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在清洁能源探索的征程中,华东师范大学方俊锋教授、欧阳威教授、李晓冬教授共同带领科研团队开启了一场突破性的研究之旅。在众多新型光伏材料里,无机碘化铅铯(CsPbI₃)钙钛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凭借其约1.70 eV的带隙,成为两端叠层器件中顶电池的不二之选,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员的目光。
01
破局:摆脱富勒烯衍生物的桎梏
然而,当前顶电池中广泛使用的富勒烯衍生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却像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制约着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它不仅会对短波光线产生寄生吸收,导致大量光能白白浪费,而且高昂的成本也使得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举步维艰。
面对这一困境,团队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科研洞察力,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界面修饰策略。他们精心选取半胱胺(CYS:NH₃⁺(CH₂)₂S⁻)和溴化铅(PbBr₂)作为“魔法材料”,在CsPbI₃表面巧妙构建了一层CYS(PbBr₂)钙钛矿层,进而形成异质结。这一独特的结构设计,成功取代了富勒烯衍生物,并获得了更浅的费米能级。就像为电子传输开辟了一条“高速通道”,无需富勒烯衍生物的参与,就能实现高效的电子转移和传输。在实际操作中,团队将含半胱氨酸(CYS)、溴化铅(PbBr₂)和[6,6]-苯基-C₆₁-丁酸甲酯(PCBM)的钙钛矿异质层引入体系,充分利用其较浅费米能级的优势,让电子传输与提取变得更加顺畅高效。
02
赋能:电极修饰按下效率“加速键”
不仅如此,团队还在电极修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运用1,3 - 双(3,5 - 二(吡啶 - 3 - 基)苯基)萘(PDINN)对银(Ag)电极进行精细修饰,精准调节其功函数。这一关键操作如同为电池性能的提升按下了“加速键”,使得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实现了惊人的飞跃,从12.11%大幅提升至16.47%。
03
守护:强键筑牢电池稳定“防线”
值得一提的是,CYS(PbBr₂)中形成的强Pb−S键堪称电池稳定的“守护神”。它就像一层坚固无比的“铠甲”,能够有效稳定CsPbI₃层。一方面,它作为防潮屏障,阻止水分侵入,保护电池内部结构不受破坏;另一方面,它又作为相稳定剂,确保电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在20%相对湿度下进行的加速老化试验中,目标器件展现出了卓越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600小时后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63%,而对照器件在300小时内就出现了明显的性能退化,这一鲜明对比充分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本研究提出的无富勒烯策略,无疑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不仅有望显著降低叠层器件中的吸收损耗,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为解决清洁能源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推动整个行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文献信息
Organosulfide–Halide Perovskite Heterojunction Enable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Free Cs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ing Shu、Wenxiao Zhang、Xuemin Guo、Jianhong Xu、Yunjie Mao、Jun Liu、Haobo Yuan、Sheng Fu、Xiaodong Li、Wei Ou-Yang、Junfeng Fang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5c0177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