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实验室高材生到娃哈哈左膀右臂,杜建英半生心血却换得工厂停产、亲情离散。
当160万终端易主,那些熨过的衬衫、等过的仓库、教过的报表,都成了'家和万事兴'字画下最刺眼的注脚。"
最近刷手机刷到个有意思的事儿——网上铺天盖地骂杜建英的时候,她大学同学史晓燕突然站出来说话了。 这俩人是2016年在中欧商学院CEO班认识的,史晓燕至今记得第一次见杜建英的模样:扎着马尾,说话轻声细语,别人聊家长里短时,她总缩在角落不吭声。 "这么多年,她脸上就没见着过笑模样,眼尾的皱纹都快能夹死蚊子了。 "史晓燕后来在朋友圈感慨。
要弄明白杜建英为啥总皱着眉头,得先说说她和宗庆后的故事。
时间倒回1988年,杭州医用光学仪器厂的实验室里,22岁的杜建英正对着显微镜调焦距。 那时候她是浙大光学仪器工程系的高材生,捧着国企铁饭碗,多少人羡慕。 可她偏做了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决定——辞职去刚起步的娃哈哈帮忙。
"那时候宗庆后带着几个人在小作坊里搞饮料,机器轰鸣得能把人耳朵震聋。 "一位老员工回忆。 杜建英这一去,直接从实验室跳到了生产线。 她懂光学仪器,就把这套本事用在饮料瓶的质量检测上;她会管理,很快成了宗庆后的左膀右臂。
到1991年娃哈哈爆单的时候,厂子里的货根本供不上卖,宗庆后咬咬牙"吞"了杭州罐头厂,这时候杜建英的作用更大了——她带着团队把两个厂的生产线整合得明明白白,连仓库的货怎么码放都有一套规矩。
要说这俩人的关系,外人看热闹,内情人心里门儿清。
90年代中期开始,宗庆后和杜建英就住在了一起。1996年杜建英说带宗馥莉去美国留学,结果到了洛杉矶没俩月,自己就生下了宗继昌。 更巧的是,同一年宗馥莉在美国读书时的监护人,写的是杜建英的名字。 后来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这几个孩子陆续出生,杜建英的身份越来越尴尬——她和宗庆后没领结婚证的时候,宗馥莉管她叫"阿姨";等真领了证,宗馥莉又嫌她"抢了爸爸"。
2019年娃哈哈那次董事换血,现在看就是个关键信号。 原本杜建英是董事之一,结果张毅勇、杜建英、黄敏珍全退了,换成了余强兵、潘家杰、张晖。 表面上是退休,实际上杜建英早就在娃哈哈体系里布好了局。
她通过红安永盛投资有限公司控股62%,手里攥着徐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等18家关联企业的控制权,业务从乳制品到饮料加工,铺得比宗庆后当年跑市场还广。
可2025年这些工厂集体停产了。 消息传来那天,杜建英在办公室坐了整整一下午。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160万个零售终端像断了线的风筝,全被转签到了宗馥莉的宏胜集团。
那些跟着她干了十几年的厂长、销售经理,有的去了新公司,有的干脆回了老家。 "杜姐当年为了谈下沈阳的经销商,大冬天在人家仓库门口等了三个钟头。"一位老部下叹气,"现在倒好,人家转头就签了宏胜。"
更让杜建英难受的是,她的"同父异母弟妹"们也在这些厂子里任职。 宗婕莉当过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的董事,宗继昌在大理、双城、南京、沈阳、天津的娃哈哈企业里都挂过名。 现在工厂停了,他们的职位自然也保不住。 "我妹现在天天在家哭,说当年杜阿姨教她做报表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宗继昌的一个朋友说。
史晓燕后来才知道,杜建英这些年过得有多憋屈。 "她和宗老领了结婚证,可毕竟是后进门的。 "史晓燕翻出当年的聊天记录,"有次聚会,宗馥莉端着酒杯过来,瞥了杜姐一眼说'阿姨喝这么多干嘛',杜姐当时就红了眼眶。
"更别说宗馥莉接手后,把公司里和杜建英走得近的人都"调整"了岗位,连财务总监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其实宗庆后当年不是没想过平衡。 他总说"家和万事兴",办公室墙上挂着"家和万事兴"的字画,每年春节都要带着全家去拍全家福。
可现实哪有那么完美? 他忙着跑市场、谈合作,家里的事儿全靠杜建英打理。 杜建英管着人事、财务、后勤,连宗庆后的衬衫领子都得熨得笔挺——可这些付出,在外人眼里就是"应该的"。
现在再看宗馥莉,当年那个被杜建英照顾着在美国读书的姑娘,如今成了"铁娘子"。 她关工厂、换团队、争资产,每一步都走得干脆利落。
有媒体拍到她在签收购合同那天,涂着正红指甲油,把笔往桌上一摔:"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有人说她像极了年轻时的宗庆后,可宗庆后当年再强势,也没忘了身边人的功劳。
这场风波里,谁是赢家?宗庆后打下来的江山,现在成了争产的工具;杜建英半辈子的心血,说没就没了;宗馥莉看似赢了权力,可失去了亲情;那些跟着杜建英干了多年的老员工,要么失业,要么站错队。
就像史晓燕说的:"杜姐当年要是没遇见宗庆后,现在说不定在中欧商学院当教授呢。 "
说起来也讽刺,宗庆后总说"企业家要专注事业",结果自己倒在家庭上栽了跟头。 他当年为了娃哈哈,三年没回家过春节;杜建英为了娃哈哈,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宗馥莉为了娃哈哈,从小到大没参加过几次生日派对。可最后,最该珍惜的"家",反而成了最伤人的地方。
现在网上还在吵,有人说杜建英是"第三者",有人说宗馥莉太狠心,有人替宗庆后惋惜。 可这些争论有啥用呢? 18家工厂停了,160万终端转了,曾经一条心的人散了。 就像老员工说的:"娃哈哈的牌子还是那个牌子,可味道不一样了。 "
你说这场争产案里,到底谁输得最惨? 是杜建英吗?她丢了面子,丢了权力,连笑容都没了。是宗馥莉吗? 她赢了公司,输了亲情,活得像个"女战士"。 还是宗庆后? 他打了江山,却没守住家,临了落得个"晚节不保"。
其实答案可能藏在杜建英的同学录里。 史晓燕翻出一张老照片,是2016年中欧商学院的毕业照,杜建英站在最后一排,微微笑着——那是她这些年在公开场合最放松的表情。 "那时候她跟我说,能和这么多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值了。 "史晓燕说,"谁能想到,几年后她会变成现在这样。"
窗外的天快黑了,杜建英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她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股权结构图,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远处传来物流园的卡车声,那是最后一批从停产工厂运出来的货物。
她突然想起1991年那个夏天,宗庆后拍着她的肩膀说:"小杜,咱们一定能把娃哈哈做成中国最好的饮料。 "那时候的天也很蓝,风里都是甜的。
现在,只剩下一地鸡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