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温“烤”验下的坚守他们用汗水守护社会运转的“生命线”

0
分享至


正在执勤的交警


在烈日下训练的特警


工会给建筑工人们发放防暑降温用品


冷库搬运员小冯


挖掘机司机龚恒鑫


清淤工人顶着高温作业


设备维修钳工马龙伟在一线检修


巡检员在工作中

扫码看视频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遇高温“烤”验,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及红色预警,我市温度近两日直逼37℃,当城市在热浪中放缓节奏,无数户外劳动者却始终坚守在烈日炙烤的岗位上,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他们的身影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在高温“烤”验中守护着社会运转的“生命线”。

交警

把影子站成了路标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天水北路的卡口点。刚下车,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地面蒸腾的热气让人有些喘不过气。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天水北路派出所的警察张家宁正站在路边,对过往车辆进行例行检查。脸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在下巴处汇聚成水珠,滴落在胸前的警号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师傅,请出示一下您的证件。”张家宁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接过司机递来的证件,仔细核对信息,额头上的汗水顺着眼角滑落,他却顾不上擦,只是微微眨了眨眼。记者注意到,他的警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后背的布料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领口处甚至能看到泛白的盐渍。

“这不算啥,到了中午才更难熬。”张家宁的同事雷强和杨万成告诉记者,节假日期间,每天从早上7时开始,他们要在这里连续值守16个小时。高温天气里,车辆发动机的热气、地面的蒸腾热气和太阳的直射叠加在一起,站一会儿就像在“蒸桑拿”。“一天要检查几百辆车,平均不到两分钟就有一辆车经过,根本没时间休息。”雷强说。

说话间,一辆货车缓缓驶来,交警宗工布九立刻上前引导车辆停在指定区域。他弯腰查看货车车厢,热浪从地面直冲而上,让他下意识地皱了皱眉。检查完毕后,他直起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早已被汗水浸湿的纸巾,擦了擦脸,又重新站回岗位。记者摸了摸他的警服外套,感觉像被水浸泡过一样,沉甸甸的。

中午,太阳升到头顶。4个人轮流到旁边的办公室内喝水,稍作休息。张家宁拿起桌上的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瓶水。他说,像这样的水壶,他一天要喝五六瓶,但很少上厕所,“喝进去的水,全都变成汗排出来了。”

休息不到十分钟,雷强又走出岗亭,换同事去喝水。刚站到阳光下,他的额头很快又布满了汗珠。记者注意到,他的手腕上有一圈明显的黑白分界线,那是长期在户外工作留下的“勋章”。“习惯了,每年夏天都是这样。”他们笑着说,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车辆安全通行,心里就觉得值。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特警

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下午2时,记者来到兰州铁路公安局兰州公安处特警支队的训练基地。此时的训练场,脚踩在上面都有些发烫。特警队员们正在进行擒拿格斗训练,他们穿着黑色的作训服,动作整齐划一,每一个招式都刚劲有力。

特警张文华站在队伍前面,亲自示范动作要领。他的脸上布满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在下巴处形成一道“水线”,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就蒸发了。“出拳要快、准、狠!”张文华的声音洪亮有力,即使在嘈杂的训练场上,也能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他的作训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黑色的布料上印着一道道白色的盐渍,看起来像一幅独特的“地图”。

训练间隙,队员们走到场边喝水。记者看到,特警李海东拿起水壶,仰着头往嘴里倒,水顺着嘴角流到脖子上,浸湿了衣领。“每天训练四个小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少要换三套衣服。”李海东告诉记者,夏天是训练的关键时期,越是高温天气,越能锻炼队员的耐力和意志力。“我们多流一滴汗,老百姓就多一分安全。”

下午4时,特警队员们转场到兰州火车站进行巡逻。此时的火车站广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暑假期间,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了不少,安保任务也更加繁重。队员们分成几个小组,沿着广场、候车厅、站台等区域进行巡逻,锐利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在候车厅门口,李海东和张文华正在疏导旅客。他们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流进眼睛里,他使劲眨了眨眼,强忍着刺痛。“不好意思,眼睛里进汗了,有点疼。”他俩对记者笑了笑,随手抹了一把脸。记者看到,他的作训服后背已经湿透。

“暑假期间,客流量大,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张文华说,巡逻时要时刻关注旅客的动态,提醒家长看管好小孩,帮助有需要的旅客解决问题。“有时候遇到老人找不到候车室,或者旅客丢失了行李,我们都会帮忙处理。虽然累点,但能帮到大家,心里挺踏实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清淤工人

保障城市“血管”畅通

“机器虽效率高,但总有难以触及的角落,这正是我们手工清淤的价值。” 清淤工魁建忠笑着说。

7月15日上午10时,市区气温飙升至36℃,热浪滚滚,在西固区西固东路,市政管理所排水股清淤队一片忙碌。16名清淤工人身着橘黄色工作服,手持各种工具,默契配合,正全力以赴地清理着雨水收水井和污水井及雨污检查井中的污物。

57岁的魁建忠用铁镐撬开一个检查井,随后手持长杆铁铲试探雨水收水井淤泥的情况。“雨水收水井没有积水,表明井子是畅通的,只要将淤泥清掏出来就好了。”魁建忠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长杆铁锨从井子里掏淤泥,由于雨水收水井空间有限,加上淤泥较深,清掏起来比较费力,但魁建忠依然一铲一铲地将收水井中淤泥清掏干净。“由于这个雨水收水井淤堵的严实,粗略估计,清掏出的淤泥有300多斤。”大约30分钟,雨水收水井中的淤泥被彻底清理出来了,此时魁建忠的脸庞全是汗水,他顺手撩起工作服擦拭脸上的汗水,随后又拿起矿泉水猛喝了几口水。

而在30米外的另一个检查井旁,该所排水股的清淤人员正熟练地清掏着井中的淤泥。尽管井中臭气扑鼻,但清淤人员早已习以为常,“现在好了,配备了清掏及冲洗机械设备,以前我们只能手工清淤疏通,但一些机械够不着的角落,还是要人跳下井中清淤。”清淤工老王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兰州西机务段检修车间

高温作业早已是家常便饭

夏日的兰州西机务段检修车间,机床轰鸣,热浪翻滚。设备维修钳工马龙伟正蹲在滚烫的地沟里排查故障,汗水顺着安全帽的边缘滴落,在油污的地面晕开一小片湿痕。这样的高温作业,对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

作为维修二组工长,31岁的马龙伟负责全段212台机械动力设备的维护。盛夏时节,车间里的设备表面烫得不敢久碰,他和同事们的工作服永远浸在汗水里,“前胸后背全是盐渍,拧一拧都能出水”。即便如此,只要接到故障通知,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7月15日上午10时30分,马龙伟来到机车整备场,对这里大大小小的基建进行日常检修。半个小时的高温作业后,他的额头和后脖颈已沁出密密的汗珠,上衣的前胸和后背已被汗水打湿了大半,为了保障基建不出任何问题,细致的后勤工作一刻都不能耽误。

一次检修库天车出现异响,存在“啃轨”隐患,马龙伟带着团队顶着烈日反复测量,最终通过调整轨道水平度、更换耐磨车轮彻底解决问题。他常说:“必须第一时间解决故障,才能让整体工作不受影响。”为提前排查隐患,他编写了多本巡检手册,把高温下的维护要点细化成“操作指南”,让新手也能按图索骥。

八年坚守,马龙伟早已习惯了与高温为伴。从平凉到兰州,从青涩学徒到技术骨干,支撑他的不仅是对专业的热爱,更有团队协作的力量。“遇到复杂问题,大家拧成一股绳,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如今,作为工长的他还主动扛起“传帮带”的责任,把高温作业中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能吃苦、懂技术的青年职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通讯员 杨喜平 文/图

挖掘机司机

关上门好像桑拿房一样

7月16日正午时分,九州瑞德名城工地上,26岁的龚恒鑫正坐在闷热的驾驶舱里,操控着机械臂精准作业,汗水顺着他额头上的发髻往下淌,在黑色T恤后背洇出大片深色印记。

“师傅,这层土方挖完,歇会儿喝口水不?”地面上,20岁的工友小罗隔着玻璃朝驾驶舱喊,他黧黑的脸上挂着汗珠,手里的扳手在阳光下闪着光。龚恒鑫摆摆手,通过对讲机回了句:“等这排桩位清完再说!”得到允许后,记者爬上摇摇晃晃的挖掘机阶梯。钻进驾驶舱才发现,这个承载着重型机械操控核心的空间,竟只有1平方米左右。为了不影响操作,记者只能蹲在龚恒鑫座椅后方。随着挖掘机启动,剧烈的晃动让人心头发紧,龚恒鑫顺手拉上车门:“关上门安全,就是有点闷。”话音刚落,舱内温度仿佛瞬间攀升,记者额头很快渗出汗水,黏在皮肤上格外难受,好像桑拿房一样。

“早上6点就上工了,那会儿凉快些,能多干点。”他笑着说,虽然驾驶室顶上的小风扇一直转,但吹出来的风带着塑料味,比外面的热风还难受,“就盼着云彩能多待一会儿,挡挡太阳。”正说着,他忽然停下手,从脚边摸出个皱巴巴的矿泉水瓶,仰头灌了两口,“这是第三瓶了,喝再多也不觉得涨,全变成汗跑了。”

渣土车司机老杨探头进来递给他一瓶冰镇汽水:“小龚,歇五分钟,我这趟跑完正好换班。”龚恒鑫接过汽水,瓶身的凉意让他舒服地眯起眼:“杨哥,你这瓶水比空调还管用!”他拧开瓶盖猛喝两口,汽水顺着嘴角流到脖子上,激起一阵哆嗦,“痛快!”

“其实也习惯了,干我们这行,夏天晒冬天冻,都是常事。”龚恒鑫擦了擦嘴,望着远处初具雏形的楼房,眼里闪着光,“你看那些楼,一想到将来这有上千户人家住进来,就觉得这汗没白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冷库搬运员

每天都在体验“冰火两重天”

7月15日,骄阳似火,在甘肃省食品商业广场的冷冻食品商城,有一群特殊的劳动者正经历着别样的“盛夏”——他们时而被烈日炙烤得汗流浃背,转身又要钻进零下20℃的冷库,在57℃的温差中演绎着真实的“冰火两重天”。

7月15日正午,记者来到冷库区时,装卸工小冯正和工友们在货车旁卸货。阳光把货车车厢烤得像个蒸笼,他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上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刚用毛巾擦过,转身又被新的汗水覆盖。“这不算热,等会儿进冷库才够劲儿。”小冯抹了把脸,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

换好棉衣裤、蹬上厚棉鞋,戴上棉帽的瞬间,仿佛从盛夏跌入深冬。推开冷库门的刹那,刺骨的寒风裹挟着白雾扑面而来,记者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上千平方米的冷库内,墙顶和立柱上凝结着厚冰,寒气像无数根细针往骨头缝里钻。小冯和王师傅却浑然不觉,正弯腰搬运成箱的冻虾。王师傅的睫毛上结着白霜,他呵出一团白气,对记者说:“刚开始干这行时,每次进库都冻得直哭,现在习惯了。”

王师傅有个“秘密武器”——一条磨得发亮的护腰。三年前的一个雨天,他在室外卸完货浑身是汗,没顾上擦就冲进冷库,结果腰部受了寒,疼得直不起身。“那天躺床上翻个身都费劲,可想着仓库里还有几十单货等着发,硬是咬着牙请同事帮忙顶了半天班。”现在他每次进库前都会把护腰缠得紧紧的,“这活儿看着简单,没有好身板真扛不住,每天二十多趟冷热交替,关节早就落下病根。”

正在清点货物的张师傅已经在冷库干了六年,他的棉手套指尖处磨出了洞,露出冻得发红的指关节。“你看这清单,上午要发往超市的排骨、带鱼,下午还有餐馆订的冻鸭。”他翻着单子给记者看,字迹被汗水洇得有些模糊,“夏天市民最爱吃生鲜,我们这儿就忙得脚不沾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文/图

燃气公司巡检员

一圈下来全身就湿透了

近期,我市持续高温,气温攀升至37℃,在这样的“烤”验下,甘肃昆仑燃气安宁分公司安宁管线所的工作人员们始终坚守岗位,从安全管理到一线巡检,从设施维护到工程施工,用汗水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燃气安全,成为高温天气里动人的“风景线”。7月16日,记者和安宁管线所的巡检员一起巡线,体验他们工作的辛苦。

上午9时,记者来到甘肃昆仑燃气安宁分公司安宁管线所时,巡检员张晓江、鄂沛文和同事们正在检查工具箱。上午9时30分,记者和张晓江、鄂沛文来到了正在开挖施工的安宁区万新南路上的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现场。此处施工开挖现场距离天然气管网仅40公分,检查完施工现场后,张晓江要求施工单位负责人在巡检记录上签字确认,并向挖掘机司机强调开挖安全注意事项,半小时的时间,记者已经是满头大汗了。张晓江却笑言:“我们已经习惯了,夏天出来巡线,衣服干了湿,湿了干。”

巡检员查漏要反复弯腰将电子检漏仪金属探头伸入窨井、下水道井盖中检查。看似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累得人腰酸背痛,整个后背晒得跟着了火一样。在对架空管线及地下管线巡检时,都是采用激光甲烷检测仪和手推式检测仪,沿管道走向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泄漏检测,重点关注接口、弯头、三通、腐蚀点等风险部位进行仔细巡检,一圈下来全身就已经湿透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建筑工人

高温下的民生工程攻坚战

7月16日,兰州市区气温飙升至37℃。在七里河区阿干镇烂泥沟避险安置点项目现场,甘肃建投的500余名建设者顶烈日、战酷暑,抢抓施工黄金窗口期,用汗水浇筑民生希望,以实干诠释责任担当。

早上6时,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钢筋工候海成已开始绑扎15#楼主体结构钢筋。烈日炙烤下,他后背的工作服反复浸透又风干,凝结出层层白色盐渍。“工期紧,安置点的老百姓都盼着早日入住呢!”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朴实的话语道出建设者的心声。这样的场景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混凝土浇筑班组顶着热浪连续作业12小时,确保浆料成型质量;木工班组在暴晒的铝模上精准开孔,毫米级误差都不放过;安全员每小时巡查一次现场,细致核查防暑措施落实情况。

为保障高温下的施工安全,项目部打出“降温组合拳”:实行“早出工、晚收工”错峰作业制度,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配备8台移动式雾炮机、4台围挡喷雾机,通过科技手段降低现场温度;设立4处清凉驿站,24小时供应防暑药品、绿豆汤、冰水等物资。自7月进入高温季以来,各标段工会组织多次开展“战高温送清凉”活动,累计发放绿豆1000斤、藿香正气水200盒、矿泉水20件,以及茶叶、冰糖、毛巾等消暑物资500余份、西瓜50个。来自四川的木工李师傅捧着冰镇西瓜笑开了花:“这瓜甜到心里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四川马尔康市红旗桥垮塌:系山体变形加剧滑塌造成 无人员伤亡

四川马尔康市红旗桥垮塌:系山体变形加剧滑塌造成 无人员伤亡

新京报
2025-11-11 20:23:08
祖副院长寒门出身,护士长妻子已请假未提离婚,双方家人压力很大

祖副院长寒门出身,护士长妻子已请假未提离婚,双方家人压力很大

影像温度
2025-11-09 21:45:20
中美俄每月养老金对比:美国一个月1.3万,俄罗斯1692元,中国呢

中美俄每月养老金对比:美国一个月1.3万,俄罗斯1692元,中国呢

阿伧说事
2025-11-11 10:40:35
中国商业火箭再次失手,和SpaceX差距在哪?

中国商业火箭再次失手,和SpaceX差距在哪?

财视传播
2025-11-11 17:07:39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泰国将向中国引渡跨境网赌头目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泰国将向中国引渡跨境网赌头目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06:56:03
敢踏雷区破迷局,谁料丽文非等闲!从秋祭风波看郑丽文的政治智慧

敢踏雷区破迷局,谁料丽文非等闲!从秋祭风波看郑丽文的政治智慧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12 13:47:00
全运会游泳第3日预赛:于子迪200自晋级后退赛,张展硕游刃有余

全运会游泳第3日预赛:于子迪200自晋级后退赛,张展硕游刃有余

烧体坛
2025-11-12 10:58:06
在PPT里加了4个丑形状,领导傻眼了,追着我夸!

在PPT里加了4个丑形状,领导傻眼了,追着我夸!

秋叶PPT
2025-11-03 08:21:22
直接炸锅!民进党大佬王世坚说要到大陆来“看一看”,大家欢迎吗

直接炸锅!民进党大佬王世坚说要到大陆来“看一看”,大家欢迎吗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2 12:46:50
小米汽车4万+交付量引争议!网友锐评:左手倒右手?信你个鬼

小米汽车4万+交付量引争议!网友锐评:左手倒右手?信你个鬼

吃瓜局
2025-11-11 16:25:43
鹿晗患病质疑升级!邓超关晓彤举止太反常,多次被拍悄悄去医院

鹿晗患病质疑升级!邓超关晓彤举止太反常,多次被拍悄悄去医院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12 10:06:12
全运乒乓:首个头号种子被淘汰!无缘获得奖牌 刘诗雯迎恶战 陈幸同搭档提前躺地庆祝

全运乒乓:首个头号种子被淘汰!无缘获得奖牌 刘诗雯迎恶战 陈幸同搭档提前躺地庆祝

好乒乓
2025-11-12 10:25:06
《四喜》直到被丈夫卷走积蓄,许知夏才知,母亲认回妹妹的真相

《四喜》直到被丈夫卷走积蓄,许知夏才知,母亲认回妹妹的真相

观察鉴娱
2025-11-12 08:55:20
两岸同谋统一,美国开始介入了,郑丽文赶赴大陆前,先被美方约谈

两岸同谋统一,美国开始介入了,郑丽文赶赴大陆前,先被美方约谈

荐史
2025-11-12 13:18:13
中考招生迎大变革!优质高中80%名额指标到校,2026年起按初中人数分配

中考招生迎大变革!优质高中80%名额指标到校,2026年起按初中人数分配

解说阿洎
2025-11-12 10:43:47
体坛:刘若钒曾想回成都却被徐正源拒绝,后获里卡多、穆斯卡特赏识

体坛:刘若钒曾想回成都却被徐正源拒绝,后获里卡多、穆斯卡特赏识

懂球帝
2025-11-12 10:26:08
12月1日禁售旧电动车,新国标不能带娃遭质疑:懂老百姓的难吗?

12月1日禁售旧电动车,新国标不能带娃遭质疑:懂老百姓的难吗?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11 07:30:03
9分钟爆砍28分,命中率100%,中国篮球迎来超级新星,她太强了

9分钟爆砍28分,命中率100%,中国篮球迎来超级新星,她太强了

篮球专区
2025-11-11 22:33:00
细思极恐!祖院长和曾主任背后有一位没露面的“高手”!

细思极恐!祖院长和曾主任背后有一位没露面的“高手”!

甜柠聊史
2025-11-12 08:35:01
奉陪到底!联合国爆发激战,中方开始算总账,第一个就要收拾美国

奉陪到底!联合国爆发激战,中方开始算总账,第一个就要收拾美国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12 11:40:10
2025-11-12 15:00:49
观澜新闻 incentive-icons
观澜新闻
兰州日报社
111564文章数 159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主持人污蔑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 遭特朗普反驳

头条要闻

美主持人污蔑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 遭特朗普反驳

体育要闻

太阳三连胜&活塞东部第一 哪个更想不到

娱乐要闻

辛芷蕾配得上威尼斯影后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设立5万亿房地产稳定基金

科技要闻

Meta"宫斗"持续,AI教父杨立昆被"气"走了

汽车要闻

能得到央视的肯定 长安马自达EZ-60可不简单

态度原创

手机
数码
游戏
艺术
教育

手机要闻

央视聚焦双十一,财经频道分析小米17,iPhone 17成背景板

数码要闻

三星电视上线新版Vision AI助手 可回答问题并翻译对话

年度大作《COD22》预载现已开启!11月14日开玩

艺术要闻

毛主席珍贵签名照曝光,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

教育要闻

宝贝,在学校得罪谁也别得罪这2个人,尤其是第二个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