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7月20日起,闰六月里要熬40多天。“伏天穿棉衣”这句老话,听着怪,细想有门道。不是真穿棉袄抗暑,是说外热内寒要当心。
中国气象局数据:今年伏天超40天,比往年多近5天。高温高湿时间长,身体容易“虚”,老人慢病更危险。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65岁以上老人心脑血管事件涨21%。
闰月伏天阳气外浮,体内反而容易积寒。刘阿姨去年三伏贪凉,秋后膝盖疼得走不动道。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伏天贪凉,秋咳概率涨34.
6%。伏天养生不是猛吹空调,是护阳气、祛寒湿。空调别低于26℃,冷饮吃多了,肠胃要“闹脾气”。
饮食清淡点,冬瓜苦瓜能补水,姜葱驱寒别忘加。三伏贴能调冬病,得去正规医院贴,别信小作坊。
上海曙光医院每年伏天,接诊几十例贴敷过敏的。慢病患者更要小心,高温加重心脏负担,湿重搅乱内分泌。
复旦中山医院统计:伏天急诊14.
2%是心脑血管问题。头晕乏力、汗出异常,这些信号别不当回事。
糖尿病患者注意:伏天血糖难控,冰饮别空腹喝。降压药、利尿药患者,多查查血钾钠,别缺了。清晨傍晚散散步,打打太极,30分钟内别累着。
“心静自然凉”不是瞎说,烦躁焦虑会搅乱身体。绿豆汤、山药粥、荷叶茶,老方子护着三伏天。伏天不是拼谁更凉快,是看谁身体更会“顺自然”。
社区多办健康讲座,医院多宣教,老人慢病户要多顾着。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伏天养生是老智慧。
健康是夏天最美的景,科学护着,秋冬少遭罪。具体咋调?体质不同有差异,评论区聊聊你的伏天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