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印度沾沾自喜,时隔多年访华,觉得只用带一句谎言就够

0
分享至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炙热空气中,印度外长苏杰生的专机缓缓降落。面对蜂拥而上的外媒镜头,这位时隔五年再度踏上中国土地的印度外交官,匆匆赶往与中国外长王毅的会谈,并一改往日论调,宣称“中国是发展伙伴而非竞争对手”。然而这份看似亲密的关系,在24小时之后,被印度学界撕的粉碎。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中提到,印度学界一直认为自己是美国对抗中国的“不可或缺角色”,结果这个错觉在特朗普第二任期被打破。而一位印度政策界人士借机向中国喊话,说“印度从没想过对抗中国,都是演给美国看的”。


这句轻描淡写的“坦白”,彻底暴露了印度外交战略中精心设计的表演性——印度精英层将外交博弈视作一场可以随意操控的戏剧,而中国则被预设为顺从的观众。

坦率地说,印度人居然天真的认为,时隔多年访华,自己只要用一句谎言就能让中国拱手让步,送出大量敏感材料,是一件非常让人愤怒的事情。因为这只代表了一个情况,即印度对待中国有一种极强的优越感。


印度战略界对华姿态的轻慢,早已渗透骨髓。当印度学者漫不经心地将“对抗中国”形容为取悦美国的表演工具时,其背后折射的是印度统治阶层对中国的系统性轻视。这种心态在边境对峙的经济账本中显露无遗:印度士兵在零下30℃的班公湖地区驻扎时,每天耗费1800万美元维持取暖设备,却仍执意增派兵力。直至财政不堪重负,才在谈判桌上提出用电子围栏替代真枪实弹的缓冲区方案。

这种莫名其妙的“傲慢”和轻视,最直观体验,就是对华战略的严重悖论。一方面是对华严重的经济依赖,印度超市货架上每十件商品就有一件标着“中国制造”,制药业90%的抗生素原料来自河北工厂,全印度70%的安卓手机零件依赖中国进口;结果另一方面,却是盛行民粹主义驱动的对抗逻辑,一面纵容媒体炒作“边境威胁”,一面又对军工产业链中上海港扣押的半导体设备束手无策。这种自相矛盾的战略姿态,恰似苏杰生在北京承诺合作时,印度国防部却同步批准向边境增兵两万的荒诞闹剧。


必须强调的是,印度这次访问中国的本质,只有2点。一点,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到来,以印制中的策略发生转变,印度不再能从美国获取利益,所以想要转头从中国捞好处,换取“我保持中立”。这是很可笑的。另一点,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余波让印度难以忍受。印度想要用自己的“骑墙”,来让中国给出特殊待遇。

最可笑的是,印度上下似乎想要通过这次访华,想让中国相信,之前“反华”是迫不得已,是被美国裹挟,不是自己真心的。可事实上,印度反华,有着自己的根本性诉求。

一方面,是历史因素,自己建国之后,利用英国残留的工业底子,迅速军事扩张。结果在势头最猛的时候,早中国当头棒喝。另一方面,就是这场军事溃败,在印度民族主义叙事中被塑造成“未愈的伤口”。当莫迪政府面临农业改革引发的全国性骚乱、东北部分离主义势力抬头时,中国便成为转移矛盾的现成标靶。这种民粹动员的惯性如此强大,以至于即使知道边境增兵会导致财政流血,印度内政部仍批准向列城输送部队——直至民众用牛粪阻拦军车以示抗议。


此外,就是印度一直将自己视作“全球南方领袖”和“西方民主盟友”的双重角色。前者,印度天然对中国的复兴,有着极强的嫉妒和仇视,认为中国是自己“全球南方领袖”之路上的最大绊脚石。而后者,则注定了印度会倾向于充当西方“管家”,帮助西方在地缘上牵制中国。

当印度学者轻佻地将对华政策形容为“演给美国看”时,其本质是用战术性谎言掩盖战略性困境:既无力摆脱历史怨恨与民粹绑架,又恐惧直面中国在产业链、科技与军事领域的全方位实力优势。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对华认知,注定使苏杰生在北京的承诺显得苍白。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忠诚TALK incentive-icons
忠诚TALK
专注国际热点话题讨论
4784文章数 408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