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8日讯随着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全面启动国省道防汛应急机制,通过隐患动态清零、科技赋能巡查、多部门协同联动等举措,构建起立体化道路安全保障体系,全力确保市民汛期出行畅通。
隐患整治闭环管理 筑牢道路安全屏障
在省道317西营段,养护人员正对路基边坡稳定性进行重点排查。据济南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传波介绍,汛期以来全市普通国省道实施“分段包干”责任制,聚焦高边坡、临水临崖、易积水路段等32处风险点开展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累计发现并整治隐患78处,完成16处共计9400平方米防护网加固工程,疏通排水设施超1000公里。
“我们建立了‘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三阶段工作机制。”刘传波表示,针对红色、橙色气象预警,巡查频次提升至每两小时一次,并在雨后48小时内对重点路段进行影像对比分析,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智慧养护系统上线 开启精准治路新模式
在济南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中心,大屏实时显示着巡查车辆的行驶轨迹与路面监控画面。通过车载智能终端与手机APP的数据互通,养护人员可即时上传隐患信息,中心通过AI算法自动生成处置方案,统筹调度清障车辆、物资储备等资源。这套系统实现了作业过程数字化、巡查数据一体化、问题处置流程化、统计决策智能化的四化融合。
山区路段专项攻坚 构建联防联控网络
针对南部山区盘山公路临崖临水路段多的特殊路况,当地管理部门组建了25人专业防汛队伍,配备装载机、抽水泵等专业防汛设备。“我们与交警、应急、水利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在涉水桥梁设置电子水尺,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南部山区管委会规划发展局交通执法办公室主任张立国介绍,汛前已完成3公里边沟清淤,修复损坏排水设施12处,并在重点路段预置防汛沙袋。
目前,济南市已形成“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汛体系,通过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预案演练及物资动态调配,为全市1100余公里普通国省道安全度汛提供坚实保障。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将持续深化智慧交通建设,以科技手段提升道路管养精细化水平,切实守护群众汛期出行安全。
闪电新闻记者 张风硕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