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眼”原方案
日照那座备受瞩目的“黄海之眼”地标项目,最近设计方案发生了大变化,从“眼睛”变成了被网友戏称的“双眼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黄海之眼”原方案
这个重要项目位于日照万平口景区的出海口,原本连接万平口和灯塔景区,意图打造一个独特地标。最初的概念由以色列建筑师渡堂海提出,灵感源于《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构想是一座完全通透的全钢架玻璃拱桥,形状寓意“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黄海之滨明亮的眼眸。
“黄海之眼”原方案
2018年启动时,设计是跨度177米、高63.5米的彩虹状玻璃拱桥,内部有扶梯楼梯,顶部设有观景平台,追求日出时分与倒影形成“巨目”的意境,呼应日照“日出初光先照”的文化。
“黄海之眼”原方案
然而到了2024年4月,官方公布了重大设计调整方案。核心变化是将单拱结构改为三拱肋钢箱悬吊式开启桥。
新设计主拱跨度拉长到203.6米,高度增至76.3米,主梁跨度153米,形成了独特的双层桥体结构。正是这种上下叠加的双拱形态,让整个桥的外观看起来像极了“双眼皮”,网友因此幽默地称其为“黄海双眼皮”。
“黄海之眼”新方案
调整不仅改变了外观,更强化了功能。新方案特别增加了下部可升降通道,既方便行人日常通行,又能在大型船只经过时抬升桥面保证通航。项目还确定将免费对公众开放,提升了参与度。
回顾建设历程,项目2018年中标价约3.077亿元,原计划2019年完工,后因故多次停工和修改设计,工期一再推迟,2024年招标显示工期定为330天,目前仍在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投资估算为2.8亿元。
“黄海之眼”新方案
“黄海之眼”原方案和“双眼皮”的方案,
你更喜欢哪个?
欢迎留言评论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