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刚卖掉房子,他提着一大兜子黄金和美钞出门,换回几大袋纸币,本以为发了大财,却变成穷光蛋。
据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我的姐姐我爱玲》中回忆:1948年,我的父亲卖掉在上海的最后一处房屋,得手一笔美钞和黄金。但因不听人劝,最后变成了一堆废纸。
张志沂手中的美钞和黄金,怎么会变成一堆废纸和黄金呢?
1948年8月,上海还没有解放,国民党政府知道气数已尽,便开始捞钱。
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就是发行“金圆券”。
![]()
图|金元券
金圆券的面值都很大,包括:万元,2.5万元,5万元,25万元。
金圆券的发行,导致物价飞涨。
一块小肥皂,由40万元涨到60万元。
一担米涨到4400万元。
买一张火车票,售票员以最快的手速点钞都需要一分钟。
百姓上街购物,都要拎一大袋子钞票。
国民政府当局在9月30日,还对外宣称,人民持有黄金和外币兑换的期限可再顺延一个月。
1948年8月,金圆券刚发行时,2元金圆券能换1块银元。
1949年1月,1000元金圆券才能换1块银元。
1949年4月,1000万金圆券都兑换不到1块银元。
1949年6月,5亿元金圆券才能兑换1块银元。
当百姓还在幻想着金圆券还能再涨回来时。
不久,一位叫乔治·维恩的英国记者,在紧邻上海和平饭店的楼上,也就是上海外滩,亲眼目睹了国民党运送黄金的过程,再加上联系到国民党当局在淮海战役中的颓势,于是在《字林西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中国的全部黄金正在被以传统的方式运走。
第三天,《申报》也转发了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被爆出后,整个上海的金融市场就陷入了恐慌。
政府信用垮台后,上海市民又开始疯狂的挤兑黄金。
![]()
图|上海市民挤兑黄金
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踩踏事件。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也就是在这场时代的浪潮中失去了自己最后的财产。
此时的张志沂已经五十多岁,他真正尝到了:千金散尽不复来的滋味。
在没有钱之后,他也与继任的妻子戒掉了大烟,搬进了14个平方的小屋。
而蒋介石将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黄金,以军费调拨的名义,偷偷运到了台湾。
当时很多人反对,比如央行的稽核专员黄竞武,他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儿子,他发动上海各界制止金银外运,最后被国民党保密局特务活埋。
央行总裁刘攻芸因反对黄金外运,用拖延的办法来阻止,失宠于蒋介石,最后去了新加坡。
据以拖延的方式阻止蒋介石将黄金运出的央行的总裁刘攻芸记录,蒋介石从大陆运走的纯金大概有294万两左右。
但据吴兴镛,也就是全程参与蒋介石运金过程的吴嵩庆的儿子,在研究了大量父亲的资料和日记得出的结论是:蒋介石运走的黄金达800万两。
也就是这些黄金,蒋介石在台湾,才建立了国民党统治。
而这些黄金全部出自老百姓的血汗钱。
![]()
图|蒋介石
就连曾在上海主导金圆券的兑换的蒋经国,大概是受良心的谴责,在他的散文集《风雨中的宁静》中说:那每一个铜板敲出来都是血,何况黄金?
当时,很多如张志沂一样的百姓,都是掏光了家底来兑换金圆券,最后金圆券崩溃后,直接由富变贫。
不仅老百姓被掏光了家底,就连中国都被掏得一穷二白。
所以,在后来我党建立了新中国后,将一个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设成今天这番模样,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抗美援朝时,别国对我国的觊觎,三年饥荒,勒紧裤腰带建造护国之盾,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时还穿着打了补丁的袜子。
硝烟虽然散去,但曾经的伤痛不能遗忘,和平更是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倍加珍惜。
参考资料:
《我的姐姐张爱玲》,作者张子静
《黄金密档》
喜欢就点击“黎庶文史”卡片关注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