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试了那么多,还是找不到方向?
“工作五年,换了三份工作,却越来越迷茫。” “每天上班像上坟,却不知道离开后能做什么。” “看别人活得风生水起,自己却连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这些困惑是否戳中了你?日本青年八木仁平也曾深陷其中——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他,一度因找不到人生意义陷入重度抑郁。当他爬出低谷后,写下了《如何找到想做的事》这本书,帮助数百万年轻人终结迷茫。
今天分享的这套方法,已让无数自由职业者、创业者、职场转型者、大学生和全职妈妈找到了人生方向。它不灌鸡汤,而是用两大公式+三个步骤+15个问题带你走出迷雾。
先撕掉这5张“思维封条”
99%的人找不到方向,是因为掉进了这些认知陷阱:
误区1:必须是能坚持一生的事
“现在最想做的事”比“一生的事业”更重要。人生会变,热爱也会生长,强求永恒反而让人不敢出发。
误区2:会有“命中注定”的感应
影视剧里顿悟的桥段都是骗人的!真正的热爱往往始于微小的兴趣,是在行动中越长越大的。
误区3:必须利他才崇高
为别人压抑自己?自欺欺人的奉献终会枯竭。最高级的状态是 “自利利他”的良性循环——你做时快乐,别人也因此受益。
误区4:要多尝试才能找到
选项越多,人越瘫痪!盲目尝试只会耗尽自信,关键不是增加选项,而是建立自己的选择标准。
误区5:热爱不能当饭吃
不是热爱不赚钱,是你没找到商业化的路径。当你的热爱能解决别人的痛点,价值自然产生。
两个公式,破解人生方向难题
公式1:喜欢的事 × 擅长的事 = 想做的事
→ 做什么(What) × 怎么做(How)
例:喜欢心理学(What) × 擅长与人深聊(How) = 想做心理咨询
公式2:喜欢的事 × 擅长的事 × 重要的事 = 真正想做的事
→ 做什么 × 怎么做 × 为什么做(Why)
例:心理咨询 × 深度对话 × 帮助他人走出黑暗(Why) = 人生使命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喜欢的事 :让你眼里有光的领域(不是“有用才喜欢”,而是“花钱都想学”)
擅长的事 : 天生就会 的能力(做时不费力,还纳闷“别人为什么做不到”)
重要的事 : 骨髓里的价值观 (不做就浑身难受的人生信条)
价值观是方向盘,先厘清它才不会跑偏:
用5个问题抓取关键词:
你尊敬谁?为什么?(比如:“我敬佩外婆的坚韧”)
童年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是什么? (比如:“父亲破产让我极度渴望安全感”)
问朋友:“你觉得我最看重什么?”(往往旁观者清)
剔除“假价值观”:
把“要受人尊敬”(他人控制)转化为“坚持真实”(自我掌控)排序价值观:把“最终目的”放后面(例:把“财富自由”放“家庭幸福”之后)
✨ 实践贴士:做完这步你会清晰——为什么有些高薪工作让你痛苦?因为违背了核心价值!第二步:发现天生才能(How)
才能不是技能,是你无意识的思维行为模式:
问自己:
“过去哪件事让我成就感爆棚?怎么做到的?”
(例:“组织同学会时,我自然就梳理清了流程”)问他人:
“你觉得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常收到“你超会共情/逻辑超强”等自己忽视的特质)
关键洞察:对别人做不好的事感到烦躁?那正是你的天赋所在! (比如你总吐槽“他们为什么不会换位思考”——说明同理心是你的才能)第三步:定位热情领域(What)
喜欢不等于“想当工作”,要细化到具体维度:
翻书架: 反复出现的主题 就是线索(心理、理财、小说?)
找愤怒点: 对社会哪个问题最忍不了 ?
(教育不公?环境破坏?愤怒里藏着你的使命)看花钱方向: 你为学什么掏钱最爽快?
案例: 喜欢“棒球”是领域,细化到“分析球员战术”才是可职业化的方向。 (直接选“棒球相关工作”大概率失败!)最重要的行动法则
顺序不能乱 :价值观→才能→热情→手段(千万别先想“要不要创业/做自媒体”)
接受阶段性 :现在想做的事, 3年后可能变 ——这恰说明你在成长
每天做一点 :真正的成功是 “活出自我的瞬间” ,而非等到功成名就
最后送你书里那句点亮无数人的话:
“你永远找不到‘命中注定’的事, 但你能把‘微小的心动’养成‘一生的热爱’。”
现在,请拿出纸笔:
写下今天就能回答的1个价值观问题
发给3个朋友问:“你觉得我最擅长什么?”
当你开始回答这些问题——
那个“真正想做的事”,已经在你心里发芽。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