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本的战略取向,是产品成长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也是谷歌打造众多世界级产品的关键维度。
例如,企业应该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竞争对手、市场中的竞品上,还是应该聚焦在自身产品的完善上呢?
至少在谷歌的高速发展期,它坚定地选择后者。如上面,拉里•佩奇对“登月项目”的推崇,一个要点就其是“竞争更少”。
在施密特《重新定义公司》一书中,就多次谈及竞争、谈及传统管理(作者注:“竞争”又是传统管理的核心)。
以下,稍许汇总施密特的思考,从一个侧面透视“谷歌式战略思维”。
在公司战略方面,施密特提出了“为成长而优化”。
他把从前公司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式的发展称为“增长”。
他认为,在当今时代企业只靠“增长”是不够的,有志于做大事的企业还需要扩张——全球扩张必须成为企业的基础核心。
他指出,“现今的竞争日渐激烈,任何竞争优势都难以持久,因此你必须有一个‘快速长大’的战略”。[1]
他强调,“不要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许多企业领导者非常关注自己的竞争对手,这让谷歌颇感诧异——当你把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为了市场占有率的几个百分点争得不可开交时,半路往往会杀出一个不在乎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者,用全新的平台颠覆了整个游戏。
因此,拉里•佩奇说,“毋庸讳言,我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思考竞争的问题。但我认为,我的工作任务几乎可以说是让大家不要去为竞争者分心……一般人都倾向于思考那些既已存在事物,而谷歌的任务就是去思考那些一般人尚未想到却非常需要想的事”。[2]
在聚集人才问题上,施密特也对“成长战略”做了进一步的延申说明——精英人才荟萃曾是谷歌长期以来的“招牌”:
施密特指出,按照“成长型思维”,企业要“雇佣学习型动物”而不仅是招聘“专业人才”。
他指出: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雇佣专家会留下隐患,本来被视为优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让专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有偏见。
因而,乔纳森•罗森博格(Jonathan Rosenberg《重新定义公司》作者之一)的方法,是让应聘者对以前犯下的一个错误进行剖析,以判读其从错误中总结经验的能力(“学习型动物”的特质之一)。
因此,“如果你拥有成长型思维,你就会相信,经过努力,你的个性是能够培养和改变的……实际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你反而能更好、更自如地做出改变和适应”。[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