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世纪之交的上海之夏:有墨镜、老头衫,也有赤膊乘风凉

0
分享至


本文作者 / 顾 筝 实习生 何怡雯

与梅雨交接好班,上海的热浪来了。 夏天的温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而世纪之交的上海之夏,也很热。

01

今年上海6月29日出梅。就在大家以为出梅即达36°C已属夸张的时候,39和40°C早已在后台预备上场。

在迪士尼等一众乐园,最受欢迎的是领冰块的攻略。

但更多的是,能不在室外就不在室外,只要有空调,一切都好商量。

爷叔阿姨的买菜时间一致机动到清早,再要碰见他们,就要到吃好夜饭的散步辰光。

热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破罐破摔”。

有些人开始拿着温度计到处测量,马路、自行车座、窨井盖、石墩子,势要找到温度之巅。


视频号“上海老友出发”

测了路边电动车座椅的温度

大家最期待的,是台风“丹娜丝”的救场,甚至不少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开始想念起了梅雨。

而回到二十多年前,世纪之交的上海之夏同样火热无比。

1990年开始,摄影师许海峰带着照相机游走在上海的街头。顶着午后的骄阳,他看到柏油马路上,梧桐树叶的投影形成一个个金色孔洞,幻化成铜钱模样。彼时的上海正在进入一个簇新的时代,热情张扬、风起云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气象。

听着蝉鸣,踩着“铜钱”,他投身于这个充斥着激情与紧张的上海街头,记录下这座城市在世纪之交际的无数切片。


当时的夏天

上海市民的穿着

许海峰喜欢盛夏在户外拍照,因太阳的照射会给摄影带来独特的体验:

“太阳暴晒,热辣刺激,明暗分明,视网膜应接不暇地接收外部讯息。”

“你出去以后,太阳晒了以后,和人的那种直接对撞,是生命的一种特别的体验。”

街头摄影,一切随机,但照片中的男男女女无时无刻不散发出相似的时代气息。

我们曾经考古过《孽债》中的男装女装穿搭,剧中的90年代上海人穿着打扮讲究时髦。

许海峰的镜头也同样记录下了这一时期的市民风光,即使温度热辣,但穿着搭配一点都不马虎。

衣服是要与场合时间相适宜的:夏夜到外滩看风景就选吊带裙。


而要正式一点时,则会注重上下装的匹配一致。


各种时髦元素席卷街头:港风的高领无袖背心。


男士们的西装短裤配长袜。


02

199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代,社会的革新显露于街头的市民生活,新旧事物的交杂与替换,表现在穿着上,就是时髦与传统共存一道。


一个空间里

有人穿西装短裤

有人穿老式对襟上衣

许海峰在更早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样的“苗头”。

他记得10岁时,一次从亲戚家所在的六合路弄堂出来,转到布满霓虹灯的南京路时,眼前的景象霎时从昏暗变为多彩的震撼。

他在新出的书籍《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中记录道:“那一刻我感受到此前从未有过的巨大的震撼,什么叫‘十里洋场’——花花绿绿,人影绰绰,光影虚渺,霓虹闪烁,华美人间”。

而在之后日常生活中,最能直观感受到的,是逐渐出现在人们身上的各式单品。

墨镜是一个重要代表。遮阳的功能之外,1980、90年代的人们佩戴墨镜还传达出了一种时尚感。

早在1980年代,“蛤蟆镜”就随国外影视作品和港台文化流入上海,成为一代人的时尚启蒙。

1992年开始,巴黎三城等品牌进入上海开设店铺,引进时尚眼镜的概念,南京西路、淮海路等商圈也涌现出外资商城,将国际品牌墨镜带入内地市场,墨镜逐渐转为大众消费品,成为街头常见的一种穿搭配饰。

于是许海峰开始尝试捕捉戴墨镜的人。

“我当时有个小试验,借了一个逆光的相机,然后用了连拍,我试图拍那些戴墨镜的人。我觉得,人的神情,戴了一个大墨镜在路上,特别出戏,也特别上镜。”


上海街头

很多人戴上墨镜

但与此同时,老头衫也依旧存在,并高频出现在许海峰的夏日镜头里。

短袖的圆领汗衫,领口松松垮垮,颜色白里带着透明度,一些地方还会有破口,每一件老头衫都在经年累月的穿洗后成为了“私人定制”。

往前追溯,中国第一家针织厂“云章袜衫厂”在1896年就已开始生产简单的棉质汗衫。到了1930年代,开始出现民族品牌,如五和织造厂的“鹅牌”麻纱汗衫。彼时的汗衫已然走进市民家中,早早地出现在如今00后的爷爷的爷爷身上。

进入计划经济时期,这类汗衫作为“民生必需品”被纳入计划生产,又常常作为单位工厂里的劳保福利发放,成为全民标配。汗衫的“老头”属性在单位里初现端倪——小青年讲究卖相,上班要穿浅色短袖衬衫,回家才会换上更加便宜耐磨的汗衫;年纪大一点的只求舒适度,套上汗衫就能上班。

款式几十年不变,价格始终实惠,即使是在时尚潮流不断冲击的世纪之交,老头衫也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时髦是在外的“面子”,而回到屋里向、弄堂里,一换上老头衫,就能让人们切换最熟悉也最舒适的状态,为明日新一轮的热情躁动续上能量。


老头衫和弄堂很配

策展人姜纬在回顾陆元敏、许海峰、雍和等等上海摄影师的作品后,说到“上海是一个万花筒,这么多摄影师拍上海,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拼图,并且这个拼图永远是在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在扩展”。

同样,无论是新潮时髦的街头,还是传统老派的弄堂,加在一起才构成了许海峰口中“上海味道很浓”的景象。

03

再怎么风云变幻,日子也是要一点点过的。对于上海市民来说,世纪之交的夏天既需要自己动好脑筋,又充满了随机掉落的“彩蛋”。

进入90年代,空调开始逐渐走进市民家中,只不过要真正实打实地用上,还面临着硬件和软件上的双重障碍。

1993年的夏令热线中,有居民反映自己花7290元买了冷暖空调,却因为无表位而无法安装“大火表”,只能当成摆设。

电力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使得此时的市民买了空调也开不了。

1994年,上海开通了第一条用电服务热线。1997年,上海电力共投入资金39.8亿元用于电网改造建设。空调普及的硬件条件这才慢慢成熟。到了1997年,上海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突破60台,部分新建商品房开始预留空调机位。

尽管不少人家都装了空调,也能正常使用了,但钦下遥控器按钮还需一番心理斗争。

林志桦(化名)回忆家里刚装空调的那阵子,“就装好的头几天开一下,毕竟肉痛电费,后面还是开的电风扇,要么就找机会到商城孵空调”。


空调广告

做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上海市民欢喜到马路上乘风凉。

荷兰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1990年到1993年来上海拍摄的时候,在南京路拍到了乘风凉的人。“11点的南京东路很热,人们住在非常小的空间里,没有空调,所以他们整晚待在那里。”


深夜的南京东路

©罗伯特·凡德·休斯特, 1990

而在大名路上,他拍到的乘风凉的人更为松弛。


炎炎夏日,人们在大名路上休闲放松

©罗伯特·凡德·休斯特, 1993

策展人施翰涛喜欢这些照片,“你就看到90年代上海人的私人生活,溢出在公共空间里面。”而这也让他想起了自己乘风凉的场景:“我一直在河南路、南京路那边住到10岁,夏天邻居经常带着我坐轮渡乘风凉。”

而在上海土生土长的许海峰世纪之交拍摄的镜头里,乘风凉的照片当然不会少。


大家自带装备出来乘风凉

各家各户的装备不一,简单的就带个小板凳,最多的是可折叠的竹躺椅,如果讲究一点,还会再带个小矮凳搁脚。

周围坐着的,是认识的街坊四邻。大家一道茄山河,苦夏就这样被一点点磨去。

现在的上海,还是有很多乘风凉的人,大家坐在梧桐区日咖夜酒馆门口的露营椅上,或是坐在滨江面朝江边的户外位子上。

只是,没有人再赤膊。

参考资料:

1. 许海峰,《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同济大学出版社,2025年。

2. 施颐馨主编,《上海纺织工业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3. 金海岸工作室,《 30 年,上海人愁与盼“升级换代”》,新民晚报, 2022 年 7 月 18 日。

更多上海故事,点击下方

写稿子:顾 筝 何怡雯/

拍照片:许海峰(除署名外)/

编稿子:小泥巴/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新加坡前总理宣称,中国已经开始老了,印度很年轻,早晚追上中国

新加坡前总理宣称,中国已经开始老了,印度很年轻,早晚追上中国

博览历史
2025-11-17 17:48:44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林北亏麻了!荒野求生14人全部进决赛,喝鸡汤住别墅,每人2万元

林北亏麻了!荒野求生14人全部进决赛,喝鸡汤住别墅,每人2万元

甜柠聊史
2025-11-18 20:02:08
内塔尼亚胡呛声特朗普,欧洲何时才能竭尽全力援助乌克兰?

内塔尼亚胡呛声特朗普,欧洲何时才能竭尽全力援助乌克兰?

山河路口
2025-11-17 12:21:56
忍了两天,中方开了金口:日本敢碰红线,总账就从甲午战争开始算

忍了两天,中方开了金口:日本敢碰红线,总账就从甲午战争开始算

起喜电影
2025-11-18 01:24:21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住哪儿好?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住哪儿好?

犀利辣椒
2025-11-13 06:22:35
纳指100ETF跌近5%

纳指100ETF跌近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16:34:46
阿斯:加拉塔萨雷有意冬窗租罗德里戈,但想皇马承担一半工资

阿斯:加拉塔萨雷有意冬窗租罗德里戈,但想皇马承担一半工资

懂球帝
2025-11-18 20:07:07
释永信的珍藏是越扒越有!他的“顶级珍藏”:砗磲达摩像价值连城

释永信的珍藏是越扒越有!他的“顶级珍藏”:砗磲达摩像价值连城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18 00:09:55
潜伏在我国高层的四大间谍,被安插在军政两界,导致我国损失惨重

潜伏在我国高层的四大间谍,被安插在军政两界,导致我国损失惨重

阅识
2025-10-28 15:23:15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80.9%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80.9%

界面新闻
2025-11-18 17:40:03
黄河以南仅1棵!村子改造时被腰斩,专家赶到护住“状元树”

黄河以南仅1棵!村子改造时被腰斩,专家赶到护住“状元树”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18 17:40:45
网红“橙子姐姐”被曝在柬埔寨与亲友失联超48h,其男友“龙哥”电话停机并同步失联

网红“橙子姐姐”被曝在柬埔寨与亲友失联超48h,其男友“龙哥”电话停机并同步失联

观威海
2025-11-16 10:06:03
A股:超4100股惨绿!主力已经摊牌,不出意外,明天还会继续下跌

A股:超4100股惨绿!主力已经摊牌,不出意外,明天还会继续下跌

虎哥闲聊
2025-11-18 15:07:11
”樊指导“上线!樊振东化身教练助周恺拿下比赛,上海乒乓男团的氛围太好了

”樊指导“上线!樊振东化身教练助周恺拿下比赛,上海乒乓男团的氛围太好了

上观新闻
2025-11-18 16:08:05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上观新闻
2025-11-18 00:28:13
经历丧子之痛后,她也因病离开人世,留下遗言让丈夫悲痛欲绝

经历丧子之痛后,她也因病离开人世,留下遗言让丈夫悲痛欲绝

白面书誏
2025-11-18 12:43:00
陕西夫妇捡回“坑面”女弃婴,哥哥做苦力为妹妹整容,变美后她执意嫁给哥哥报恩

陕西夫妇捡回“坑面”女弃婴,哥哥做苦力为妹妹整容,变美后她执意嫁给哥哥报恩

呼呼历史论
2025-11-18 09:01:21
反华“大鱼”全部露头,联手逼中方后退3步,中方的回答斩钉截铁

反华“大鱼”全部露头,联手逼中方后退3步,中方的回答斩钉截铁

小lu侃侃而谈
2025-11-18 19:24:17
A股:三天跌超百点,主力交替掩护撤退、明天还会大跌吗?

A股:三天跌超百点,主力交替掩护撤退、明天还会大跌吗?

云鹏叙事
2025-11-18 16:48:24
2025-11-18 20:55:00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ncentive-icons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魔都轶事,一一道来
425文章数 32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头条要闻

学者:高市涉台言论给李在明提了醒 韩方举措意在摸底

头条要闻

学者:高市涉台言论给李在明提了醒 韩方举措意在摸底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小米:汽车及AI等业务首次单季度经营盈利

汽车要闻

搭载1.5T增程动力 吉利银河V900官图发布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旅游
教育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从百元到大牌,《新闻女王2》的职场穿搭,每种预算都能找到参考

旅游要闻

高原银发旅行热 西藏不再是远方

教育要闻

替孩子感谢大家的生日祝福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