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雪涛
摘要
■核心观点
基本内容
从近期重要政策和会议的表态看,当前政策的主线是加快改革和高质量发展。7月的财经委会议“反内卷”、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6月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本质都对应了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素市场化、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
从改革的视角看,“反内卷”不等于“涨价去产能”,城市更新也不等于“棚改2.0”。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答案是“投资于人”,这不仅体现在宜居、韧性、智慧这些硬件投资上,也体现在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些软件投资上。在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将来,直接的消费税和各种消费场景间接带来的企业税,将逐渐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所以对地方政府来说,聚人气就是聚财气,“投资于人”就是投资于未来的财税收入。
尽管政策影响容易在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但预期不会迅速收敛,而是经历一个发酵过程,直至下一个重要会议召开。在情绪和流动性的双重驱动下,市场开始酝酿牛市氛围,但目前基本面和政策面不足以刺激去年9月底的指数行情,除非出现类似于2014年的情况,但这种情景发生的概率仍然较低。
展望未来,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是一个重要节点,将检验或可能更换当前阶段政策刺激所推动的主题。此后,中美会面以及阅兵等事件也将是重要的时间点,检验市场风险偏好走高的可持续性。
风险提示
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美元指数超预期上行,“反内卷”效果和市场预期存在偏差。
正文
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出台一周年之际,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和会议精神均指向了共同的政策方向——三中全会定调的改革部署要提速,地方政府要履行高质量发展。
7月的财经委会议“反内卷”、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6月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分别对应了改革的三个重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与常住人口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从改革的视角看,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会议“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的核心思想是“破除地方保护”,即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施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减少地方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和对资源的扭曲配置。
造成“内卷”的原因是市场失灵,质量监督不足,退出机制不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良币活不好、劣币死不了”的局面。所以“反内卷”,也应该是针对质量问题和补贴问题“对症下药”,而不是“涨价去产能”。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涨价难;地方保护的情况下,去产能也难。
“反内卷”对地方政府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避免盲目重复建设,提高发展质量”。
对地方政府来说,用“保护主义、税费返还、违规补贴”的方式,搞“重复建设、产能复制”的“内卷式”发展道路,财经委会议宣告走不通了;用“大拆大建、摊大饼式”的方式,搞城镇化冲锋和土地财政的发展道路,城市工作会议也宣告走不通了。
地方要怎么高质量发展?答案是“投资于人”。这也是7月14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核心思想: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7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文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中也指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如果说“反内卷”是对地方政府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层面提出的总体要求,那么“以人为本”则是对地方政府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层面提出的总体要求,具体到工作抓手上,就是“城市更新”。
所以从改革的视角看,反内卷不是“涨价去产能”,城市更新不是“棚改2.0”。
相比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提到“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这次会议仅表述为“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求是网7月8日发布的《城市更新,更新什么?》中也强调,“城市更新不是‘建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投资于人”,不仅体现在宜居、韧性、智慧这些硬件投资上,也体现在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些软件投资上。
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近期政策多次表态要“建立促消费长效机制”,在财政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未来的增量政策将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7月10日,人社部和财政部宣布将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2%,并明确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当前中国城镇化率和户籍城镇化率相差18个百分点,相当于2.5亿城镇消费人口,完善公共服务短板可以释放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取消户籍限制又可以释放农村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
在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将来,直接的消费税和各种消费场景间接带来的企业税,将逐渐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所以对地方政府来说,聚人气就是聚财气,“投资于人”就是投资于未来的财税收入。
尽管市场受“反内卷”和“城市更新”的政策预期刺激,走出了“供改2.0”和“棚改2.0”的主题行情,但是“反内卷”和“城市更新”恰恰反映出的是“加快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不搞需求侧大刺激,也不走供给侧重复投资建设”的政策思路,这也是市场的预期差所在。
尽管政策影响容易在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但预期不会迅速收敛,而是经历一个发酵过程,直至下一个重要会议召开。在情绪和流动性的双重驱动下,市场开始酝酿牛市氛围,但目前基本面和政策面不足以刺激去年9月底的指数行情,除非出现类似于2014年的情况,但这种情景发生的概率仍然较低。
展望未来,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是一个重要节点,将检验或可能更换当前阶段政策刺激所推动的主题。此后,中美会面以及阅兵等事件也将是重要的时间点,检验市场风险偏好走高的可持续性。
风险提示
1)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由于对政策的理解存在主观性,对近期政策举措的解读可能与政策的真实意图存在偏差。
2)美元指数超预期上行。流动性充裕是支撑当前市场情绪的关键因素,如果美元指数超预期上行或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落空,将影响市场风险走高的可持续性。
3)“反内卷”效果和市场预期存在偏差。本轮“反内卷”以行业自律和加强市场监督为主,考虑到就业压力和需求偏弱的情况,实际落地效果可能与市场预期存在偏差。
阅读全文
《近期一系列政策之间的关系》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近期一系列政策之间的关系》
报告日期:2025年07月18日
作者:
宋雪涛 SAC执业编号:S11305250300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