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为改善农村坑塘沟渠的水环境,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和寨村另辟蹊径,让小龙虾与草鱼化身“生态清道夫”,使曾经饱受水质困扰的环村沟渠重焕生机。
太和寨村毗邻戴河南段,环村沟渠面积约2000平方米,承担着雨季行洪的重要功能。但在平水期与枯水期,这里却陷入“死水”困境——水体流动性差、浮萍疯长,不仅破坏景观美感,更成为水质恶化的温床。
为从根源改善沟渠水质,杜绝黑臭水体的形成,自2024年起,村委会依据村内坑沟渠的分布特点,组织村民投放小龙虾和草鱼苗等水生生物。小龙虾凭借“水底耕耘者”的特性,以底泥中的有机碎屑、腐殖质和藻类为食,不仅减少污染物堆积,还通过掘穴活动加速底泥氧化与物质循环,显著提升水体透明度;草鱼则化身“水草修剪师”,通过大量摄食水草和浮游生物,有效遏制藻类过度繁殖,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其游动还能增加水中溶氧量,激活水体生态循环。
如今的沟渠,不仅水质明显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也逐步恢复,一个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以前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走,现在水变清了,还能看到小鱼小虾游来游去,现在我总上这钓鱼来。”太和寨村村民朱耀武笑着说。
以虾鱼为“药”,让这场生态治理的成效堪称惊艳。监测数据显示,治理后沟渠达到三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大幅提升,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溶解氧含量显著增加,恼人的异味彻底消散。
“下一步,我们将把这种经验做法推广到全区,使更多的农村沟渠变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为美丽乡村建设筑牢生态基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梁爽、彭云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