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爷爷把所有的房子都分完了。"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有些颤抖。
"那我呢?"我下意识地问道。
"你...没有。"电话里传来一阵沉默。
我握紧手机,喉咙发紧:"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后,我望着窗外的霓虹灯,不知为何,心里并没有想象中的愤怒,只有一丝说不清的失落。
而我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背后,隐藏着一个足以让整个家族翻天覆地的秘密。
![]()
01
我叫林远,今年32岁,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八点半到公司,晚上九点左右回到出租屋。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五年,平淡但也充实。
北京的冬天格外干燥,我习惯了随身携带润唇膏和保温杯。
家乡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那里冬天湿冷,夏天闷热。
我已经很少回家,除了每年春节。
老家的房子还是那个样子,青砖灰瓦,院子里种着几棵老桂花树。
爷爷喜欢在树下摆张竹椅,一坐就是一下午。
"回来啦?城里好不好?"每次见面,爷爷总会这样问我。
"挺好的,就是忙。"我的回答也总是一样。
其实我知道,爷爷并不在乎北京有多繁华,他只是想知道我过得好不好。
母亲经常会和我视频通话,告诉我家里的琐事。
二叔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大伯的儿子结婚了,小叔买了新车。
我总是随口应几句,然后问问爷爷的身体情况。
"老样子,比我们都硬朗。"母亲总是这样回答。
我在北京的朋友不多,同事间的交往也仅限于工作。
周末要么加班,要么一个人去电影院看场电影。
生活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直到那个晚上接到母亲的电话。
02
那是一个周三的晚上,我刚从公司加完班回来。
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远远,在忙吗?"母亲的声音有些不自然。
"刚到家,怎么了?"我一边脱外套一边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母亲似乎在斟酌词句。
"你知道吗?爷爷把所有的房子都分完了。"
我愣了一下:"分房子?什么意思?"
"就是...家里的老宅,还有县城的两套商品房,郊区的那块地..."母亲的声音越来越低。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那我呢?"
"你...没有。"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突然砸在我平静的生活里。
"大伯他们都有份吗?"我下意识地问。
"嗯,大伯赵建国分到了县城的一套房,二叔林建民和小叔林建华分别分到了郊区的地和另一套房,姑姑林芳分到了老宅的一部分。"
"就是只有我没有?"我再次确认。
"是的...爷爷说你在北京工作稳定,不需要家里的东西。"母亲的声音充满了歉意。
我沉默了,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别生气,或许爷爷有他的考虑..."母亲试图安慰我。
"我没事,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强打精神回答。
挂了电话,我坐在沙发上发呆。
窗外的霓虹灯依旧闪烁,但我的心却沉到了谷底。
爷爷为什么会这样决定?我在脑海中搜寻可能的原因。
是因为我很少回家吗?还是因为他真的认为我不需要家里的帮助?
这个夜晚格外漫长,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手机就在床头,我很想打个电话给爷爷问个明白。
但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03
第二天上班,我心不在焉地盯着电脑屏幕。
同事小张问我怎么了,我只是摇摇头说没事。
午休时间,我一个人坐在公司天台上,回忆起小时候和爷爷的点点滴滴。
爷爷是个退休教师,爱读书,也爱写毛笔字。
小时候,我经常趴在他的书桌旁看他写字。
"远远,你想学吗?"爷爷会笑着问我。
我点点头,爷爷就会拿出小一号的毛笔让我试试。
![]()
每当我写歪了,他从不批评,只是耐心地教我如何握笔。
"慢一点,心静下来,字就写好了。"这是他常说的话。
爷爷最疼我,这是家里人都知道的事。
因为我是长孙,又是在爷爷退休后出生的,他有大把时间陪我。
上小学时,每天放学都是爷爷来接我。
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手里拿着我爱吃的糖炒栗子或是糖葫芦。
上初中后,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整天黏着爷爷。
高中时,为了考上好大学,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学校和补习班。
大学毕业后,我直接留在了北京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爷爷还是那个爷爷,可我已经不是那个整天围着他转的小孩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断地问自己。
也许是因为我太久没回家了?还是因为我选择留在北京让他失望了?
我掏出手机,翻到爷爷的号码,犹豫了很久。
最终,我还是没有按下拨号键。
争不争都是我的事,但我不想让家人难做。
"算了吧,房子而已,我在北京工作,确实用不上老家的房子。"我对自己说。
这样想着,心里的不舒服似乎减轻了一些。
晚上回到出租屋,我给母亲发了条信息:"妈,我没事,你别担心。"
母亲很快回复:"儿子,妈理解你的感受。"
我没再回复,只是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
争,显得我太计较;不争,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
"随它去吧。"最后,我这样告诉自己。
04
接下来的日子,我依旧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
同事们丝毫看不出我的异样。
偶尔,母亲会在电话里提起家里的情况。
"你大伯家已经开始装修分到的那套房子了,听说花了不少钱。"
"你二叔把分到的地卖了,给你堂弟买了辆车。"
"你小叔和你姑姑因为地界的事情吵起来了,现在都不说话。"
每次听到这些,我只是随口应几句,从不发表评论。
母亲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情绪,话题总是很快转向别处。
"公司最近忙吗?要注意身体啊。"
"嗯,挺好的。"我简短地回答。
十一长假时,家里人组织了一次聚会。
母亲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回去,我找借口说公司有项目,走不开。
实际上,我只是不想面对那些亲戚,不想听他们谈论房子的事。
假期我一个人去了趟杭州,在西湖边发了一天的呆。
回北京的火车上,邻座是个带着孙子的老人。
老人和蔼可亲,不停地给孙子剥橘子。
看着他们,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爷爷带我坐火车去省城玩的情景。
那时爷爷也是这样,不停地给我剥橘子,生怕我饿着。
不知怎么的,鼻子一酸,我转头望向窗外,不想让人看见我的眼泪。
回到北京后,我给爷爷打了个电话,只是简单地问候了几句。
"爷爷,我挺好的,您别担心。"
"嗯,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爷爷的声音依旧沉稳。
![]()
电话里,我们谁都没提房子的事。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冬天来了。
05
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一场大雪过后,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几度。
那天晚上,我正在加班,手机突然响了。
是母亲打来的,我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
"远远,出事了..."母亲的声音哽咽着。
"怎么了?"我一下子站了起来。
"爷爷...爷爷突发脑梗,现在在县医院重症监护室..."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医生怎么说?情况严重吗?"
"很危险...医生说这几天是关键期,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
"我马上回来。"我没有丝毫犹豫。
挂了电话,我立刻收拾东西,给领导发了请假信息。
"家里有急事,需要请假几天。"
领导很快回复:"没问题,家里的事要紧。"
我连夜赶到机场,买了最早一班飞往家乡的飞机。
飞机上,我闭着眼睛,脑海中全是爷爷的样子。
他那么硬朗的一个人,怎么会突然病倒呢?
飞机降落后,我又转乘长途汽车,一路颠簸,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县医院。
医院的走廊里,几个亲戚正在低声交谈。
看到我,他们的表情有些复杂。
"远远来了。"大伯赵建国先开口。
我点点头:"爷爷现在怎么样?"
"还在重症监护室,医生说情况不太好..."二叔林建民叹了口气。
"我能进去看看吗?"我问。
"探视时间每天只有两次,上午那次已经过了,下午四点还有一次。"姑姑林芳解释道。
母亲从病房走出来,看到我,红着眼眶扑过来抱住我。
"你终于来了..."
我拍拍母亲的背:"爷爷会没事的。"
大伯咳嗽一声:"医药费已经交了一部分,我们凑了两万块。"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暗示,好像在告诉我这些与我无关。
我没接他的话茬,只是问母亲:"你休息了吗?看起来很疲惫。"
"我没事,就是这两天都在医院,没怎么合眼。"
"你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我坚持道。
小叔林建华插嘴:"我们商量了一下,准备轮流值班照顾爷爷。"
"远远,你刚到,先去宾馆休息一下吧。"大伯说。
我摇摇头:"不用了,我就在这守着。"
他们互相看了几眼,似乎有些为难。
"我们都有工作,不可能一直在医院..."二叔支吾着说。
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点点头:"没关系,我请了假,可以在这里照顾爷爷。"
听我这么说,他们似乎松了一口气。
"那太好了,有什么需要就打电话。"大伯说完,就和其他人一起离开了。
只剩下我和母亲站在走廊里。
"他们这两天都没怎么来医院,"母亲低声说,"都说有事走不开。"
我握住母亲的手:"妈,你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
母亲犹豫了一下,最终点点头离开了。
我坐在重症监护室外的椅子上,望着紧闭的大门,心里五味杂陈。
![]()
06
下午四点,探视时间到了。
护士打开重症监护室的门,允许家属依次进去看望病人。
轮到我时,我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病床上的爷爷比我记忆中消瘦了许多。
各种管子连在他身上,监护仪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他紧闭着眼睛,呼吸微弱,面色苍白。
我站在床边,轻轻握住他的手。
"爷爷,是我,远远。"我轻声说。
爷爷没有反应,依旧静静地躺着。
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听见,但还是继续说着:
"爷爷,您要好起来啊。"
短短五分钟的探视时间很快结束,护士示意我该出去了。
走出重症监护室,我看到几个堂兄弟姐妹站在走廊里。
他们看到我,表情各异。
大堂哥赵明热情地拍我肩膀:"远远,好久不见啊!"
二堂姐林婷微笑着点点头,但眼神有些闪躲。
小堂妹林楠直接避开了我的目光,假装看手机。
"爷爷情况怎么样?"大堂哥问。
"还是昏迷状态。"我简短地回答。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他感叹道,语气做作。
我没接话,只是默默地走到走廊尽头的椅子上坐下。
晚上,大伯一家人来医院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我们明天再来,医药费的事我已经和医院说好了。"临走前,大伯特意强调。
"嗯,我知道了。"我点点头。
等他们走后,护士长走过来问我:"你是病人的孙子吧?"
"是的。"
"老人家情况不太好,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你家人..."
"我会一直在这里的。"我打断她的话。
护士长点点头:"那好,有什么情况随时叫我们。"
我在重症监护室外的椅子上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医院的走廊寒冷而安静,只有偶尔经过的护士和值班医生的脚步声。
第二天一早,我去医院对面的小店买了些简单的洗漱用品。
回来时,遇到了小叔林建华。
"你昨晚一直在医院?"他有些惊讶。
"嗯,守着爷爷。"
"辛苦了...那个,我今天要去市里办点事,可能来不了医院..."
"没关系,您忙您的。"我平静地说。
小叔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叮嘱了一句:"有情况及时通知家里人。"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守在医院。
白天坐在重症监护室外的椅子上,晚上就靠在椅背上小睡一会。
亲戚们偶尔会来看看,但都不会停留太久。
"我们还有工作要忙..."
"家里还有事要处理..."
各种各样的理由,我都不再追问。
医生说爷爷的情况暂时稳定,但仍未脱离危险期。
每天的探视时间,我都会准时进去,握着爷爷的手,轻声和他说话。
我告诉他北京的生活,公司的趣事,小时候的回忆。
不知道他能不能听见,但我希望我的声音能给他一些力量。
07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天。
第三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靠在椅子上打盹。
半夜时分,一阵急促的报警声把我惊醒。
护士和医生急匆匆地冲进重症监护室。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急忙站起来。
"怎么了?爷爷出什么事了?"我拦住一个护士问道。
"病人突然有些情况,你别担心,医生正在处理。"护士匆忙地说完,就进了病房。
![]()
我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
大约半小时后,主治医生走出来。
"病人暂时稳定下来了,不过..."
"不过什么?"我紧张地问。
"他短暂地清醒了一下,想见你。"
我惊讶地看着医生:"爷爷醒了?"
"是的,但情况还不稳定,你可以进去,但不要太久。"
我连忙点头,跟着医生进了重症监护室。
爷爷的眼睛微微睁开,看到我,嘴角动了动,似乎想笑。
"爷爷!"我激动地握住他的手。
爷爷艰难地抬起另一只手,示意我靠近点。
我俯下身,听他微弱的声音。
"抽屉...钥匙..."
"什么钥匙?"我没听清楚。
爷爷喘了几口气,又说:"老宅...地下室...柜子..."
说完这几个字,他从枕头底下艰难地摸出一把老式钥匙,塞进我手里。
"只有你..."他的声音越来越低。
"爷爷,您别着急,慢慢说。"我急切地说。
但爷爷的眼睛已经再次闭上,陷入昏睡。
医生走过来,示意我该出去了。
我握着那把冰凉的钥匙,一头雾水地走出重症监护室。
这把钥匙是什么?老宅的地下室?柜子?
我完全不明白爷爷的意思,但直觉告诉我,这很重要。
天还没亮,我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翻来覆去地看着那把钥匙。
它看起来很旧,上面有些锈迹,形状也很特别。
就在我思考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
屏幕上显示是大伯的号码。
"喂,大伯。"我接起电话。
"远远,听说爷爷醒了?"大伯的声音异常急切。
我愣了一下:"是醒了一会儿,但又睡过去了。"
"他...他有没有说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警觉起来:"没有,就是看了我一眼。"
"哦,那就好...不,我是说,那很可惜。明天我一早就去医院。"
挂了电话,我正疑惑着,手机又响了。
这次是二叔林建民。
"远远啊,听说爷爷醒了?有没有交代什么事情?"
"没有,二叔。爷爷就醒了一会儿。"我依旧这样回答。
"哦...那个,远远啊,关于前段时间分房子的事,你别往心里去。我想着,可以额外补偿你一些..."
"二叔,现在说这个不合适吧?爷爷还在重症监护室呢。"我打断他的话。
"哦,对对对,等爷爷好了再说。"二叔尴尬地挂了电话。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的手机几乎没停过。
姑姑林芳、小叔林建华、各位堂兄弟姐妹,甚至一些平时很少联系的远房亲戚,都打来电话询问爷爷的情况。
问题惊人地相似:爷爷醒了吗?说了什么?有没有特别交代?
更奇怪的是,他们似乎都知道爷爷半夜醒过来的事情。
我记得医院里只有我和医护人员,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
一些远房亲戚甚至直接问我:"听说爷爷给了你什么东西?是不是很重要?"
我一概回答不知道,但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
![]()
姑姑的电话最让我困惑。
"远远,我知道一些事情...真相...你应该做正确的事。"她含糊地说着,好像在暗示什么。
"姑姑,您到底在说什么?"
"你心里应该清楚...爷爷的决定..."姑姑的话支支吾吾,最后叹了口气:"算了,当我没说。"
短短两天时间,我接到了上百个电话和信息,全都试探爷爷是否留下什么。
这些反常的举动让我意识到,家族中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很可能与爷爷给我的那把钥匙有关。
08
第二天下午,趁着探视时间结束,亲戚们都离开医院的空档,我叫了辆出租车回到老宅。
老宅已经有段时间没人住了,院子里的杂草长得很高。
我用钥匙打开大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童年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爷爷在院子里劈柴,奶奶在厨房忙碌,我在桂花树下荡秋千...
摇摇头,我集中精神,开始寻找爷爷所说的地下室。
老宅是典型的南方民居,我记忆中似乎没有地下室。
我仔细检查每个房间,终于在爷爷的书房里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门。
这门平时被一个大书柜挡着,我小时候从未注意过。
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书柜移开,露出那扇尘封多年的木门。
门上的锁已经生锈,但爷爷给的钥匙正好能插进去。
转动钥匙,锁"咔嗒"一声打开了。
木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显示它已经很久没被打开过。
门后是一段向下的石阶,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霉味。
我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小心翼翼地沿着石阶走下去。
地下室不大,但很整洁,显然有人经常打扫。
角落里放着一个老式保险柜,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我走过去,试着用爷爷给的钥匙,但不合适。
保险柜上有个密码锁,我想了想,输入了爷爷的生日。
保险柜"咔嗒"一声打开了。
里面整齐地放着一本日记和一个牛皮纸信封。
我先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公证过的遗嘱。
遗嘱的内容让我大吃一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