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史学界对黄仁宇的反感

0
分享至



说起黄仁宇,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普通读者里火得不行,讲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事儿,用一种特别的“大历史观”把历史串了起来。可你要是以为他在历史学界也一样受待见,那就错了。

中国史学界对他的看法其实挺复杂,甚至可以说反感占了主流。这反感哪儿来的?是学术上的分歧,还是个人风格的问题?

要聊反感,先得搞明白黄仁宇这人。他191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年轻时经历过中国那段兵荒马乱的日子。抗战爆发后,他没继续念电机工程,而是跑去当兵,还打过缅甸战役。后来去了美国,进了密歇根大学,先学新闻,后来转历史,46岁才拿到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在美国教书,1980年退休。可以说,他是个“半路出家”的历史学家,人生路挺曲折的。

黄仁宇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大历史观”。啥叫“大历史观”?简单说,他觉得历史不该光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得从大格局、长时间跨度去看,找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联系。

比如在《万历十五年》里,他挑了1587年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年份,通过分析皇帝、大臣、老百姓的各种事儿,来说明明朝为啥衰落了。他还提出,中国历史跟西方不一样,缺了现代化的“数目字管理”(就是用数据和制度管事儿),所以才落后了。这种宏观的思路,听着挺新鲜,但也埋下了争议的种子。

黄仁宇的书在普通人眼里好看,可在中国史学界,不少人对他皱眉头。这种反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好几方面原因,咱们一个个来说。

史学这行,最讲究的就是史料扎实。黄仁宇呢,不少学者觉得他在这方面有点“偷懒”。比如《万历十五年》里,他用的大多是二手资料,也就是别人整理过的材料,自己没怎么下功夫去挖原始档案。

有学者就批评,他挑史料的时候有点“挑食”,只选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别的干脆不提。这在学术圈看来,等于犯了大忌。历史研究得全面,不能只讲自己想讲的,忽略不方便的证据。

再比如,有人翻了书里的细节,发现有些地方史料引得不准,甚至有点断章取义。这让那些一辈子泡在故纸堆里的老学者很不爽,觉得他不够严谨,像是“玩票”而不是正儿八经做学问。

黄仁宇的书好读,文笔流畅,故事性强,这没啥毛病。可问题在于,学术圈不吃这一套。他的《万历十五年》里,有些地方写得跟散文似的,甚至还带点想象。比如他对万历皇帝、海瑞这些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头头是道,可史料里压根没这些依据。学者们一看就火了:你这是写小说呢,还是研究历史呢?

这种文学化的风格,虽然让普通人爱不释手,但在学术界看来,太“软”了。历史研究得冷冰冰地摆事实、讲证据,不能靠脑补。黄仁宇这种写法,难免让人觉得他更像个作家,而不是历史学家。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是他的招牌,可也是他挨批最多的地方。他喜欢从大视角看历史,强调什么“必然性”和“整体性”,觉得历史发展有它的内在逻辑。但中国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历史没那么简单,不是几条大规律就能概括的。

比如,他说中国古代缺了“数目字管理”,所以发展受限。这话听着有道理,可细究起来,学者们觉得太笼统了。古代中国那么复杂,政治、经济、文化各有各的门道,你一句“管理不行”就全盖住了?还有,他老强调历史的“必然性”,但很多历史学家觉得,历史里偶然性才重要。比如某个皇帝突然死了,某个战役打输了,这些“意外”往往改变了历史走向,黄仁宇却不太在意这些细节。

这种宏观思路虽然有新意,可在讲究微观考证的史学圈里,显得有点“飘”。有人甚至说他这是“以论带史”,先想好结论,再找证据凑,违背了历史研究的本分。



黄仁宇46岁才拿博士学位,之前也没正儿八经学过历史,这事儿在史学界也成了个槽点。传统历史学家大多是从年轻时就泡在史料里,基本功扎实得很。黄仁宇呢,先当兵,后学新闻,半道儿才转行搞历史,底子难免薄了点。

有些学者就拿这个说事儿,觉得他方法不正宗,理论功底也不够。比如他提的“数目字管理”,听起来挺现代,可在历史学里没啥系统支撑,像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这让那些科班出身的专家看不上,觉得他是个“外行人”在历史圈里瞎掺和。

除了学术上的事儿,黄仁宇的个人风格也给史学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1988年,北京有个国际明史研讨会,黄仁宇受邀参加。结果他在会上发言时,脑子一热,居然跳上沙发,蹲着在那儿大谈特谈,跟训兵似的。这事儿后来被中国社科院的王春瑜写下来,成了个笑谈。

你想想,学术会议上,大家都正襟危坐,讨论问题靠的是脑子,不是嗓门。黄仁宇这一出,显得太“另类”了。不少人觉得他没学者风度。这种行为,虽然可能只是他性格使然,但在严肃的学术圈里,确实加深了对他反感。

说了这么多反感,也得公平点,黄仁宇不是一无是处。史学界里也有少数人给他点赞,觉得他有点贡献。

首先,他的《万历十五年》确实把历史写活了。普通读者看这书,不用啃枯燥的论文,就能明白明朝是怎么回事儿。这对普及历史知识挺有帮助,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专著接地气多了。

其次,“大历史观”虽然有争议,但也启发了一些人。有些年轻的历史学家看了他的书,开始试着从宏观角度想想问题,而不是光钻牛角尖。这也算是一种新思路吧。

还有,他的书在海外影响不小,尤其是《万历十五年》的英文版,外国人看了觉得挺新鲜。这多少也算给中国历史研究争了点脸。

说了这么多具体问题,咱们再往深了挖挖,中国史学界为啥对黄仁宇反感这么大?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跟整个学术环境也有关系。

第一,中国史学界传统上特别重考据。清朝乾嘉学派那会儿,就讲究“实事求是,无证不信”。这传统传下来,大家都觉得做历史得靠硬功夫,史料不扎实就是耍流氓。黄仁宇这套宏观理论加文学写法,跟这种传统对着干,难免被排斥。

第二,黄仁宇在美国待了大半辈子,受西方学术影响深。他的“大历史观”有点像西方史学里流行的“长时段”理论(比如法国的年鉴学派)。可中国史学界那会儿还不太接受这些洋玩意儿,觉得他“西化”太重,不够“本土”。

第三,学术圈也有点“门户之见”。黄仁宇不是国内培养出来的,又没在体制内混过,算是个“外来户”。这种身份天然就容易被主流排挤,尤其是他还敢挑战传统方法,更容易成靶子。

说白了,黄仁宇有点像个“异类”。他不按常规路子走,优点和缺点都特别明显。史学界看不上他,可能也因为他挑战了太多老规矩。可反过来想,要没他这股“另类劲儿”,历史书还能不能这么好看,还真不好说。你们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还有后续?华与华老板回应向罗永浩道歉:以后你会懂的……

还有后续?华与华老板回应向罗永浩道歉:以后你会懂的……

柴狗夫斯基
2025-09-16 21:39:53
iOS 26你更新了吗?液态玻璃虽然惊艳,但更新前先听一下我的感受

iOS 26你更新了吗?液态玻璃虽然惊艳,但更新前先听一下我的感受

路飞写代码
2025-09-16 10:33:36
国家钱袋子持续萎缩,“提高财政收入占比”迫在眉睫,如何解决?

国家钱袋子持续萎缩,“提高财政收入占比”迫在眉睫,如何解决?

影史侃谈
2025-09-16 07:24:29
董宇辉回村抱娃,被夸“好爸爸相”,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柔最动人

董宇辉回村抱娃,被夸“好爸爸相”,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柔最动人

易同学爱谈娱乐
2025-09-17 08:29:22
把女人当工具,黄一鸣自曝和王思聪陪玩细节,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

把女人当工具,黄一鸣自曝和王思聪陪玩细节,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

TVB的四小花
2025-09-16 14:45:01
中羽赛冷门不断!2大世界冠军1轮游,国羽4胜2负,男双输头号种子

中羽赛冷门不断!2大世界冠军1轮游,国羽4胜2负,男双输头号种子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09-16 17:54:10
又亏4亿,洗衣没人用蓝月亮了?

又亏4亿,洗衣没人用蓝月亮了?

快刀财经
2025-09-12 22:50:14
378万中国人血脂研究:“低密度”处于3.05,心血管死亡率最低!

378万中国人血脂研究:“低密度”处于3.05,心血管死亡率最低!

泠泠说史
2025-09-16 13:18:53
西贝二次公关疑抄麻六记作业员工哭到哽咽:老板超好给他们 买鞋

西贝二次公关疑抄麻六记作业员工哭到哽咽:老板超好给他们 买鞋

花心电影
2025-09-14 11:08:08
TikTok框架共识达成,要卖了?中国控制算法,美国保留本地数据?

TikTok框架共识达成,要卖了?中国控制算法,美国保留本地数据?

王五说说看
2025-09-16 18:07:03
医美太吓人!蔡明孙悟空忍了,戚薇机器人忍了,女版伏地魔没忍住

医美太吓人!蔡明孙悟空忍了,戚薇机器人忍了,女版伏地魔没忍住

山河月明史
2025-04-01 16:46:41
“都一年级了,能不能别发了!”家长群太热闹被嫌弃,网友:同感

“都一年级了,能不能别发了!”家长群太热闹被嫌弃,网友:同感

知晓科普
2025-09-10 10:06:23
李在镕儿子服兵役现场曝光!身材壮实剃寸头,妹妹李元珠来送他

李在镕儿子服兵役现场曝光!身材壮实剃寸头,妹妹李元珠来送他

秋姐居
2025-09-16 19:23:36
西贝的史诗级灾难公关,带偏预制菜上市龙头

西贝的史诗级灾难公关,带偏预制菜上市龙头

诗与星空
2025-09-15 08:00:15
3万亿投资砸向新疆,新疆即将逆天改命?

3万亿投资砸向新疆,新疆即将逆天改命?

枫冷慕诗
2025-09-16 19:24:27
5000亿国补凭空蒸发?普通人却抢不到,巨额补贴究竟被谁悄悄瓜分

5000亿国补凭空蒸发?普通人却抢不到,巨额补贴究竟被谁悄悄瓜分

奥字侃剧
2025-09-16 16:11:01
1953年朝鲜停战后,胡宗南在台湾大笑:美国人也打不败彭德怀啊!

1953年朝鲜停战后,胡宗南在台湾大笑:美国人也打不败彭德怀啊!

蜉蝣说
2025-09-16 11:29:12
国家卫健委发文,大批医院将转型

国家卫健委发文,大批医院将转型

华医网
2025-09-17 05:41:15
朝鲜男人烟不离手,金正恩抽什么牌子的香烟?一包烟的价格是多少

朝鲜男人烟不离手,金正恩抽什么牌子的香烟?一包烟的价格是多少

大千世界观
2025-04-06 08:14:26
I.威廉姆斯:马丁内利让我们措手不及,很遗憾尼科不能上场

I.威廉姆斯:马丁内利让我们措手不及,很遗憾尼科不能上场

雷速体育
2025-09-17 08:25:40
2025-09-17 09:07:00
混沌录
混沌录
闲云野鹤,一介书生罢了
6449文章数 371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财长又忽悠:欧洲先对中国动手 美国才跟

头条要闻

美财长又忽悠:欧洲先对中国动手 美国才跟

体育要闻

2022:勇士归来,库里的第四个冠军

娱乐要闻

李小璐母亲:女儿嫁给贾乃亮我好后悔

财经要闻

曝匹克大幅降薪 员工还要进行"三观培训"

科技要闻

英伟达RTX6000D遇冷,中国大厂不买账

汽车要闻

智能体豪华旅行车 享界S9T30.98万元起售

态度原创

教育
本地
艺术
亲子
公开课

教育要闻

为何说地矿油专业不好?资源产业逻辑解析(3)

本地新闻

云游忻州 | 慢时光!老街逛吃,烟火气超上头~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宝宝:我有说我不招了吗?就直接给我上手段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