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发好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里有5万律师好友,每天浸泡在律师的朋友圈里,我发现不同律师的发圈习惯差别真的还挺大的。
有的律师三天可见;
有的甚至直接关闭朋友圈;
有的律师虽然朋友圈打开了,也不设置三天可见,但是一整年到头也就发那么几条,还没人家置顶朋友圈多......
只有少部分律师,是我刷朋友圈经常会刷到的。
即便我从来没有和这些律师私信对话过,但是因为我经常刷到他们,所以,他们的专业领域、执业地域、办事风格,我通过朋友圈了解得一清二楚,有案源对接的时候,我脑子里立马就会出现他们的名字和头像。
为啥会这样呢?
我翻看了这些在我脑海里植入了深刻印象的律师朋友圈,基本上每天都是发圈3条以上,有的甚至一天7、8条。
确实是频率发到位了,即便我一天也就早中晚吃饭摸鱼、上厕所的间隙刷一会朋友圈,但是因为他们发的频率到位了,分布在一天中的各个时间段,所以,我总是能一天刷到那么个一两条,也不觉得被打扰。
所以,律师伙伴们,发朋友圈的频率高低,决定了你案源可能性的多寡。
当然,你也会说,为啥很多律界大佬,你律所的主任、资深律师前辈们,发朋友圈发得少,大多都是云淡风轻型的呢?
这个关键不在于律师的个性不同,和i人或者e人没有关系。
而在于业务模式、获客方式有所差别。
律界大佬、律所主任、资深律师前辈们,基本都是60、70年代的人,这群人熟悉的是线下活动、线下酒局饭桌,微信朋友圈是2012年之后才兴起的一个新线上社交场合。
这些大佬、律所主任前辈赚钱的场合,不在微信线上朋友圈,人家刷专业存在感,已经靠几十年的执业生涯在线下刷足了。
所以,作为后来人的你,无名之辈的你,和这些前辈们,不可比呀。
别再觉得大佬、律所主任不发圈,你就也可以不发朋友圈了。
大家手里的牌是不一样的。
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即便这人不是大佬,也不是执业几十年的资深律师前辈,但是也有赚到钱的律师不发朋友圈的。
那人家自然有自己赚钱的门道,核心还是业务模式、获客方式上的差异。
如果你没有其他的赚钱门道,你最好死守住你的微信朋友圈,发好它,这是你身边最能给到你案源的宝地,因为你过往所有资源和人脉,都在你的微信好友里了。
而且,内卷当下,供给端律师都要破100万了,酒香真怕巷子深,朋友圈私域运营绝对是青年律师的一个绝佳增量空间,是还没有被大家充分挖掘和利用的新方法。
这是现在,属于我们这代律师的时代红利。
你想啊,过去律师得跑100场、1000场饭局才能认识一些人,积累信任。
现在,有了朋友圈,你不用跑那么多饭局,就能在这个场域里24小时不间断地、免费展示自己的专业形象。
成本又低,获客效率高,一定要好好利用。
所以,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做朋友圈私域的律师朋友们,别犹豫了。
你也不要觉得朋友圈发多了,像微商,觉得low,那是你没有见过高级的朋友圈玩法。
不信,你文末加芒芒,围观看看我们的朋友圈。
我们不仅朋友圈发得好,而且,还通过,教大家如何用AI赋能自己,发好朋友圈。
而且,我发现我们的增长营元老班里,不仅有青年律师,还有不少是律所主任。
为啥?
因为传统的线下社交,酒局饭桌积攒人脉资源的方式,投入产出比不高了,而这些前辈们也越来越发现,每天在朋友圈见面,通过微信朋友圈社交是更能塑造专业形象的方式。
你想想,你可以在朋友圈每天发公众号文章,发普法图文、短视频,但是你没办法在酒局饭桌上拉着人一直疯狂输出你打赢的官司和法律常识,对吧。
而且,在整个大环境下,传统的业务模式、获客方式遇到瓶颈,增长乏力,下降明显,让这群前辈们必须穷则思变,寻找新的获客方式、业务模式。
这时候,用好AI工具,做好私域朋友圈运营就成了一个新思路。
不过,我也必须泼一盆冷水,不要期待你的每一条朋友圈都能立马变现带来案源。
你得反复、长期、不间断地在朋友圈塑造自己的律师专家IP形象,日拱一卒,才会春播秋收。
最后,如果你做朋友圈私域运营,不知道发什么内容,不知道怎么展示自己的律师专家形象,不知道怎么通过私域成交客户,我总结了一份《律师朋友圈私域运营宝典》的方法论合集手册,可以直接购买:
以上的观点分享,节选自我们第一期北京场的线下分享。
加入AI驱动私域IP增长营,你将拥有这5大权益:
以下是第一期北京场学员对AI驱动私域IP增长营的反馈:
感兴趣的律师,可以扫码联系芒芒了解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