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段子,说现在最流行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收藏!看到一篇好文章,点个收藏;听到一句金句,点个收藏;看到个不错的课程,点个收藏。
![]()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手机里的收藏夹,成了最沉重的“待办事项”,也成了最讽刺的“已办事项”!它提醒你,你什么都没做,但你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
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现实中的真实写照吗?我们热衷于“收集”各种知识、技能、经验,就像一个勤奋的“收藏家”,把各种各样的“画”挂满了墙,香蕉、桃子、葡萄,应有尽有。我们可以对着朋友,自信满满地说:“看,我研究过这个,涉猎过那个。”但转过身,却发现自己从未真正“尝”过任何一种滋味。
这让我想起《论语》里孔子评价他的学生子路时说的一句话:“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子路啊,你学习已经达到了“升堂”的境界,但还没有达到“入室”的精深。
为什么?
因为子路虽然学了不少东西,但缺乏深入的实践和体悟,没能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你看,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点破了这种“收藏家”式的学习病。他深知,知识和智慧,不是靠“收集”就能拥有的,而是要靠“践行”才能掌握。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看似读了无数本书,上了无数个课,却依然在原地打转,甚至越学越焦虑?因为他们陷入了“收藏家”的陷阱。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知道”上,却吝啬于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到”。
如果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你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建议负过责任,没有完全地执行过自己的建议,没有为失误付出过代价,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一次在失败中再站起来,那么,你所谓的“知识”,不过是一层薄薄的“皮毛”。你挂满了墙的“画”,不过是印刷品,而非你亲手绘制的杰作。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学艺的年轻人,他跟师傅学了三年,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说,就是什么都不会做。师傅很生气,把他赶下山,说:“你去砍柴,直到你能用一把斧头,劈开最硬的木头,再回来见我。”
![]()
年轻人很不服气,他觉得师傅小看他。但当他真的拿起斧头,面对那些坚硬的木头时,他才明白,原来“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他一开始砍得手疼,砍得腰酸,砍得满头大汗,却连个口子都劈不开。
但他没有放弃,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一次又一次地调整姿势,一次又一次地感受斧头与木头碰撞的力度。三个月后,他不仅能轻松劈开硬木,而且能根据木头的纹理,找到最省力的方法。
当他再次回到师傅面前时,师傅什么也没说,只是递给他一块更大的木头。年轻人没有丝毫犹豫,挥起斧头,一劈而中。师傅点了点头,说:“现在,你可以进‘室’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是发生在“知道”的那一刻,而是发生在“做到”的过程中。就像你说的,“如果没有真正的去做过一件事,你永远不会得到提高。”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解读过来就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听到真理,会立刻去实践;普通的人,听到真理,会半信半疑,时有时无;而愚钝的人,听到真理,会觉得可笑。不被愚钝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
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是“下士”?他们宁愿沉迷于“收藏”的快感,也不愿意承受“践行”的痛苦。他们宁愿在知识的海洋里“划水”,也不愿意在实践的熔炉里“淬火”。
所以啊,如果你长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收藏”,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没有为自己的建议负过责任,没有完全地执行过自己的建议,没有为失误付出过代价,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一次在失败中再站起来,那么,你离“皮毛”之学,也就不远了。你挂满了墙的“画”,终将成为你人生最大的讽刺。
别让“收藏家”思维,毁了你的后半生。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知道”的结果,而是“做到”的过程。就像你真正尝过香蕉、桃子、葡萄的滋味,才知道它们的甜,才知道自己的喜欢,而不是仅仅把它们挂满墙,向别人炫耀。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收藏家”的怪圈呢?
很简单,从今天起,选择一件你真正热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要怕犯错,不要怕失败,不要怕付出代价。因为,只有经历过这些,你才能真正地“尝”到它的滋味,才能真正地“入室”,才能真正地拥有它。
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每天花一个小时,去实践你收藏的那个“绝妙”的想法;或者,每周花一天时间,去尝试你收藏的那个“高深”的技能。关键是,你要开始“做”,而不是仅仅“收藏”。
记住,知识和智慧,不是用来“收藏”的,而是用来“践行”的。只有当你真正地“做到”了,你才能真正地“得到”它。
只有真正地去尝过,你才知道它的味道。也只有真正地去做过,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别再当那个只会“收藏”的“下士”了。从今天起,做一个“上士”,去“勤而行之”吧!
波哥与你共勉的话:
收藏再多,不如一次实践。
知道再多,不如一次做到。
挂满墙的画,不如手里的一把斧头。
![]()
真正的成长,永远在“做到”的路上。
别让“收藏家”思维,毁了你的后半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