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扬巾帼风采,绽时代芳华|2025年度昌平区6月“巾帼榜样”候选人

0
分享至

根据2025昌平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结合《2025“昌平榜样”选树工作实施方案》相关精神,昌平区妇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昌平榜样”子品牌——“巾帼榜样”的选树活动。

巾帼榜样




经过前期的“巾帼榜样”评审工作,6月份选树出5名2025年度昌平区“巾帼榜样”候选人,分别是昌平区流村镇古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欣,昌平区纪委区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关琪,昌平区统计局社会服务业科科长刘晋欢,昌平区阳坊镇中心幼儿园书记、园长张丽红,北京鑫逸农场董事长郭红

昌平区流村镇古将村

王欣


王欣,昌平区流村镇古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24年1月任职后,她深入村庄调研,绘制出古将村“一街(主街)一园(八一小学)两块地(村北基本农田、村南复耕复垦)四个节点(林下经济、精品民宿、青年创客、电商直播)”的发展布局图,以文化活动激活乡村。重组花会表演团队,实现老中青三代融合,带领队伍参与长峪城活动、白浮泉庙会及“双龙献瑞·狮跃丰年”民俗表演,完成从“自娱自乐”到“对外展示”的转变,将队伍打造为“乡村发展的生力军”。

她还将视野投向“诗和远方”:深耕文化土壤,邀请陶艺师、茶艺师开设课程,联合农广校开设古法制香课;响应村民需求,通过北京市文化馆引进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指导合唱、中国艺术研究院古风开展朗诵培训,助力村民获流村镇合唱比赛一等奖。

改造闲置益民书屋时,她与村书记带头“不花钱改造”:从自家搬桌椅盆栽,带领村干部清理书屋,一天内实现开放。带图书管理员赴区图书馆学习分类管理,建成“8小时×7天”全时段开放的乡村文化地标,成为村民读书栖息地、青年议事厅。

她发挥宣传专长,创建“山水古将”公众号,培养两名村内青年运营;抛“宣传三问”凝聚共识,留存村庄记忆。邀请军休摄影研究会的十位摄影老师开展“光影中的乡村印记”主题摄影活动,积累宣传素材;鼓励文化员、乡村振兴志愿者直播带货,推动农产品出村。

带领古将村参与“青创北京”2025“挑战杯”竞赛,“青振京郊”专项赛,发布“古将文旅IP塑造与运营”榜单,吸引43所高校900余名大学生提交160篇作品(93篇获奖),探索了可复制的“高校智力+地方资源”振兴范式。推动古将村豆腐成功申报区级非遗,同时对接天北街道白坊生鲜超市,让百年豆腐香飘进回天地区商超;挖掘传统养蜂业,带摄影团队记录养蜂故事,鼓励养蜂户把蜜蜂养殖作为农耕研学的新课堂,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扶持7位返乡青年运营有山营地和民宿,获2024昌平骑行驿站授牌,当年盈利8万元。

在她的带领下,古将村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昌平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她本人也获评“市级优秀第一书记”。她以规划师、导演、导师、播种者多重角色,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纪委区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

关琪


关琪,昌平区纪委区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她在纪检监察战线深耕多年,以“忠诚、干净、担当”的铮铮誓言,诠释着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使命。这位兼具果敢坚毅与勤勉智慧的“铁娘子”用实干书写着巾帼风采。

她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创建“清风‘保’垒”支部品牌,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担任第三党支部书记期间,她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把握案件监督管理工作,以实际行动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面对案件监督管理工作“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的要求,她从综合部门转岗后,每天加班加点学习纪检监察业务制度,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涉案财物管理、行贿人信息等信息化系统操作流程,手把手辅导相关部门规范使用。带头起草“走读式”谈话安全工作规定(试行)、问题线索处置管理办法等10余项业务文件,推动各项制度规定要求与具体工作深度融合,有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切实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同事公认的“行家里手”。

在案件监督管理岗位上,她构建“全周期管理”模式:2024年以来处置问题线索578件,清仓起底610条,建立殡葬、医疗等15项专项台账,制发督办函100余份,推动长期未结线索积压案件下降31.5%。她严守安全底线,常态化开展办案安全检查60余次,向区纪委常委会报告问题并督促整改百余个,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统筹反腐败协调小组平台,组织召开3次区级会议,接收移送线索129件,办理跨地区、跨部门协作279件,形成监督合力。

她优化统计分析模式,助推案件查办提质增效。积极发挥统计数据“晴雨表”作用,为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找准短板、弥补不足、精准发力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发挥案件监督管理室牵头抓总作用,在全系统范围内举办审查调查业务实训;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修改完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审查调查考核指标,建立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评价体系,提高问题线索处置和审查调查工作规范化水平。

她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铸忠诚、以笃行显担当,带领案件监督管理室获北京市“青年文明号”、2024“快干之星”等荣誉称号,个人获三等功一次,用精湛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践行着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崇高追求和坚定信念。

昌平区统计局

刘晋欢


刘晋欢,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局社会服务业科科长。从“回天”重大项目到统计数海红颜,她始终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以“赤诚丹心”坚定理想信念,在自我修炼中砥砺党性心性,在多岗位尽职尽责,用实干绩诠释初心。

主持龙泽园街道回天专班工作时,她以“绣花功夫 ” 绘就发展蓝图,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积极推进辖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以及产业发展。累计解决11个社区1570樘单元门安全消隐,提升3个闲置垃圾楼更新利用,修剪30个小区10574株高大杂乱树木,开展5个社区绿化增补,修补230户堵塞渗漏排水管线,完成6个社区道路修复,焕新2个社区休闲空间,助力6条街区、4个商圈升级换档,建设高品质“龙泽家园”。

面对三合庄村整建制转非历史遗留问题,她创新“白+黑”工作法,分两批次平稳有序圆满完成656人平稳安置,推动城市化进程“最后一公里”。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协调建设110个停车场缓解停车难,推动区级重点工程回天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助力回天行动计划。梳理辖区产业、用地、楼宇等闲置资源,提前谋划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

调任区统计局后,她迅速调整工作状态,转型“数据尖兵”、担好“数据管家”,带领科室成员高质量完成1096家企业的研发年报审核、验收、评估工作,开展国家局、市局“7+17”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夯实源头数据。完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监测体系,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统计监测分析,做好“七有”“五性”监测评价体系监测评价结果解读,开展“十四五”妇女儿童规划统计监测工作,助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参谋服务”,完成五经普公报撰写,开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科技领域调研任务。她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躬耕不辍的工作态度,实干担当,奋楫争先,获评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个人,两次获评三等功,多次获评优秀。

从千头万绪的基层建设到严谨缜密的统计报表,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女性,既能在基层淬炼成长,也能在区直拓宽视野;既能织密民生数据网,也能筑起发展新高地。

昌平区阳坊镇中心幼儿园

张丽红


张丽红,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中心幼儿园书记、园长。扎根农村教育31年,两所幼儿园都是在她的带领下从一片工地,到现在的花园式单位。在她的带领下,园所获得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三八红旗“先进集体”、昌平区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培养市区级骨干教师14人、区级师德标兵5人。

她坚持以党建引领来筑牢队伍根基,建设“红帆之队”党建品牌,并率先垂范,在疫情、抗洪、扫雪等急难任务中始终坚守一线,彰显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2023年新园建设中,她暑期无休,每日盯工地,跑手续。使新园9月1日顺利开园。通过争取镇政府支持,累计投入60余万元用于新园绿化与补充办园经费,联系镇政府为4村免费发放2辆通学班车,解决了家长接送难问题,又申请镇政府资金对于幼儿园的遮阳设施的支持。

她带领干部教师深入开发园本“自然生态课程”,在农田、菜地、果园、林间生发出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并积累了《小麦旅行记》《薯地寻宝》《菜园小精灵》等经典课程。她负责的北京市教育科研规划“十三五”课题《依托农事体验课程培养幼儿生态文明素养的研究》,获评昌平区2023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她还指导了4项区级课题,出版著作1本,印制成果集12册。2022年6月,应邀承担了教育部“国培计划(2022)”远程培训项目两项课程讲座,园所案例《片片碎纸玩起来》入选北京市游戏案例并参加中英美三国交流。她带领全员参加昌平融媒体、花开未来节目等来园录制生态课程等活动40余次。

她强化“全员都是安全员”的安防意识,抓实抓牢安全管理,带领干部教师早入园、晚离园,户外活动时全程安保。她注重师德安全,关心教职工思想动态并为老师们排忧解难,做好教职工的引路人。实现建园13年安全“零”事故,家长“零”投诉,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连年100%,获得家长赠送锦旗、感谢信近300面(件)。

一园两址,稳中求进,她带领全体教职工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办园之路,也走出了自己的办园特色。她立足脚下的一片热土,扎根乡村教育,带领全体教职工继续不畏困难、砥砺奋进,不断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追逐乡村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之光。

北京鑫逸农场

郭红


郭红,北京鑫逸农场董事长。她曾是手握高薪的商界精英,如今以沾满泥土的双手,书写着一位母亲守护家庭餐桌的执着,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农业的鲜活力量。

2015年,面对市面上的蔬菜生长周期短、农药残留风险高的问题,这位北京工业大学MBA硕士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在兴寿镇租下120亩土地创办鑫逸农场。但职场精英到“新农人”转型之路荆棘丛生,她拒绝化肥农药,却面临产量骤降、病虫害肆虐的困境;坚持“按节令种植”,却因错过上市窗口期导致草莓滞销,最艰难时她蹲在田间抹泪,却始终未动摇“敬畏自然”的初心。怀着“要为孩子种出能放心咬下的每一口食物”的信念,她跨越转型阵痛,以“头雁”之姿,带领团队探索出一条“生态与效益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她坚持“秸秆还田”改良土壤,连续五年深耕,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30%;她遵循“四时有别”的种植法则,宁可延迟草莓上市也要等待自然成熟;为保护昆虫生态放弃夏季叶菜种植,让农场成为“虫鸟共栖”的乐园。这种“近乎执拗”的坚守换来市场认可:草莓因风味浓郁、糖酸比达黄金比例,成为高端商超的“抢手货”,生态蔬菜成为都市中产家庭餐桌上的“安心之选”。如今农场年产值突破300万元,带动周边42户农户增收,她用数据证明:生态农业不是“情怀经济”,而是可以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模式。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学员,她将农场打造为“生态农业实践基地”:每年举办30余场农事体验活动,吸引上万名城市家庭走进田间;她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稻麦新品种,在农场开展试验种植;她更以“科企农”协同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在她的推动下,农场从单一的种植基地,升级为集生态种植、亲子研学、农业科普于一体的综合体,2024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研学课程入选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名录。她说:“我要让更多人看到,生态农业不仅能守护餐桌安全,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将农场变为“自然课堂”:她带孩子们参与播种、采摘,教他们分辨昆虫、观察植物生长;她将农场的废弃秸秆制成环保酵素,让孩子从小懂得“变废为宝”的循环理念。在她的影响下,大女儿已成为农场的小小讲解员,向游客讲述“一粒种子如何长成生态果实”的故事。她的坚持,不仅守护了孩子的餐桌,更守护了乡村的未来,激励着更多女性投身农业创新。

从CBD到田间地头,她以“破界者”的勇气,完成了一场关于母爱、责任与生态的觉醒。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托起孩子们的“舌尖安全”,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总有一种平凡让我们肃然起敬

总有一种美丽让我们瞬间温暖

她们是巾帼奋斗者

实干担当,甘于奉献

她们独立且坚韧

她们认真且自信

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

更是实干者、坚守者和奉献者

点滴微光,汇聚璀璨星河

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昌平女性 incentive-icons
昌平女性
传递昌平女性声音
2402文章数 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