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报网消息,2025年7月9日,北京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记者抛出一个德国政府的尖锐指控:中国军方在红海以激光照射德国飞机,“危及安全”,“完全不可接受”。发言人毛宁平静回应,经向有关部门了解,“德方所称的信息与中方了解的事实完全不符”。
德国描绘的场景根本不存在。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始终履行大国责任,维护航道安全,更与德国及欧洲同行保持着常态化的良好沟通。毛宁的回应简洁有力,为这场突发的外交风波划出了一道清晰的事实界限。德国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高调指责并召见中国大使,其“遮羞布”已被事实揭穿。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资料图)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这场外交风波爆发前的几天——7月4日,德国新任总理默茨在柏林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默茨明确传递了积极信号:德中关系发展良好,德方愿同中方坚持开放互利,促进公平贸易,携手应对危机挑战。他还特意重申了德国新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关键立场。高调指控与私下寻求合作的矛盾姿态,揭示了德国外交策略的某种分裂。
然而更戏剧性的转折紧随其后。7月9日,就在毛宁做出澄清回应的当天稍早时刻,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披露,默茨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最早可能在10月——率领一支重量级商界高管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将是这位新总理的首次对华访问。消息传出时机微妙,恰恰在红海事件引发外交紧张之际。这一强烈信号暗示,德国官方层面深知维系对华关系的重要性,尽管国内对华强硬声音时有抬头,但默茨政府选择务实推进高层互动。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资料图)
默茨选择在年底前这一时间点率商界领袖访华,其深层动机不言自明。美国单方面掀起的贸易关税摩擦持续不断,严重干扰全球供应链,依赖出口的德国经济首当其冲。默茨7月4日对王毅强调的“坚持开放互利”、“促进公平贸易”,正是德方对保护主义冲击的深切忧虑和对稳定可靠国际市场的迫切渴求。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成熟的产业链,对德国工业巨头而言是无法替代的战略依托。德国经济界期望通过高层访问获得实质性的市场准入保障与更稳定的合作预期。
深入观察默茨政府的外交轨迹,不难发现其核心逻辑:在价值观与地缘政治领域,偶尔迎合国内某些强硬派的声音,甚至做出诸如红海事件中缺乏严谨性的指责;但在经济命脉和实际国家利益面前,德国领导人保持了高度清醒。一个中国政策的再次确认,正是这种平衡术的明证。默茨访华计划的迅速推进,清晰无误地表明:德国无法承受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代价。中德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深度咬合,早已超越了意识形态层面的一时喧哗。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资料图)
红海上空的所谓“激光风波”终将散去,外交部基于事实的澄清已为事件定性。德国高调指责的“遮羞布”被事实悄然揭下,而其经济界寻求合作的内在驱动却因此更加显露无疑。默茨计划中的年底前访华行程,正是德方主动寻求修复与深化关系的具体行动。真相与对话,始终是外交最可靠的基石。德国能否真正弥合其言行间的裂痕,在维护自身核心经济利益的同时,以更坦诚务实的态度推进对华合作?这不仅关乎中德关系的温度,也将是检验默茨政府外交智慧的关键标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