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河南省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这份未来三年的行动蓝图,明确了河南以“数据融通”为核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与路径,力争到2027年培育3-5个全国一流的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方案提出,到2027年,河南将基本建成系统完备的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体系,实现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增强、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幅跃升、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充分释放。关键量化指标包括:
- 数字底座: 全省5G基站达到27万个,10G-PON及以上端口200万个,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扩容至6000G;全省算力规模力争达到120E Flops(相当于每秒120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建成5个以上E级大型算力中心。
- 数字经济: 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6万亿元,建成10个左右国内有影响力的数据产业集聚区,引育500家以上数据骨干企业。
- 标杆引领: 打造3-5个国内一流的综合型或特色型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标杆,推动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方案围绕五大核心领域部署了21项重点任务:
1.高标准建设城市数字底座:
- 网络升级: 推进5G深度覆盖、千兆光网普及,加快5G-A商用和万兆光网试点,提升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枢纽地位,争取增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完善北斗、遥感等空间基础设施。
- 算力布局: 构建“一核四极多点”(郑州为核心,洛阳、鹤壁、商丘、信阳为增长极)全省算力网,强化算力调度与“东数西算”联动。
- 数据流通: 支持郑州国家数据流通试点,建设10个左右省级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数据产品统一发布、高效互认。
2.高效能实施城市数字治理:
- 智能中枢: 构建统一的城市运行治理智能中枢平台,集约部署共性功能模块。
- 时空基底: 深化CIM、实景三维河南等平台融合,建立“城市码”体系,为实体赋予“数字身份证”,实现“一码互联通管”。
- 基层治理: 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向基层延伸,建设一体化基层智慧平台。
- 城市安全: 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数字化改造,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 运营创新: 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协同的城市数字化长效运营机制。
3.高质量发展城市数字经济:
- 产业集群: 梯次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壮大“芯屏网端器”生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
- 平台企业: “一企一策”支持平台企业,鼓励数据资产化与普惠服务,支持国际化拓展。
- 数据产业: 专项培育数据企业,建设特色数据要素园区,攻关可信流通技术。
- 产业转型: 实施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行动,推进“人工智能+”重点行业应用示范,打造20个标杆场景。
4.高品质打造城市数字生活:
- 政务服务: 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优化“豫事办”,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 公共服务: 实施“AI+教育”“AI+医疗健康”,促进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和医疗结果互认,深化医保码应用和智慧养老,探索基于“豫事码”的“多码合一、卡码融合”。
- 数字消费: 培育无人驾驶、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场景,推进社区“数字更新”,打造智慧商圈街区,发展智慧文旅新范式。
- 绿色宜居: 完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构建自然资源“一张图”,加强碳排放监测,探索碳普惠机制。
5.高水平构建城市数字生态:
- 制度基础: 深化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数据条例立法,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制度。
- 数据开放: 建立统一公共数据目录和分级分类开放机制,加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 开发利用: 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支持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发展(目标:挂牌产品超5000件,交易额达百亿)。
- 安全管理: 强化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管理和跨境流动监管。
- 制度创新: 鼓励“适数化”变革,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