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韩国街头“滚回中国”的怒吼此起彼伏时,总统李在明选择了沉默,当中方以一句“不得损害第三方利益”回击美韩联手时,首尔的战略算盘被打得粉碎。
![]()
这场由反华情绪、地缘博弈与国内政治交织而成的风暴,正在考验韩国在中美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
李在明的“沉默战术”与中韩关系困局
2025年7月的首尔街头,一场场针对中国公民的示威活动正在升级,抗议者聚集在中国游客常去的明洞、东大门等商圈,高举“中国干预大选”的标语,甚至有人向途经的华人投掷杂物。
![]()
据中国驻韩大使馆统计,仅7月第一周就发生了至少5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事件,迫使使馆发布安全警示,要求韩国政府“给中国一个交代”。
令人玩味的是,曾承诺改善对华关系的韩国总统李在明,面对这场危机却出奇地安静,这位以“经济复苏”为竞选口号的领导人,上任一个月来对中国游客免签政策表现出极大热情,却在反华情绪高涨时选择了“战略性沉默”。
![]()
这种态度与他在竞选期间“缓和对华关系”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也暴露了韩国政治的深层困境,那就是在中美博弈的棋盘上,首尔越来越难以保持平衡。
反华情绪的爆发并非偶然,如果追溯根源的话,这股浪潮要始于2023年韩国大选期间,当时执政党为转移国内矛盾,无端炒作“中国干预选举”的阴谋论,尽管毫无证据,这种论调却在右翼媒体推波助澜下迅速蔓延。
![]()
到了2025年随着美国施压韩国加入“遏华联盟”,反华情绪被进一步工具化,因为它既是政客转移经济困境的替罪羊,也是美国撬动韩国对华政策的情感杠。
如何在美韩联手时打出制胜牌
当韩国还在权衡利弊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于7月12日的一句表态,直接击中了这场博弈的要害:“任何协议和谈判都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
![]()
这看似温和的声明,实则暗藏锋芒:既点明了美国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的不正当性,也警告韩国不要成为地缘政治的工具。
这句话的威力在于其背后的经济现实,因为中国不仅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更是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
以稀土为例,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冶炼产能,而美国主导的“四方关键矿产协议”试图打破这种垄断的努力至今收效甚微,所以当特朗普政府要求韩国在造船业对中国设限时,首尔心知肚明:失去中国市场容易,找到替代者却难如登天。
而中方的回应策略堪称经典,不同于2017年“萨德事件”时的经济报复,这次中国选择了更高明的“道义制高点”战术:
通过强调国际规则和公平竞争,中国成功将自身塑造成全球化捍卫者,而美国则被刻画成破坏供应链稳定的麻烦制造者,这种定位在东南亚国家中引起广泛共鸣,毕竟这些国家既依赖中国供应链,又不想在中美间选边站。
![]()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韩施压也保持了精准分寸,在要求韩方保护中国公民安全的同时,中方仍对李在明政府释放善意,肯定其“推动中韩关系更进一步”的潜力。
这种“刚柔并济”的手法,既表明了立场,也为后续转圜留有余地,展现出成熟的大国外交智慧。
历史轮回中的韩国困境
李在明政府的沉默,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韩国精英阶层的集体焦虑,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申基旭指出:“十年前韩国还能在中美间左右逢源,如今这条路越来越窄。”
![]()
一方面韩国安全依赖美国,另一方面其经济命脉又与中国深度绑定,所以当美国要求韩国“经济脱钩”时,实际是在逼迫韩国在生存与繁荣间做出痛苦选择。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韩国国内政治的分裂,进步派倾向于平衡外交,保守派则主张强化美韩同盟,这种分歧在2025年反华集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右翼团体借机攻击李在明的对华政策,而左翼则指责他们煽动民粹。
![]()
所以李在明的沉默,某种程度上是为避免激化国内矛盾,但这种“骑墙”策略反而让危机持续发酵。
沉默背后的代价:李在明政府正在失去什么?
李在明的“沉默战术”看似避免了立即冲突,却可能付出更长远的三重代价,其中的经济代价最为直观,要知道旅游业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游客更是消费主力。
![]()
尽管李在明政府考虑无限期延长对中国游客的免签政策,但反华暴力事件频发已让许多中国游客望而却步,更严重的是,若中韩关系持续恶化,中国可能再次祭出“限韩令”,届时会直接重创韩国娱乐、化妆品等支柱产业。
政治代价同样沉重,李在明以“振兴经济”的承诺当选,若因外交失误导致经济下滑,其支持率可能重蹈2025年5月的覆辙,当时因反华情绪影响,他的支持率曾单周暴跌6个百分点。
而战略代价最为深远,韩国在中美间的平衡空间正被急剧压缩,若完全倒向美国,将失去经济自主权;若倾向中国,则可能面临安全风险。
![]()
李在明的沉默本质上是拖延决策,但国际格局的剧变不会等待韩国想清楚再发生,当供应链重组、技术封锁已成现实,韩国可能发现自己既失去了中国市场,又未能赢得美国信任,落得两头空。
结语:中韩关系能否找到新出路?
这场危机也暴露出中韩关系的深层矛盾,它既非纯粹的价值观冲突,也非简单的利益博弈,而是两种不同国际秩序观的碰撞。
![]()
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反对韩国将国内问题与对华政策挂钩,而美国则推动盟友形成价值观联盟,要求韩国在经贸、安全等领域全面配合“遏华”战略。
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打破当前僵局,韩国需要展现更大的战略自主性,首先就必须遏制国内民粹主义泛滥,防止反华情绪被政治工具化,正如中国外交部提醒的那样,避免让内政外交被极端情绪绑架。对此您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
一些人在首尔明洞等地区举行反华集会游行,我使馆:已向韩方提出严正交涉
观察者网2025-07-09
一些人在首尔等地区举行反华集会游行 中使馆:已向韩方提出交涉
新京报2025-07-09
反华势力示威,中使馆交涉韩方,李在明有力回应,罪魁祸首入狱
2025-07-12 搜狐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