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黄建民)昨天入伏,近10年来最短三伏天来了!今年的三伏天仅30天,结束了自2015年至2024年这10年来年年三伏天都是40天的“超长版”模式。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最早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寓意“隐伏避盛暑”。根据我国的干支纪日法推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入“末伏”,总称为“三伏”。初伏、末伏一般都是10天,中伏则不同。如果立秋在夏至的第四个庚日后,“中伏”便只有10天了。相比过去10年,2025年的“三伏天”仅有30天,缩短了10天。“初伏”是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是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是8月9日至8月18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