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个人是廉凤国。
他是中储棉公司的董事长。
他是一家国企的老总。
正告漏网者以或关联者,务必早日投案,这是唯一的出路。
大数据会记录下所有的罪恶印迹,不要侥幸。
说到中储棉,这可是一家相当重要的公司。
他承担着全国棉花的收储工作。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做个棉花生意吗,其实不然,这可是关系到不少棉农和千家万户的事情。
他的职业开始于中储粮中储棉。
自这家公司成立,他从基层干起,逐步进入高层。
到现在为止,全国有16家直属库,160多个代储库分布于全国各地。
2024年,他带队去调研定点帮扶,那时还看不出任何问题。
这家公司的业务包括收储,轮换,和进出口。
是的,现在的情况不光是要收国内的,也要从外面进口。
说到收储,就涉及到一个价格问题。
在定价上,他就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了。
就比如说收多少,棉质咋定,这些都是他说了算。
只要有了操作空间,事情也就来了。
初心正的会以群众的利益第一,而对于初心不正的就不那么好说了。
轮换就更是一门大学问了。
要知道,无论是棉花还是粮食,轮换都是有补贴的。
出多少,质量咋样,这些也都是有说法的。
就比如说多少年前的要换,国家会根据实际情况给补贴,轮换出去的也是要卖钱的。
还有进口,那里的学问就更大了。
而管理这些的就是他这个掌门人。
至于下面怎么操作,他是个啥态度也就很重要了。
这里说个小故事也就知道了。
有个儿子问父亲,说那些大楼为啥拆了盖盖了又拆啊。
父亲看了儿子一眼对儿子说,你去把冰箱打开,儿子不解但也照做了。
父亲又告诉儿子,你把里面的肉拿出来一块,当儿子拿出来后,父亲又告诉他把肉放回去,如此反复了几次,儿子更迷惑了。
这时父亲说话了,说你看你手上有啥。
其实,棉农种棉花和农民种粮是一个道理,千百年来,他们都在土地上劳作,但一个事实是指望这玩意儿发财的却是寥寥无几。
马老板说得没错,如果种地可以发财,农民就会无地可种。
两个农民的对话让人心酸,两个老大爷探讨他们干了一辈子为啥这么穷。
说了不少理由,两人都没达成一致,最后一个旁观者说了,唉,你养了那么多孙子能不穷吗,两个老人立即点头认可。
没错,这里说的就是人太多了才穷的,不要多想。
收储政策就是为了平衡才设立的。
好年头就多收点,年头不好的时候就把以前收的放出来。
这在春秋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会了。
得说,这个收储制度是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在这里搞事的就是动全体国人的利益。
这是不能被原谅的。
话众人之事者一定要有公心,守得住初心,如果不能,那出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别人的晚年是儿孙饶膝,他的晚年是大墙铁窗,那是何等的悲凉。
药早就有了,不要犹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