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操场上,期末备考的学生们席地而卧的场景冲上热搜三天后,校方紧急启动的 9955 台空调采购项目在招投标平台公示。这场耗资 1849 万元的 "空调保卫战",折射出东北地区正经历的气候与市场双重变奏。
冰城街头,家电卖场的空调展示区已连续三周出现空置展位。"现在下单最快也要等 15 天安装",哈尔滨某家电卖场经理的手机里,安装工调度群每天新增上百条求助信息。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6 月 23 日至 7 月 6 日,黑龙江省线下空调销售额同比暴增 817.68% 和 438%,吉林市场更创下单周 788.4% 的增速纪录。京东平台显示,东北地区首次购买空调用户数激增 60%,连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民宿都开始批量安装空调。
这场突如其来的消费热潮,暴露出东北家电产业链的脆弱生态。常年低温气候形成的市场惯性,让东三省仅辽宁维持着百万台空调年产能。当黑龙江单周需求突破十万台时,供应链条瞬间绷紧 —— 物流车辆需从华南调拨,安装师傅得从中原驰援,连电路改造团队都成了稀缺资源。美的空调单日 24.5 万套的安装峰值背后,是工人日均 14 小时的高强度作业。
供需失衡正在重塑市场格局。小米空调在东北地区的销量飙升至去年同期 20 倍,但新用户激增带来的安装需求,迫使厂商将服务半径从城市核心区扩展到县级市场。哈尔滨某家电维修站老板发现,临时招募的安装学徒日薪已涨至 800 元,仍难解燃眉之急。更棘手的是电压适配问题,部分高校宿舍楼因电路老化,面临 "空调到货却无法启动" 的尴尬。
气候学家指出,这场空调抢购潮本质是气候变化传导至消费端的典型案例。东北地区年均温过去二十年上升 1.2℃,今年六月体感温度持续突破 37℃的极端天气,彻底改变了当地居民的消费惯性。以往被视为 "鸡肋" 的空调产品,如今已成民宿评级、高校招生的重要硬件指标。哈尔滨某高校后勤处长透露,今年招生咨询中 "宿舍是否配备空调" 已成家长必问题。
面对这场 "热浪冲击",产业链开始主动调整。格力、美的等厂商着手在沈阳布局区域仓储中心,海尔计划在长春设立技术培训基地。政府层面,针对高能效机型的补贴政策正在酝酿,高校电路改造专项基金预计年内落地。这场由极端天气引发的市场地震,或许正在催生中国空调产业的新增长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