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大巴停在服务区时,天津的这对夫妻还笑着给家里发定位。丈夫举着手机拍天边的晚霞,妻子擦着额头的汗说 “有点晕”,谁也没当回事。可 24 小时后,医院的抢救灯灭了 —— 热射病,这个听起来像 “重度中暑” 的词,成了夺走他们生命的元凶。
夏天的狠劲,从来都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里:贴在后背的汗湿 T 恤,越喝越渴的喉咙,还有那阵 “忍忍就过去” 的头晕。可对于热射病来说,“忍” 就是在给生命倒计时。
![]()
从 “有点晕” 到 “救不回”,只差一个误判
这对夫妻的旅行计划里,有爬黄山看日出的环节。出发那天,天气预报显示 37 度,湿度 80%。丈夫背着双肩包,里面塞着两瓶矿泉水,妻子穿着牛仔裤,说 “拍照好看”。爬到半山腰时,妻子开始反胃,脸色发白,丈夫掏出藿香正气水让她喝:“中暑了,歇会儿就好。”
可歇着的十分钟里,她的体温越来越高,开始说胡话,接着就倒在了台阶上。抬下山、送医院,全程用了不到三小时,可医生翻开病历本时,笔尖都在抖:“体温 42 度,多器官衰竭,已经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
北京协和医院的统计数据里,超过三分之一的热射病患者送医时已经昏迷,死亡率接近 50%。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每年夏天急诊室里重复上演的悲剧。上海那个 30 岁的健身教练,40 度高温天坚持户外跑,跑到第五公里时突然倒地,手机还停留在运动 APP 的界面,显示 “已完成 80% 目标”。
热射病最狠的地方,是它没有心梗那种撕心裂肺的疼,也没有中风那种突然的偏瘫。它更像个悄无声息的小偷,先偷你的力气,再偷你的意识,最后偷走你的生命。一开始可能只是头晕、恶心,像没睡好;接着心率变快,皮肤又烫又干,汗都出不来;最后人开始迷糊,像喝多了酒,等倒下的时候,身体里的器官已经被 “烧” 得差不多了。
![]()
那些被热 “煮熟” 的器官,藏在三个误区里
小区里的张大爷总说:“我年轻时候在地里割麦子,40 度也没事。” 可他不知道,人体的耐热极限,比想象中低得多。当气温超过 35 度,湿度高于 60%,身体就像被扔进了蒸笼,汗排不出去,热量全憋在里面,体温就会像没关的水龙头一样往上飙。
第一个误区是 “年轻就扛造”。2023 年广州一个快递员,28 岁,在烈日下送了 12 小时件,下午突然栽倒在快递柜旁。同事说他 “平时身体特好,感冒都不吃药”,可热射病不认 “身体好”,只认 “有没有及时降温”。
![]()
第二个误区是 “不出汗就是不热”。其实不出汗才更危险 —— 说明身体的散热系统已经罢工了。就像电脑的风扇停了,主板很快就会烧了。有个建筑工人在工地上觉得 “没怎么出汗”,还以为自己 “耐热”,结果中午吃饭时突然呕吐,送到医院时肝肾已经衰竭。
第三个误区最要命:“空调吹多了不好”。很多老人舍不得开空调,觉得 “自然风最健康”。可当室温超过 28 度,老人的体温调节机制就会紊乱,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心脏和大脑很容易出问题。国家疾控局早就提醒过,高温天不开空调,比吹空调更容易生病。
上周在菜市场,看到卖菜的阿姨把冰块放在泡沫箱里,自己却站在太阳下吆喝,额头上的汗像断了线的珠子。问她怎么不躲躲,她说 “习惯了”。可 “习惯” 这两个字,在热射病面前,一文不值。
![]()
保命的三个动作,比藿香正气水更管用
热射病虽然凶,但完全可以防。关键是要避开那些 “火坑”,做好这三件事:
第一,别跟太阳硬碰硬。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能不出门就不出门。非要出门的话,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檐帽,手里拿把扇子。别学那些穿牛仔裤、运动鞋去爬山的,裤子贴在腿上不透气,鞋里的汗排不出去,等于给身体装了个 “保温层”。
第二,喝水要 “少量多次”。别等口渴了才喝,那时候身体已经缺水了。可以在水里加点盐,或者喝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但别猛灌冰水,会刺激肠胃,最好喝温水,一次喝 100 毫升左右,隔半小时再来一杯。
![]()
第三,一不舒服就赶紧躲。不管在干嘛,只要觉得头晕、心慌、体温升高,立刻找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扣子,用湿毛巾擦脖子、腋下、大腿根 —— 这些地方血管多,能快速降温。要是身边有冰袋,裹上毛巾放在额头或脖子上,千万别硬撑。
特别要提醒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让他们开空调。可以把温度调到 26 度,风口别对着人吹,比闷在高温里安全多了。还有户外劳动者,建筑工人、外卖员、快递员,高温天里别硬扛,该休息就休息,身体是自己的,钱什么时候都能挣。
![]()
夏天不是用来拼命的,是用来保命的
天津那对夫妻的旅行箱还放在酒店房间里,里面有给孩子买的纪念品,有没开封的防晒霜,还有两张没来得及用的黄山门票。他们大概永远想不到,打败这场旅行的,不是山路的陡峭,也不是景区的拥挤,而是那个被忽视的 “有点晕”。
![]()
热射病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说白了就是 “身体被热坏了”。它不挑年龄,不挑体质,只挑那些不把高温当回事的人。就像网友说的:“你以为的‘抗热’,其实是身体在向你求救,只是你没听懂。”
这个夏天,别再信 “热死人不偿命” 的玩笑,也别用 “我年轻”“我身体好” 来赌。出门前看看天气预报,不舒服了就赶紧躲,家里的空调该开就开。毕竟,一身汗是小事,一条命才是大事。
以上就是今天的解码分析。社会事件从不是非黑即白,每个细节都藏着值得咀嚼的深意。你身边有哪些应对高温的小妙招?或者听过哪些关于热射病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咱们一起唠唠!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