精神的生动注脚。


2008年杨静雅(右)在青川地震灾区采访

从播音主持专业转行的杨川源,对记者的素养有朴素的洞见:记者也许并不需要特别高的学历,但肯定需要一颗热心、一颗好奇心、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时刻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好学态度,乐于向任何人、任何事学习,去用心用情体会。

余云和张姝,两位“80后”年轻记者。在她们身上,我不仅看到了新闻事业的青春力量,也读到了她们对新闻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即便付出艰辛,亦能享受其中。

合上书页,十位新闻人的形象在字里行间愈发清晰。他们以各自的坚守与探索诠释着新闻人的初心与担当,也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了观照自我、砥砺前行的镜鉴。

杭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 梁强勇/文



《绽放的新闻人生Ⅱ:浙江飘萍奖获奖者访谈录》

主编:沈爱国 陈荣美 主编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6月

内容简介

全书采用访谈的纪实手段,通过生动的个体口述,真实还原了10位于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进入浙江新闻界,并获得浙江飘萍奖的新闻工作者的真实经历。他们砥砺奋进的足迹、执着前行的动力、以及对当下传媒行业巨变的思考和体悟。

10位访谈人物经历不同、性格各异,是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区域的媒体人代表,叙述中有可触摸可感叹、有痛感有喜悦的具体和生动,这些具体和生动不仅集中展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以更真实、更精细的颗粒度展现了一代跨世纪新闻人与他们所处时代的互动关系。

本书不仅仅是记录和讲故事,内容重在“传承”,希望所有时代巨变中的新闻人和传播者,能在这些新闻人身上感受到作为一个传播人的精神所在。

编者简介

沈爱国: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浙江大学与浙大城市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导师。中国新闻奖专家评委,浙江新闻奖专家评委。曾获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浙江省“教书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浙江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获评杭州市第八届“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

陈荣美: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领域:新闻史论、城市传播等。


编辑|张 颖 丁 鋆 监制|王晓宇

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彼此看见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旗出版社旗书网 incentive-icons
红旗出版社旗书网
红旗出版社官网旗书网
1897文章数 10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