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景州是我的小学一班同学,最早在蒋素梅老师二年级那班,那时只有模糊记忆,我们是同龄人,都属猴,都很怀旧,对童年的时光有太多的记忆,大榆树,青年路给我们留下儿时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在运河镇幼儿园上学,他也在运河镇幼儿园上学,后来我们又同在运河小学和运河中学初高中毕业,我们又同是知识青,他下放在赵墩公社知青,我下放在占城果园知青,我们又是同一个街道,她母亲常梅荣大姨是我们的跃进街道主任。六十年代的街道主任,就是共产党的形象代表,访贫问苦,走访家庭,为群众解忧排难,记得有一次让我跟邻居庄大娘到大榆树运河岸下执勤,到了下半夜我就睡在缘床上睡着了,那时我也就八九岁。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防止敌人搞破坏。
大榆树南边的街道我如数珍宝,每一个建筑物我都能记下来,随着时间的变化,街道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那时的文化馆,大鼓场,铁路小学,人民剧场,电影场,新华书店是我们的好去处,我们同在铁路下的鱼塘摸过鱼,铁路小学粘过知了,摸过结了龟。推过铁环,打过元宝,爬过树,钓过鱼,到大运河游过泳。爬过电影院的墙头看过电影。在大鼓场听过大鼓。在黑风口帮助别人推过车做过好人好事,雷锋、王杰是我们的榜样。弯曲宽窄巷子是我们捉迷藏的好去处。运河小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六十年代的冬天,天寒地冻一九六八年那年零下十八度,大运河封凌都能走汽车,我们上学走在黑风口,风都能把帽子吹跑,因为路的两边都是汪,一不小心就掉进鱼塘里了,在运河小学我们经历过停课闹革命,革命的浪潮我们都参与过,我们帮助“红革总”把“反倒底”的牌子偷了出来,我们目睹了两派的武斗,攻打人民剧场,支派的腊八,一人站在人民剧场的上面,下面好多踢派的人就是攻不上去,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卫兵李某随之被在高处推下来了,摔的脑浆迸裂。
我是一个爱好顽皮的孩子,唯独他爱学习,从小就喜欢文学,经常在文化馆里看书,梦想打开书窗大门,从小看大,人生的道路开头很重要,在运河中学他是很勤奋的学习,把作文写在黑板上,他的作文经常被朱冠军老师拿去作范文,而我后来就参加学校的田径队和篮球队。那时我的语文成绩也很好,庄以立老师也经常把我的文章拿到学校画廊里展出。中学时代我们都是少年时代,意气风发,他在三班,我在一班,我的班主任是常永山,后来任运河中学校长,他的班主任是李娟老师。我们快乐成长在运河中学少年时代。我是一班班长团支部书记,他是三班的学习委员。我们也都是来自跃进街道(大榆树)街道和运河小学校童年校友。
到了高中他是高二(1)班,我是高二(2)体育班,他的班是学习班。我任学生会体育部长,兼班里团支部付书记。高中同学显示出青春绽放活力,一个文化,一个体育还是很搭配的。运河中学是邳县的重点中学,流淌着我们运河儿女情长。我们爱我们的学校,更爱我们运河边的大榆树。因为我们都是大榆树的好孩子,对大榆树街有深厚的感情,哪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我们深厚的感情。
恢复高考以后,他考取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的江苏师范大学。我考取沛县师范体育班,我们相继走上了教育事业,他分配在淮阴市江苏省淮阴中学,我分配在江苏省运河中学做教师。后来他又调入邳县教师进修学校。和邳州市报社做编辑。退休后他随女儿到了北京,我们人到中年后非常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他自办“大洲文苑”平台。
宣传邳州的文化底蕴,怀旧大运河的发展成长。大榆树的街道,和每一颗树都有他的记录,名人轶事他都报道,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事业。邳州的邳字的由来,他制成短视频自己亲自出镜讲解。大榆树的演绎他写成文章留作纪念。大榆树街道影像他时刻记在心里。大榆树的房屋标记他怕记错了,经常打电话发视频核对问我。在前年大榆树的下一颗树还在和树木的守候人索师傅他都报道。我录制的的大榆树巷子他都给我制成短视频,还有巷子里的故事他都报道。小时候大鼓场,哪些曲艺届的名人,如:曹德志、沈寅太、朱邦耀,刘树标他都录过短视频制作过。记录当年运河街的人文文化,挂念和向往家乡,乡恋和乡音无改。
五十年代在青年路西面的法桐树现在长的风华正茂他多次报道,因为东面青年路和建设路的法桐树都被砍光了。作为一个记者基本要素要有正义感。他的散文写的比较好,他经常写作记录邳州的历史和人闻轶事。他录制的视频记录了邳州的五十年来的发展史。作为一个人要对家有深厚感情。才能对国家有信仰。有的人出了几次国就不得了,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把自己的老祖宗文化抛在一边不闻不问。
一提到聚会他无比的兴奋和自豪,前年我们运河中学七三届初二(1)班五十周年聚会我把他邀到了现场,他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帮我们制作短视频,记录我们的老师,张子卿、李娟、胡圭玉、刘寿凯、刘远侠老师难得形象,我们的老师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他们都到了耆耄之年。是我们的敬爱的老师,好多老师已离我们远去。他们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使我们对他怀有深深的怀念。他们班级的四十周年聚会他是积极推动着,他给摄影,写台词,制短视频。
今年五十周年赵墩知青聚会他特意从北京过来,我看到他忙里忙外,又是拍照又是采访,又是转播,把五十周年相聚看成是我们知青自己的盛会。一个人的感情就是留住美好时光,向往着未来可期,信仰和守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召唤。
人生的重逢,在时间的长河里显得无比短暂,对人生来说只有一次,可以说不论哪次聚会,一辈子只有一次,难说再见。相见难亦别更难。大洲同学制作的短视频和录像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尽的回忆。记录着时代的烙印和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往返在哪个挥之不去的青春绽放年代,同学情,家乡情,都是今天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生能有几次,大洲文苑里的鲜花会开的更加鲜艳夺目。
时代赋予它的网红和大伽是当之无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