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的好,全是发小介绍的,他在这里做项目。说这里山清水秀,有好泡的温泉、刺激的漂流,还有好吃的清远鸡。
用他的钱,旅我的游,不来白不来!哈哈,不知道他看到这篇文章,会不会骂我。
清远站刚下高铁,立马感觉闷热潮湿,我后背爱出汗,一会儿就湿透了,看了看手机上的温度,还没有郑州高,咋会感觉这么热呢?
发小接住我,安排好住宿,就领着去了北江小三峡。
北江两岸的山不算太高,却层层叠叠,绿油油的,都是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南方绿植。
船老大叼着烟卷,用粤语介绍,“盲仔峡”、“楞伽峡”,名字好古怪,虽然耳朵听不懂,但眼睛却一一饱眼福。
看完江景,我们找了个江边小馆子,发小和老板热情的打着招呼,一看就没少来。
第一道菜必须是清远白切鸡,咋也得尝尝。
咬下去脆生生的,鸡肉鲜嫩多汁,肌理细腻不柴,轻轻一撕便能分开,有一股说不清的鲜甜。
蘸料是姜葱茸,淋上热油,香气扑鼻。
不过,我不太吃得惯,吃了两块就放下,感觉像有点没煮熟。
个人来讲,我还是觉得麻椒鸡好吃。
洲心烧肉还不错,皮烤得金红酥脆,咬下去“咔嚓”响,里面的肉肥瘦相间,软糯不腻。
那个口感,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像烤鸭的皮,但多了份扎实的肉香和独特的酱香。
一口下去,酥皮渣差点掉一身,赶紧用手接住,自嘲道:“这是不是咱们小时候说的帅的掉渣!”。
第二天,去了飞霞山,看了千年古刹飞来寺。
朋友介绍,没到过飞霞山,不算看过清远山水。
我想这么著名的景点,别人从众。一到山脚,发现人不多,心中暗喜,我出去玩,最怕的就是人挤人。
山路弯弯曲曲,古树参天,蝉鸣震耳欲聋,空气清新湿润度还高。
登到飞来寺,寺庙嵌在山崖上,香火不旺,却有种与世无争大自在的静气。
那一刻我想,古人选这儿建寺,是不是觉得清远的山水能把人的心也泡得安静下来。
晚上朋友带着吃宵夜。
洲心大粥的摊子冒着热气,老板手脚麻利地切着猪杂。
粥是现熬的,米粒开花,浓稠适中,猪杂处理得干净,脆肠、粉肠、猪肝在粥里翻滚,鲜味全融了进去。
旁边摊位的东陂水角(一种米皮包着馅料的蒸点)白白胖胖,蘸着辣椒豉油,咸鲜软糯。
吃着吃着,突然下起小雨。不过,清远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
第三天,去了连州地下河。
小船在幽暗的河道里穿行,钟乳石千奇百怪,在灯光下变幻莫测。水清得能看到底,据说能直接喝。
船工慢悠悠地撑着船,偶尔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介绍两句“仙人田”、“飞象过河”。
洞里凉飕飕的,和洞外的湿热简直是两个世界。坐在船上,只听见船桨划水声和滴水声,时间都好像慢了下来。
第四天,临走前去了趟清新区的温泉。
山坳里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池子。挑了个露天的,泡进去,温热的泉水包裹全身,抬头就是郁郁葱葱的山。
旁边池子里几位本地阿叔在闭目养神,有一搭没一搭地用本地话闲聊,像山间的背景音。泡得浑身酥软,皮肤滑溜溜的。那一刻觉得,清远人真会享福,家门口的山水就是天然的疗养院。
四天下来,清远给我的感觉,和北方城市截然不同,甚至和广州、深圳那种大都市也不一样。
清远的好吃的,远不止清远鸡。
九龙豆腐嫩滑豆香浓,英德红茶醇厚回甘强,还有各种河鲜,像北江钳鱼、山坑螺,鲜得眉毛掉。
朋友说,清远人懂吃,更懂食材本味。其实我觉得,是这里的山水养人,也养刁了清远人的舌头,不好的东西,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
清远的日子,说慢也慢,说快也快。市区里车流也不少,但一到山水间,时间就仿佛被拉长了。泡在温泉里看山,坐在江边看船,心也跟着静下来。
疑问一,清远为什么那么多奇怪的地名?比如:鸡皮坑、韭菜窿。
疑问二,清远鸡的“鲜甜”到底从哪来?是不是非得走地放养,吃虫子、喝山泉才行?为啥离开了清远的水土,再好的鸡种也做不出那个味儿?
疑问三,清远的气温不太高,咋感觉这么热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